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放化疗的作用分析
2017-03-31邹金燕
邹金燕
[摘要]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放化疗的作用。方法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化疗科住院部所收治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共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编号奇偶性方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案干预毒副作用发生率以及心理状态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为11.76%(4/34),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治疗前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量表评分为(36.5±2.9)分,SDS量表评分为(35.8±1.7)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放化疗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对可降低各类毒副作用发生率,并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积极作用,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关键词] 直肠癌;糖尿病;术前放化疗;针对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a)-0160-02
直肠癌是目前临床报道中已证实的最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该病癌变病灶位置偏低,可通过乙状结肠镜或直肠指征明确诊断[1]。但也有报道中认为[2-4],由于直肠癌癌变病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关系较为复杂,手术根治难度较大,且术后复发率较高。为弥补手术治疗直肠癌存在的局限性,近来有报道[5]中指出在术前实施放化疗的观念,以放化疗+手术治疗联合干预,以提高临床疗效。而对于合并糖尿病的直肠癌患者而言,由于其对放化疗以及手术的耐受程度有限,故术前放化疗期间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为分析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放化疗的作用,该研究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化疗科住院部所收治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共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下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化疗科住院部所收治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共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编号奇偶性方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纳入37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1例,年龄40~80周岁,平均(56.8±3.9)岁;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45~76周岁,平均(58.1±3.5)岁。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包括:密切监测患者各项体征状态;环境护理;饮食控制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包括:①心理干预。直肠癌患者在明确癌变病情后多容易产生绝望、担心、焦躁等负面情绪,加之患者存在糖尿病等并发症,因此生活质量会受到极大影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导致患者身体内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异常,血糖升高并导致病情进行性加重。故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尤其注意告知患者疾病治疗的方法,采用相应方法治疗并取得成功的案例,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等等,以加强患者对放化疗的依从性与信心,提高治疗期间情绪状态的良好性;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以讲座、手册、一对一辅导等多种方式加强直肠癌、糖尿病等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正确认识到控制饮食以及运动配合在血糖调节方面的重要价值,并指导患者运用所掌握的各种健康教育知识进行自我护理,以避免放化疗期间各类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③血糖监测。加强对患者血糖水平的监测工作。放化疗治疗期间患者血糖监测频率应当适当提高,检测值包括三餐前空腹血糖、任意一餐餐后1.0 h、2.0 h血糖等,每日监测频率应达到5次以上。血糖稳定后可适当降低至3次;④肠道准备。手术前3 d护理人员需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进食过渡至半流质食物,手术前1 d应过渡至流质食物,手术前8.0 h应常规禁食,手术前4.0 h应常规禁饮,以确保手术前期肠道准备工作顺利进行;⑤黏膜护理。放化疗期间受药物刺激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肛周组织皮肤可能出现异常表现,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干预。如针对便次增多,里急后重的患者,应在放化疗前遵医嘱用沙培林(1支:1KE)+8.0万U单位庆大霉素+5.0 mg剂量地塞米松+40.0 mL剂量氯化钠注射液,配置为混合灌肠液并行保留灌肠干预,维持3~5 d。除此以外,放化疗治疗期间全程强调患者便后应仔细冲洗肛周以及周边皮肤,用湿纸巾或柔软纸巾轻轻擦拭,穿着宽松且柔软的棉质内裤,不得使用带刺激性浴液清洗会阴或肛周部,尽量保持皮肤干爽清洁。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案干预毒副作用发生率以及心理状态差异。毒副作用应用CTC 3.0标准进行统计,焦虑状态应用SAS量表评价,抑郁状态应用SDS量表评价。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专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加以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选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选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为11.76%(4/34),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治疗前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量表评分为(36.5±2.9)分,SDS量表评分为(35.8±1.7)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已有统计资料中显示:近年来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6],对社会大众健康水平构成严重威胁。有报道中认为,由于直肠癌癌变病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关系较为复杂,手术根治难度较大,且术后复发率较高。为弥补手术治疗直肠癌存在的局限性,近来有报道中指出在术前实施放化疗的观念,以放化疗+手术治疗联合干预,以提高临床疗效。但术前放化疗干预期间,受到药物刺激以及患者自身等因素的影响,极易诱发皮肤、黏膜、血液等毒副作用,患者心理状态差,对疾病治疗产生恶性影响。
该研究中应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34例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为11.76%(4/34),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治疗前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量表评分为(36.5±2.9)分,SDS量表评分为(35.8±1.7)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对性护理措施可通过心理干预、健康教育、血糖监测、肠道准备以及黏膜护理等手段的综合应用,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精神压力,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放化疗期间各类毒副反应的发生率,避免对治疗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放化疗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可降低各类毒副作用发生率,并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积极作用,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 代素梅,冯万芹,陈红,等.护理干预对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步化疗联合热疗治疗中晚期直肠癌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8):32-34.
[2] 尚立绒.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在直肠癌放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15-117.
[3] 郭素萍,凌秀珍,邓益君,等.直肠癌术前辅助放化疗引起放射性直肠炎的分级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4(9):35-37.
[4] 陈历赛,段宝凤,朵林,等.1例直肠癌根治联合放化疗粒子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5,30(12):42-43,47.
[5] 邝玉群,张伟健,陈转鹏,等.低位晚期直肠癌患者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208-210.
[6] 李霞.融入中醫理念的临床护理路径对直肠癌术后放化疗患者的影响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3):419-422.
(收稿日期:2016-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