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院外急救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17-03-31吕永丽
吕永丽
[摘要] 目的 研究对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实施院外急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选择该院收治34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3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2例患者实施了现场快速血糖检查和紧急处理措施,另外12例则没有实施现场快速血糖检查,并采用一般处理措施,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5例患者在5~20 min内苏醒,且病情得到了缓解。其余患者在转运途中或入院后蘇醒。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低血糖并发症和后遗症。院外急救后患者血糖水平为(6.23±1.52)mmol/L明显高于治疗前(1.08±0.86)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实施院外急救能够有效提高救助成功率,可以实现区分低血糖昏迷和脑血管意外,继而减少患者不可逆性脑损坏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院外急救;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a)-0076-02
在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属于分比较常见的问题,医护人员及患者需要及时避免该种情况的发生。虽然低血糖昏迷属于比较常见的糖尿病症状表现,但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对患者的脑细胞产生严重的伤害,且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为了给予患者及时治疗,需要做好院外急救措施,保证提高救助成功率[1]。该次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34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作为探讨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实施院外急救临床效果的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34例研究资料均为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20例为男性患者,14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60~79岁,平均年龄(66.75±3.92)岁,包含2型糖尿病患者27例,1型糖尿病患者7例。其中伴随高血压患者12例,脑梗塞患者8例,冠心病患者1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4例。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包含浅昏迷状态患者9例,中度昏迷状态患者15例,重度昏迷状态患者10例,且均存在颤抖、饥饿、躁动、心悸、肌张力增大等症状。患者血糖水平为0.3~2.8 mmol/L。
1.2 治疗方法
医护人员到达患者现场后,需要及时给予患者吸氧,确保患者呼吸的畅通性,并应当给予患者50%葡萄糖静脉推注,同时做好10%葡萄糖静脉滴注。在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情况。在救治5~20 min后,部分患者当场苏醒,医护人员及时嘱托患者补充食物和水分,确保患者血糖含量处于恢复状态,避免患者再次出现昏迷。在对患者转运途中,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患者呼吸道和心电图控制和检测,依旧保持10%葡萄糖静脉滴注。针对在现场和转运途中没有塑性的患者,尤其是当急救治疗30 min后仍然没有进行苏醒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并做好血糖检测。如果患者血糖含量没有恢复正常,则医护人员需要注意脑水肿的可能性,给予患者甘露醇静脉滴注,控制滴注时间为20 min以内。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血糖水平恢复情况和临床症状等[2]。
1.4 统计方法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将该研究的数据均输入到SPSS 20.0软件中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25例患者在5~20 min内苏醒,且病情得到了缓解。其余患者在转运途中或入院后苏醒。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低血糖并发症和后遗症。详细治疗结果如表1所示,院外急救后患者血糖水平为(6.23±1.52)mmol/L明显高于治疗前(1.08±0.86)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引起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因素较多,如患者胰岛素和降糖药物使用量过大,脆性糖尿病患者病情不稳定,患者服用药物后没有定时进食,且运动量没有随着药物和适量变化而变化等[3]。为了避免患者病情加重,医护人员需要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合理的健康教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并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降糖药的种类和使用注意事项等[4]。葡萄糖作为人体脑部能源的来源,如果患者发生低血糖情况,则会出现脑功能障碍,且如果救治不及时或脑功能障碍反复发作,则患者极容易出现不可逆性器质性损坏。低血糖主要表现为神经性症状和脑功能紊乱性症状,一般主要表现为定向力和识别能力不佳、甚至不清、血压下降和严重昏迷等[5]。针对此类患者,医护人员在进行院外急救治疗时,首先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合理使用胰岛素和降糖药,其次给予患者预防治疗措施指导和自我检测血糖指导。医护人员在院外检测急救时,会由于现场环境的原因,无法利用设备详细监测出患者的具体症状,一般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判断患者的病情。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在现场做好血糖检测,即将现场血糖测定作为常规检查,确保提高确诊率,实现及时治疗[6]。为了避免患者长时间昏迷而出现不可逆损害,医护人员达到治疗现场的第一时间应当是帮互助患者转归,且需要通过开放静脉通道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等,缩短患者血糖昏迷时间,降低患者脑功能受损发生率。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病情的诱因和处理方法,现场条件满足的患者可以及时利用血糖仪进行血糖检测,家属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准备碳水化合物类食品,如糖水和果汁等。由于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会对患者身体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害,且患者昏迷后家属会一时处于混乱状态,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告知患者家属相应的仅仅处理措施,确保患者家属能够正确使用胰高血糖素注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家属需要避免患者食用动物内脏、鱼卵、花生、甘蔗、烟酒等,且对于体力劳动较多患者,家属需要注意适当增强主食,避免患者发生低血糖,同时需要注意依据食品交换法适时调整患者饮食结构[7]。一些患者还会以神经功能障碍为先兆症状,如果患者家属对疾病状态不了解,则会误以为患者精神方面出现问题,因此医护人员还应当做好相关宣传工作,确保患者发病后家属有一定的救助能力,继而提高抢救成功率。该研究中探讨了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实施院外急救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25例患者在5~20 min内苏醒,且病情得到了缓解。其余患者在转运途中或入院后苏醒。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低血糖并发症和后遗症。院外急救后患者血糖水平为(6.23±1.52)mmol/L明显高于治疗前(1.08±0.86)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给予患者护理的院外急救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提前恢复清醒状态,并促使患者血糖水平快速恢复,且不会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且在对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进行院外急救,还能够及时区分出患者处于低血糖昏迷和脑血管意外,继而降低患者出现不可逆性脑损坏。
综上所述,当医护人员接收到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呼救时,需要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正确的诊断,并及时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措施,实现抢救患者生命,降低患者通路等作用。医护人员需要对昏迷患者及时进行血糖测定,以明确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实际病情,从而达到在现场完成纠正转归治疗的目的,减少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绍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诊48例患者的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6(17):137.
[2] 周维天,何裕,伍小兰.浅析对低血糖昏迷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效果的影响因素[J].当代医药论丛,2015,8(12):187-188.
[3] 陈达.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诊救治的临床效果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10(17):96-97.
[4] 陈美萍.72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急救护理与效果观察[J].浙江医学教育,2015,4(13):34-36.
[5] 刘冬冬.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诊救治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24):337.
[6] 周国花,俞静,林碎钗.重度低血糖昏迷误诊为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原因分析与急救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8(27):765-766.
[7] 宋培琴.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反应1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28(17):30-31.
(收稿日期:201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