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构建的新思考
2017-03-31郭艳波
郭艳波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我国文化事业上的不断进步与繁荣,社会的发展对于高素质的音乐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近些年,我国高校钢琴教育逐渐步入教育规划的正轨中,其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培养给你更多具有高素质的钢琴技能人才。但是,当前我国的钢琴教学模式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脐部相对比较晚,在教学的理念和模式等方面都相对落后。因此,对当前我国高校的钢琴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本文针对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构建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构建;创新;新思考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教学观念也在不断的改变,对当前高校的干亲教学模式都进行了新的思考,对创新高琴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思考和构建。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人才的社会,素质教育的发展才是未来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高校钢琴教学是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科之一,同样也应该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很多高校在这方面还没有意识到素质教育与钢琴教学的融合重要性,因此,导致钢琴教学的发展落后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因此,关注高校的钢琴教学模式,不仅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更是学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需求。
一、高校钢琴教学现状
在当前很多的高校钢琴教学当中,通过学生的钢琴能力就很容易分析出来,很多学生对钢琴技术的掌握程度呈现出一种良莠不齐的现象,特别是学生在钢琴演奏方面对基础技巧的掌握非常不扎实。同时,有很多学生在表演时只是对钢琴的艺术表演进行模仿和学习,对于音乐真正内涵并没有进行理解和掌握,导致很多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演奏中严重缺乏在情感上的表达。另外,还有很多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过大,导致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很难去主动挖掘钢琴教学中所包含的真正艺术精华和演奏内涵等。因此,作为钢琴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钢琴过程中的主动能动性,选择适合钢琴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而能够为学生更好的学习钢琴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钢琴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钢琴作品中音乐作品的演奏效果与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有较大的相关性。但在传统的钢琴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过于强调钢琴学习的理论和技巧,对教学形式的解读为独创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相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的想法往往不认可,受到老师的赞赏,这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失去了突破和创新的钢琴音乐的热情,使学生对钢琴作品的能力和表现能力也将受到不利影响。钢琴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情感的作用,与钢琴演奏者的个人技巧联系在一起。只有尊重学生个性,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指导,才能保证学生对钢琴作品的最佳效果。
钢琴音乐本身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对钢琴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和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钢琴教育水平还需要提高,这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只有不断创新的钢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钢琴音乐人才。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世界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没有固定的东西可以进行测试,与钢琴教学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为相互适应的教学模式的时代特征的发展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高素质的钢琴专业人才。
三、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构建的新思考
1、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钢琴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钢琴教学还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习。笔者认为,为了适应高校艺术教学发展的时代步伐,应努力打破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学习是钢琴学习的前提。另外,在钢琴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更好地学习钢琴。同时,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当学生玩错误时,不要批评,而是要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的错误,并鼓励学生主动改正错误。引导学生进行钢琴讨论活动,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表达学生对钢琴的感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
激励和引导是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在传统钢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释经讲道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方法固然有其优势,那就是知识通过钢琴和钢琴示范法的解释,可以让学生掌握演奏技巧和基本理论知识。与其他音乐艺术相比,弹钢琴对于一门专业的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一些古典钢琴作品来说,没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并不能完美的展现作品的意境。因此,钢琴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建立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钢琴基础知识理论和基础技术创新的基础不仅是钢琴、钢琴创新的动力源。在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要激发和引导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更快掌握游戏技能。铅不同于以往简单的示范和模仿,而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力去理解作品,并与之走上不同的作品之美。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每一种游戏方式的审美效果,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游戏方式。此外,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不仅要有自己独特的音乐观,但也有敏锐的观察,捕捉音乐当中所包含的美感。
3、加强教学中对音乐的设计
音乐设计实际上就是以学生的知识为基础,遵循第二、三度音乐表演的特点,结合认知个人的音乐思想,音乐演奏风格,独立的经验,结合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对钢琴和概念进行整体的把握,并符合创新钢琴演奏的逻辑模型。這种模式要求学生自主设计音乐,这对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技能都有积极作用。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一方面,要结合音乐触键、情感因素等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另一方面,设计也要准确把握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情感诉求,科学地分析音乐的结构和布局。在传统的钢琴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教师对音乐,然后根据教学工作中发挥示范,然后是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模仿,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正确发挥的情况,学生练习后再修正意见。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容易使学生对教师的游戏技能、依赖心理理论等方面有所指导,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知识储备,导致学生的审美能力缺乏工作和表现能力。音乐设计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钢琴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独特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根据代理的设计风格,然后让学生根据对作品背景工作的理解和风格特征,然后让学生玩的作品,然后教师和学生,发挥学生工作的讨论情况和演奏技巧,学生创造和执行再根据讨论的结果。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体现了灵感,探索新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学习工具,根据自己的演奏钢琴或其他艺术家的经验发挥的钢琴音乐作品的设计版本,在钢琴艺术生方面的潜力挖掘,启发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来构建科学完整的知识框架。
4、通过创新教学活动促进模式构建
将比较新颖的活动内容融入钢琴教学过程中,对钢琴教学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可以邀请一些著名的钢琴家开讲座,根据自己的演奏经历为学生讲解一些钢琴作品,此外,还可以和学生谈谈自己的钢琴成长经历和对音乐的洞察和理解。学生在听讲座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根据钢琴演奏者的讲解进行更多的演奏技巧的讲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所有的教学活动最终都要对钢琴教学的实践和运用,所以学生要在钢琴教学中学习和运用,把课堂上的知识讲解和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此外,一些理论基础很扎实,平时演奏技巧好的学生在面对观众紧张和忘记曲调的时候,甚至无法完成演奏,这无疑会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去俱乐部、剧院,或一些庆典活动,在实战中体验,让学生进入社会,可以从容地面对所有观众。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以往的钢琴教学模式不利于大学生独立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等方面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对当前高校钢琴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的思考问题,并且在不断的思考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有效的提升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能够拥有更高的素质和能力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正确处理好可能会遇到的任何问题。
【参考文献】
[1] 郭淑君.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探微[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5,03:116-118.
[2] 王怡瑾. 高校数字化网络学习中心系统的构建——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和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05:110-113.
[3] 张海兰, 邢伟平. 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构建探讨——基于会计国际化背景下能力培养的思考[J]. 财会通讯, 2015,28:40-41.
[4] 武晓婕. 构建高校思政课“自主—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09:113-114+122.
[5] 张瑞蓉, 牛 婧. 关于地方院校钢琴教学与本土文化结合的调研分析与建议——以山西几所高校为例[J]. 音乐创作, 2014,07:177-180.
[6] 王 林. 建構主义观与自组织观的有机融合——构建高校自组织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6,02:112-114+126.
[7] 裘 斌, 柳国庆. “自主+合作+实践”——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5,01:90-93.
[8] 朱 佳. 高校新型钢琴教学模式的研究——我校数码钢琴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J]. 琼州学院学报, 2014,06: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