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7-03-31潘会秀
潘会秀
【摘 要】 阅读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即教师在教授学生阅读课本时根据内容、情节,创造一个能把学生一步一步带入课文所描写的情景,让学生有一种“我在情景”之中的感觉,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能可感、可观、可赏。
【关键词】 情景;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成因
(一)上课时过于陈式化
长久以来,教师还停留在对文章的静态分析层面上,即:分段、归纳段意、分析中心思想,这种教学方式固然有其明显的优势,即帮助学生打基础。但是,这样的课堂太过枯燥呆板,使语文课堂兴趣索然。因此,这样的课堂活生生的形式展现不见了,丰富而真切的个人感受也消失了。
(二)阅读课上抓不住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深刻地领会课本,在积极的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要启发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但是现在很多教师没有领会到位,经常毫无意义地让学生课堂对话(没有情感,仅仅让读出声来),重表演轻感悟,课堂虽然热闹,但没有实在的东西。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成因
(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即:初读课文,识字解词,再读课文,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教,学生学。课堂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这种模式严重违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就如一位体育教练训练学员,结果教练很累,学生却没有太多的参与。
(二)与考试为指挥棒有关
考试成绩决定老师的绩效,这就让老师在教学中倾向于把教学内容与考试内容相对应,把每篇文章都划隔成几大板块:背景、段意、中心、特点。让愉快的阅读课变成枯燥无味。
三、小学阶段阅读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作用
在课文阅读中引入情景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轻松地读懂、理解,从而强化学生记忆。教师通过设置情景,可以让学生对文本材料有一个大致的印象,把抽象的文本材料变成了形象可感的直观情景。教师再通过设置情景问答的环节,让学生把握住文章的重点。最后,当学生对文章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再反复听读和朗读,加深记忆。
在小学阶段,在文本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便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授一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情景问答法来检查学生对文章的掌握情况,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深浅层次,一些问题就可以通过情景合理地猜测回答出来。这样既可以掌握学生的理解情况,又可以通过听说,锻炼学生的表达,更加深了对材料的印象。
在教学中,“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也是如此。教师对于学生犹如火种。教师要能够把自己的感受通过一定的方法传递给学生。情境教学法就是以教师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阅读教学也是一样,教师可利用多种方式,如:多媒体展现法、图画再现法等给学生创造一个可观可感的形象,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其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创设一个有效的语文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广泛的语文实践机会,还能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语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情景教学应注意的原则
内容贴切生活的原则,情景教学的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这样的活动能使学生在表演时有话可说,消除紧张和胆怯心理。
难度适中的原则,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问题过难或者过易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会影响教学效度和信度。
形式多样原则,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来使用不同的情景,具体的有“角色扮演”、“图片展示”、“问答式”,中间可以用竞赛的方式进行。
五、情景教学案例
笔者以人教版四年级《爬山虎的脚》的一个段落为例。如: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读到这一段,我们教师能很轻松地明白为什么细丝由直变弯,可是如何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呢?我们创立以下情景。
师:同学们,当你们走在较滑的路面时,你们的脚趾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我们的脚趾会弯曲。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样可以抓住地面,我们走路才不会摔跤,走得更稳。
师:那么爬山虎脚的细丝变弯也是这样,他的脚巴住墙的时候,细丝变弯也是为了牢牢地巴住墙,好把嫩茎往上拉一把。他是不是很聪明呀。
其次,我还可以利用图片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如第三自然段: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样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师:同学们,看看下图,然后自己画一幅爬山虎的脚,好吗?
通过教师这样的讲解,然后学生又用素描的方法描绘了一次,学生应该是能很清楚地掌握本课的内容,并且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孩子们深刻地感受到:读书得一句一句仔细读,最好能在脑海里形成画面,感受到作者的观察仔细,描写准确。
参考文献: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佐藤正夫.教学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郝玲.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运用现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