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公共图书馆人才服务工作探索

2017-03-31邓成林

卷宗 2016年9期
关键词:三区公共图书馆

邓成林

摘 要:“三区”文化工作者专项支持工作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重大人才工程,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三区"基层公共图书馆人才支持工作是一个新使命。作为一名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和一名“三区”文化工作者,笔者以昭通市图书馆为例,分析了当前图书馆“三区”选派馆员深入基层开展文化服务、引导和培训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任务。从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促进"三区"公共图书馆人才支持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三区”;人才支持思考;公共图书馆

1 《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的背景

为了提升“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简称)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我国将实施12项重大人才工程,其中一项就是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工作。201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文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文化工作者專项”的目标任务是从2013年到2020年,每年选派1.9万名优秀文化工作者到“三区”工作或提供服务;每年为“三区”培养1500名急需紧缺的文化工作者。通过选派和培养工作,加快“三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三区”文化工作者素质,为促进“三区”化发展、提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人才支持。

实施“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三区”基层公共图书馆人才支持工作是一个新的历史使命。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和一名“三区”文化工作者,笔者以昭通市公共图书馆为例,探索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以期促进“三区”公共图书馆人才支持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昭通市公共图书馆“三区”支援情况

昭通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昭通市辖1区、10县、144个乡镇(办事处)、1325个行政村(社区),境内居住着汉、回、彝、苗等26个民族,人口近600万。昭通经济发展滞后,是国家级贫困地区。长期以来,文化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文化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文化活动供给十分贫乏这三大难题,始终成为制约昭通市文化工作向前发展的一大瓶颈。昭通市除水富县外,昭阳、鲁甸、巧家、镇雄、彝良、威信、盐津、大关、永善、绥江等10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纳入国家“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专项工作实施范围。自2013年起至2016年,昭通市累计选派565名(省、市、县公共图书馆选派了139人才参与服务,占总人数24.60%)文化辅导员、文化指导员、文化志愿者到基层开展文化指导服务,选送44名(基层图书馆共选派了8人次参加培养,占总人数的18.18%)优秀基层文化工作者到昆明参加了省级培养锻炼。选派支持的重点是基层乡(镇)文化站、行政村,部分兼顾县级文化单位,昭通市、县图书馆按照“三区”基层的需要,每年选派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三区”进行文化服务,深入基层担任文化指导员。

3 图书馆“三区”选派人员工作任务

3.1 昭通市公共图书馆“三区”选派馆员的主要工作内容

调研“三区”基层文化建设与发展状况,培训基层“两馆一站”人员,帮助开展乡村文化建设规划,辅导基层开展读书活动,推广基层文化建设的“云南经验”,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调研基层文化状况,帮助建立基层文化建设规划。昭通市县图书馆选派人员深入到“三区”基层文化单位,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了解基层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状况,摸清基层文化发展的困难与机遇,掌握当地群众的文化追求和文化意愿,找准阻碍基层文化发展的桎梏,并深入到群众中倾听推动当地文化发展的建议,形成具有可供参考的调研报告,在近四年选派工作中,昭通市共形成促进图书馆发展调研报报100余篇。同时,在熟知基层文化的基础上,和当地文化工作者一起,建立当地乡、村文化建设的规划,并积极向当地政府、上级部门协调、争取资金,以推动基层文化场馆的建设、文化基础设施的配置和更新。

3.2 引导、培训基层文化工作人员

“三区”选派工作者带着服务城市群众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深入到基层群众中进行文化服务,旨在保障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促进城乡的文化均等。“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群众的情况及读者的需求开展服务,和当地文化工作者一道,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现实哲学,虚心地向他们学习与群众打交道的经验和方法,在实践的文化服务中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将自己的知识传递给群众、把工作方法和经验“传染”给当地文化工作者,不经意间培训了当地的文化工作人员。

3.3 举办专题培训班,创新培训方式

首先,昭通市图书馆“三区”人才支持工作的目标主要是以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为切入点 ,带动基层图书馆文献采购、编目、读者服务等基础业务工作向自动化数字化发展,实现由传统手工操作向机器自动化的转变。围绕自动化建设这个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图书馆基础业务培训,为各基层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其次,每年针对图书馆核心业务知识点举办了系列专题培训班。目前已面向10个“三区”县举办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与系统维护、图书馆采编业务自动化管理、图书馆读者活动策划与信息服务、图书馆网页制作、新闻采访写作与摄影技巧等多个“三区”专项培训班。培训主要分成两个部分进行:一是加强内训队伍的培训,对图书馆参与“三区”人才支持工作的业务骨干强化了的业务能力与授课能力的训练,在强化师资知识储备结构的同时,也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以便在教学指导中能够独当一面;二是组织受援基层图书馆业务人员进行集中专题培训,所有课程设置都是结合实际业务需要,紧扣核心知识点。培训对象覆盖面广,涵盖了昭通市所有公共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每期培训时间历时较长,最短不少于7天,确保学员能够有充足的时间熟练掌握有关知识点和相关技能。培训时,除了通过 PPT开展知识讲授、案例说明和互动问答外,还增加了上机实践操作课程,并根据分片原则指派多名老师进行一对一辅导,确保学员能够真正掌握。

3.4 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读书活动是以图书为载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可以是少儿的绘本阅读,也可以是以书会友;可以是农村科技知识的讲座,也可以是书画摄影展览;可以融入载歌载舞的文艺表演,也可以融入民族民间的祭祀活动。读书活动是各级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站、乡村农家书屋(农村图书室)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吸引群众使用文化设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而展开的一项特色服务。“三区”选派图书馆工作人员作为文化指导员深入基层,将省、市、县(区)图书馆具有一定特色的读书活动带到基层农村,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活动,邀请理论宣讲员、农技专家、致富能人等举办讲座,让当地百姓明白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解决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开阔生产思路、增强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抓住传统节日、农闲时节等,开展知识竞赛、读书征文、心理辅导等活动和各类才艺大比拼,营造文化氛围;组织开展农民书画、摄影作品、农家农具等展览,增强基层农民的文化自信;积极开展计算机培训,使农民朋友学会使用电脑,让留守老人、妇女、儿童通过网络视频经常与远在他乡打工的亲人“见见面”、聊聊天,增进相互理解,巩固家庭的凝聚力;在寒暑假期间,积极吸收放假的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的高年级学生成为“图书管理员”,让“大朋友带小娃子、小朋友管大读者”,特别是在暑假里积极吸引留守儿童走进图书室,让他们远离河流、水坝等,把图书室、文化站营造成少年儿童的文化“绿洲”、假期里的文化“乐园”;整合“三下乡”等活动的资源优势,进行农村政策解答、农业技术问诊、艺术团体演出、心理健康咨询、医疗专家义诊等,改善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对阅读的喜爱和对基层图书室的认可,活跃基层群众的阅读氛围。

3.5 盘活农家书屋

图书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部分;图书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实现图书服务均等化,重点在基层;而基层实现图书服务均等化,重点在农村。昭通市“三区”农村土地广袤,人数众多,然而却是图书服务最为薄弱的地方。农家书屋(村级图书室)在山区农村的出现,犹如“星星之火”,2011年底就在全市的1277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并逐步向自然村推进。“三区”选派馆员要高度重视农家书屋作为山区农村进行图书等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积极引导基层文化工作者深刻意识到农家书屋是乡(镇)文化站的“节点”,充分发挥文化站在乡(镇)范围内这个“总”的功能,除了时效性极强的报纸和期刊由农家书屋自己订购外,将全乡(镇)所有农家书屋和文化站的购书经费集中起来,按照群众的意愿和当地的实际需要进行集中采购,然后将图书分批地在文化站与农家书屋、农家书屋与农家书屋之间进行定期流转交换,使图书在图书室、农家书屋之间流动起来,将“死”书盘“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图书陈旧、更新缓慢”、图书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以有限的经费,让老百姓“月月有新书、天天有书看”,增大了图书这个文化产品的供给,吸引更多的群众飨食“新书”,活跃农家书屋,进一步发挥其在山区农村文化服务的主阵地。

3.6 活跃“农文网校”

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简称“农文网校”)是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作为教材,利用鄉、村文化站(室)的活动场地作为课堂,文化站(室)的管理人员作为辅导员,整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设备、人员、信息等资源而建立的。“农文网校”是共享工程在云南发展、创新的产物,从文化的层面解决“三农”问题:“文化乐民”搞好群众娱乐活动,“文化育民”抓好农民知识培训,“文化富民”推进农业产品、农村文化产品开发,是基层农村文化建设的“云南经验”。截止至2016年8月,昭通市共有792个行政村建立了共享工程阅读点。在阅读点的基础上要逐步完善“农文网校”的功能,创新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点的运行方式,增强农村文化设施服务群众的能力。“三区”选派馆员深入基层,一方面是继续推进基层农村共享工程阅读点的覆盖、完善阅读点的“农文网校”功能。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这次“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活动中文化辅导员和文化志愿者同行深入基层的大好机会,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协调文化辅导员负责“农文网校”的培训工作,为农民群众开设一个形式多样、内容新颖、手段先进、教学灵活的课堂;充分利用文化志愿者深入群众、走近群众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向农民群众宣传“农文网校”,做好学员联系,进行“农文网校”日常事务的管理。以殷实的课程、深入的宣传,吸引更多农民群众走进课堂,活跃“农文网校”的气氛,将培训逐步进入常态化。

4 图书馆“三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少 ,参训人员重复、固定,长期集中培训容易使人产生疲惫心理,而且长期离岗也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运转;二是由于各县区图书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年龄偏大,进入图书管理的网络时代,在教学和辅导过程中容易出现听不懂、不理解的情况;三是常规培训较多 ,培训铺导的面太广,难免会出现 “全而不精”的现象 ,很难重点打造出“有亮点”的基层公共图书馆 。

5 健全机制,合理制定“三 区”人才支持 工作计划

作为公共图书馆,无论是短期发展计划还是长期发展目标,都必须要制定与这相适应的人资源管理规划。因此,“三区”文化人才服务工作要结合实际,认真调研,充分论证,建立健全机制,合理规划,制定好“三区”人才支持工作计划,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向前发展,从“物力”支持到以“智力”支持为主、“物力”支持兼顾。

昭通市“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的实施,对“三区”基层的文化建设具有更加现实、更加直接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昭通市县公共图书馆选派馆员深入“三区”基层,对推动基层群众阅读、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具有更加针对性的指导意义,对增进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基层工作经验,锻炼队伍,提高素质起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助推了昭通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

猜你喜欢

三区公共图书馆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北京三区美术馆
“藏地三区”文学空间的多样性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汽车智能三区空调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北三区注水井吸水能力变化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