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管理会计应用研究
2017-03-31何成
摘 要:文章从管理会计的概念和目标入手,对管理会计应用原则和工具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具体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文章认为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和财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和适应经济新常态,并结合自身实际经营情况和经营特点,选择适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成本管理和建立管理会计指标体系,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保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管理会计 新常态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155-02
我国已进入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经济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传统的制造业和低经济增加值产业将面临着转型升级甚至淘汰的危机,创新型企业和具有高附加值的企业将会面临更大的竞争优势和机遇。为了实现转型升级、长远发展,企业和财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并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努力寻找财务新视角,打破传统企业财务人员“记账、算账、报账”的“账房先生”模式,不断完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通过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分析、评价经营成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管理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
一、管理会计的概念和目标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会计人员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
管理会计的目标是通过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参与企业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并为之提供有用信息,推动企业实现战略规划。
二、管理会计应用原则和工具方法
(一)管理会计应用原则
1.战略导向原则。管理会计的应用应以战略规划为导向,以持续创造价值为核心,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融合性原则。管理会计应嵌入企业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
3.适应性原则。管理会计的应用应与企业应用环境和自身特征相适应。企业自身特征包括性质、规模、发展阶段、管理模式、治理水平等。
4.成本效益原则。管理会计的应用应权衡实施成本和预期效益,合理、有效地推进管理会计應用。
(二)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是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时所采用的滚动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平衡计分卡等模型、技术、流程的统称。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是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的具体手段。它具有开放性,并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
三、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具体应用
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应充分了解和分析其应用环境,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管理特点和实践需要选择适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利用管理会计信息,在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各方面应用管理会计。并将其应用于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各领域。具体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活动,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面临外部激烈竞争和内部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经济增长处在“换挡”期,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尤显突出,如何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客观、合理编制预算,并将预算管理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通过预算管理组织和协调生产经营,使所有职能部门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相一致,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最终通过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结果。
1.目标确定。企业需要从长期战略目标出发,客观分析内外部环境变化,正确使用预测技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设立企业计划期经营活动应实现的目标。通过确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可以向各级预算执行单位传达战略意图,并为预算的编制提供依据。
2.预算编制。企业需结合自身的业务类型、组织机构、经营特点、经营策略等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预算编制过程中,企业可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编制程序,即先由管理层提出企业总体经营目标以及各部门的分目标,然后各部门根据管理层提出的经营目标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的预算,管理层对各部门的预算进行综合平衡,提出修改意见后反馈给各个部门,各部门根据管理层提出的修改意见对部门预算进行修改。如此反复,最终形成真正符合实际的,可执行的预算。
3.预算控制。企业需将经审批下达的预算作为业绩管理的依据和标准,建立预算执行实时监控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建立预算执行情况预警机制,科学选择预警指标,合理确定预警范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并建立建全预算执行内部反馈和报告制度,确保预算执行信息传递及时、畅通、有效。
4.预算分析和考评。企业应将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差异的大小和性质,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企业应强化考评和激励机制。预算目标通过层层分解与落实,使企业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相应的预算目标,并将预算目标与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相比较、考核与评价,并将考评结果与相应的奖惩方法挂钩,形成比较公正、合理和客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二)实施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就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目标成本指标,指导、规划和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实行科学的、全面的、综合性的成本管理,以最少的人力、物资和资金的输入转换成最大的有价值的输出成果,即用最少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一种目标管理。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面对产能过程、竞争激烈,低层次产品需求萎缩的现状,其利润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而企业为了完成转型升级,又必须承担环境治理、资产重置、技术引进或技术研发等高成本支出,这将倒逼企业既要降低运行成本,又要提质增效,才能提升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而目标成本管理通过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把降低成本的重点首先放在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上,充分挖潜降耗,细致测算,严格控制,使投入资源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并通过全员的自主管理,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使降低成本作为企业上至总经理(厂长),下至每个员工的事。每个人都有指标和责任,而且同经济利益挂钩,使全体人员都参与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加强管理,加快技术进步等工作中来。通过全员的节约挖潜促使产品的成本下降,从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三)管理会计指标体系建立
经济新常态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自身无法控制外部环境,但对于内部管理的提升,企业可以自己说了算。因此,企业应利用管理会计这个工具,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建立一套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管理会计指标体系。该管理会计指标体系可包含,但不限于下列相关财务和非财务指标:
1.盈利能力指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等。
2.资产质量指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等。
3.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
4.发展能力指标:销售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
5.产品质量指标:成品一次合格率、半成品一次合格率、外协件采购合格率、客户退货率等。
6.创新指标:新产品开发数、新产品销售比率、技术研发投入比率。
7.人力资源指标:员工离职率、人均工资、人员结构比等。
企业通过对以上财务指标和其他非财务指标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并通过各种分析方法對各项管理会计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对企业经营情况作出综合评价,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得以体现,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新常态已经到来,企业及财务人员应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充分利用管理会计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保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通知[EB/OL].财会[2016]10号
[2]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3] 何成.造船业目标成本管理研究[J].会计师,2016(4)
[4]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5] 吕北平.加强目标成本管理的意义和作用.中国煤炭,1999(8)
[6] 白翔.刍议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科技致富向导,2013(12)
[7] 陈媛.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西部财会,2014(2)
[8] 朱静.管理会计的“黄金时代”.新理财(政府理财),2014(10)
(作者单位:韵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40)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