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及改革
2017-03-31缪华伟
缪华伟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体育事业实力也是不断提高。尤其是,现在人们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参与体育和消费体育的能力日渐提高,对于高校来说,同样重视学生体育水平的提升。但是在我国现有的情况下,高校的体育馆的运营管理能力不强,主要是对外开放利用能力不高,现有的管理方式的落后以及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所以本文从现有的高校体育场馆运行管理的现状出发,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于高校体育场馆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
近年来,现有的高校都陆续进行了扩建,在這个过程中兴建了较多的设备新进的体育场馆,在高校新修建的体育场馆中配置的设备多数都是较为先进的,并且在新的体育馆中占地面积也是较大,因此,高校的体育馆的维修费用和保养费用也是非常高的。然而,现有的高校的体育场馆多数开放利用程度不高,在较为落后的管理方式影响下,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为有限,可能会对高校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费用紧张的情况。因此,本文在针对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场馆利用效率的提高,实现高校运营管理效益的增加。
一、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现状
(一)高校体育场馆的性质
高校的体育场馆多数是在国家投资、高校投资,为了满足本校师生日常体育活动的目的建设的一系列拥有配套设施和器材的体育场地或者是体育场馆。尤其是对于公立高校的体育场馆,主要是由国家和高校共同出资建设,所以在建设之初,高校的体育场馆就具有服务社会的职能,即存在公益性,并不能使单纯的满足盈利的目的而忽视其公益性。在高校体育场馆运营中还存在着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因此,高校的体育产管还存在着私人产品的特性,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公共物品,属于准公共物品的行列。
(二)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现状
我国的高校体育场馆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为止,兴建的体育场地的数量直线上升,尤其是高等院校中体育场馆的数量也在随之上升。相对而言,现在高校兴建的体育馆不仅是数量多,兴建的质量相对较好,占地面积较大。虽然我国的体育场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人均占有率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是我国的高校的体育场馆却存在闲置的问题,尤其是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不高,造成整个场馆的运营处于低收益的状态。
二、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中需要改革的问题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较为落后,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尤其是对于现代化的体育设施的管理问题更为巨大。在高校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中需要急需改革的问题包括:
(一)管理水平不高
现在,大多数的高校体育馆仍是处于一种独立封闭管理的状态,外界的社会性团体较难联系到高校的体育场馆,在这样的管理状态下,较多的社会性训练活动以及比赛无法在高校体育馆中进行,结果不仅是高校体育馆的资源浪费,很多的资源和赞助也是很难拿到,严重影响体育场馆的经济收益。另外,在高校的体育场馆的管理队伍中,多数人员来自体育学院或者是后勤部门,在从事体育场馆管理之前较少有与现代化运营管理相关的培训,导致现有的体育场馆的管理队伍普遍管理素质不高,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造成现有的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水平不高,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
(二)管理体制过于行政化
现有的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中,多数在管理地位上属于于一类“政治”活动,或者更为明确的说,是一种“社会”的活动,就其运营管理来说更为重要的特色应该是“经济”活动,需要在长期的运营中实现收益。但是,在现有的高度统一集中管理的高校中,体育场馆的管理属于行政管理中,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泛化了体育场馆管理部门的职能。尤其是现有的实现经济效益的形式主要是简单的训练和体育场馆场地的出租,较多的社会性团体的活动都无法在高校的体育场馆中展开。
(三)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较低
高校的体育场馆多数是在周末和节假日才会对外经营开发,在工作日主要是面向学校的师生展开,但是在管理模式以及管理观念的等因素的影响下,现有的高校体育场馆多数处于半闲置状态,无法实现有效利用的同时,降低了学校的经营收益。尤其是在寒暑假中,高校的师生处于放假离开学校的状态,但是高校的体育场馆居然也属于放假状态,主要的原因是在高校的管理方式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宣传管理工作并没有落实到位,造成高校的体育场馆在寒暑假中完全变成闲置资源,对于高校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
三、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的建议
高校体育场馆现有的问题较为严重,对于学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经济效益的实现具有较大的限制作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革,保证高校的体育场馆的有效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高校的经济收益。
(一)提升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水平
人才,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校的体育场馆的管理来说同样重要。在现有的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改革中,首先是要提高管理人管的管理水平。首先,是要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中树立起管理的观念,保证在管理人员的心中牢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在日常的运营中减少或者是违背管理目标的行为。其次,是对于体育场馆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现代化运营管理的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水平,在定期的培训中,逐步实现管理队伍的现代化。再次,还应该建立起来相应的运营管理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高校的体育场馆管理也是如此,只有制定了科学的、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在日常的运营管理中有章可循,职位和责任对应,还能够降低出现管理问题的概率。最后,应该革新高校体育场馆人才引进的策略,逐步实现管理人员的外部引进和内部选拔结合起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方式的转变。
(二)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多数的高校是由政府和学校共同出资建设,所以,在高校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中需要政府给与相应的支持。我国对于体育产业的法律法规还存在较大的发展可能,尤其是对于高校内部的体育产业的法律法规较少,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容易形成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效率不高的问题。而政府从法律法规的角度保证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能够促进高校场馆的有效开发,实现在高校体育场馆的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样,还应该对于高校体育场馆的市场化开发给与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在实行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绩效管理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宣传,实现多元化运营
高校的体育场馆的设施先进,具有举行多种赛事的能力。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实行开放式的管理方式,并且通过市场化的运营手段,实现多种大型的运动会的开办,尤其是当地的一些活动更是可以在学校的体育场馆中举办。另外,还可以向市民进行宣传,吸引市民到高校中进行一些健身活动,并且是举办一些文化性质的活动,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知名度。同时,在拥有一些名气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冠名权的措施,实现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于高校体育场馆的冠名,提高体育场馆的经济收益。
四、结论
高校的体育场馆的管理水平不高,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改革,最终实现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益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