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和价值评估

2017-03-31邢晓霞单金凤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8期
关键词:治疗依从性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满意度

邢晓霞 单金凤

【摘要】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3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5例,观察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功能状态、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4.62%(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6个月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6个月时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且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的各个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慢性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评定量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 护理满意度; 治疗依从性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其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情感、行为模式等方面的障碍,出现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现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思维贫乏、交流困难、人际交往能力降低、存在攻击等心理[1-3]。病程持续2年及以上时,则称为慢性精神分裂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明显增大,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该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一般需要长期住院治疗,而长期慢性治疗又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治疗期间还需重视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是2010年卫生部推广的一种护理模式,其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落实护理责任制,提高护理质量,是一种符合生理-心理-社会医疗护理理念的护理模式,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具有较广的应用空间。本院对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0例,男43例,女27例,年龄23~46岁,平均(31.1±3.5)岁,病程为3~8年,平均(5.03±0.45)年;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25例,大专34例,高中及中专11例。对照组共65例,男40例,女25例,年龄21~49岁,平均(31.7±3.6)岁,病程3~10年,平均(5.27±0.48)年;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20例,大专35例,高中及中专1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无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智力低下等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与监护人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疗法,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护理措施为:(1)优质的环境护理。对病区进行系统的安全隐患排查,结合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重点、有针对性的排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给患者提供安全、温馨、舒适的慢性环境[4]。如:在醒目的位置张贴温馨提示,提醒患者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在卫生间放置防滑垫等;在走廊、光线好的地方张贴健康宣教图片并且摆放绿色盆栽等;询问患者对病房环境是否有特别的需求,可为患者增加一些新的护理设备、书报等。另外,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可在活动室、走廊等地方张贴彩色的字画或是挂彩带,营造出家的环境。(2)落实护理责任制。在护理管理方式上采用护理责任制,将护士进行分层次的管理,将对患者的护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护理人员身上,患者一入院就由专门负责的护理小组全程负责,护理人员实现对患者的全程负责,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3)优化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按照职称、年资、能力等进行综合搭配排班,采取小組责任制管理方式,每组3~4名护理人员,1名组长,2~3名责任护士,每组护理人员负责10~15张床位。在小组中,组长对低年资的护理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合理安排每一名护理人员的护理任务、责任,落实对患者的各项护理措施。另外,结合本院精神科病区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班的时间以及护理人员、护理任务,在节假日、夜间可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建立备班制度,备班人员要随叫随到,在出现突发情况时可以随时支援,避免出现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情况。(4)优质的心理护理。责任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评估患者的思想动态,并重点观察有思想波动的患者,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转移注意力、亲情关怀、家庭支持等方式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例如:在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中诱导、鼓励患者说出忧虑等,并耐心给患者分析解释,跟患者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发泄情绪、解决思想顾虑的效果[5-6]。除此之外,每周在病区开展一次集体心理护理,每次约30 min,将精神分裂症患者聚集到活动室,由资深护士开展,系统的给患者分析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转归等,增强患者的认知水平,在讲座结束后开展双向交流活动,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双向交流,患者与患者的双向交流,让患者认识到自身与健康人之间的一些差异,认识到通过规范化的治疗能使这些差异逐渐消失,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波动情况,在每日的巡房中观察患者心理状态,主动询问患者是否有不理解的事情,并及时解答,帮助患者分忧,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一方面要重点观察,一方面报告医生给予药物治疗。(5)社交技能的训练。每半个月给患者开展一次社交技能训练,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社交技能退化现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由高年资的专科护士和慢性医师一起对患者开展训练,每组人员在6~9人,而每组的参加人员则是固定的,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对话训练、如何融入社交群体、如何做小主人、如何应对朋友的刁难问题、如何应对矛盾冲突等,每次40~60 min,训练结束后对每个患者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估,同时给予一定的正强化,如:大力表扬患者,发放小礼品等。同时以一对一的方式分析患者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缺陷,指导患者如何强化自己的社交技能。除此之外,每个月开展一次集体娱乐活动,活动项目包括唱歌、打牌、下棋、做运动、剪纸、运动等,让患者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培养社交技能。(6)家庭讲座。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使得家属与患者之间能更好的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7]。另外,让家属对精神分裂症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更好照护患者,识别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应激因子以及具有潜在破坏性的事情,减少患者病情的反复发作。同时,护理人员还可结合患者家庭的情况为其制定家庭照护计划,而在慢性期间,家属经常来探望患者,给予患者更多的家庭支持,增强患者自信心。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治疗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患者基本能完全依从医护人员的指导接受各项治疗、操作、检查等)、部分依从(患者多数情况下可依从医护人员的各项治疗、检查、操作)和不依从(患者大多数情况下无法依从医护人员的各项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于护理前、护理6个月时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得分越高表明抑郁心理越严重。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于护理前、护理6个月时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强。采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于护理前、护理6个月时进行社会功能状态评估,SSPI分为日常生活能力、主动交往能力和社会性活动技能三项因子,得分越高表明社会功能越好。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于护理6个月后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估,设有20个条目,采用1~5分记分制,1分为不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为97.14%,对照组为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531,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护理前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时,两组HAMD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明显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比 护理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时,两组ADL评分均较护理前高(P<0.05),且观察组ADL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3。

2.4 两组社会功能状态对比 护理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主动交往能力、社会性活动技能三项因子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时,观察组各个因子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3±8.4)分,明显比对照组的(87.5±8.6)更高(t=4.646,P<0.05)。

3 讨论

据WHO的统计调查显示:全球大约有4.5亿人患有精神疾病,而造成人体功能缺损的前10位疾病中有5个属于精神障碍。在我国,精神疾病在所有疾病的总负担中占据首位。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主要表现在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出现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发病的征兆是思考结构域认知出现破碎现象,患者会出现思考形式障碍,无法分辨内在及外在经验,不少患者会感觉有幻觉,甚至还会受到幻觉的影响,出现一些妄想信念以及异常行为,如:自杀、自伤、伤人等[8-9]。除此之外,精神分裂症还会出现社交功能退化等次要症状。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重大影响,也给家庭带来较大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因此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时还需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10]。

优质护理是我国卫生部于2010年推广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落实护理责任制,提高护理质量[11-12]。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从环境、生理、心理、社交、家庭等方面给患者开展护理服务,保证各项护理措施的衔接得当以及彻底性,让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交需求得到满足,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13-14]。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伴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模式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其不仅重视对患者的生理护理,让患者生理达到最舒适状态,同时更加重视患者的心理以及社会功能护理,达到身心的一体化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5-17]。在本研究中,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从环境角度为患者营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让患者在家庭般的医院环境中接受治疗,以环境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通过优质的心理护理、家庭讲座做到各个击破患者的心理问题,从多个方面促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帮助患者逐渐建立起正常的思维、情感、行为模式,促进患者康复[18]。通过社交技能的训练有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信心。在护理服务中,注重正向激励,通过正性强化法来增强患者的治疗自信心,调动患者的自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并且主动参与到开展的集体活动、技能培训、健康教育中,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且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更低,且社会功能量表各个因子评分更高,生活自理能力高,护理满意度评分高(P<0.05)。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并且对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也具有积极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高(P<0.05),证明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有助于治疗、护理操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中效果显著,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而且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更好为患者服务,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秀美,邹远珍,彭燕萍,等.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5):46-47.

[2]祁恩秀,柯丽,汪艳,等.优质护理服务与常规护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護理中的应用比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0):2815-2816,2836.

[3]詹进美,刘立智,夏华,等.优质护理相关Meta分析文献循证结果应用于临床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8-19.

[4]刘佰云.个性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6):920.

[5]潘贵春,刘梅,陶以珊,等.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1):46-47.

[6]杨华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3):173-174.

[7陆根法.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26-927.

[8]彭爱琴,葛网平,丁小平,等.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8):43-45.

[9]黄子琼,赵柏,董春杏,等.优质护理服务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7):1403-1405.

[10]祝玉英,司桂梅,姚国梅,等.个性化优质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6):170.

[11]黄彩明,王勇健.优质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7(4):661-662.

[12]李菲菲,李志新,吴艳,等.精神科医护人员与住院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的差异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9):2295-2297.

[13]刘金秋.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115-116.

[14]尹华,赵晓艳,谢俊霞,等.优质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2):123-124.

[15]张洪香,刘波.优质护理服务对精神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834-1836.

[16]李丽.构建优质的护患关系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1):91-94.

[17]李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6):532-534.

[18]张庆君.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4):909-911.

[19]王文军,邱大宏,巫秋玲,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对其预后及照顾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3):213-217.

[20]金凤仙,赵建利.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廣东医学,2013,34(20):3217-3219.

(收稿日期:2017-01-04) (本文编辑:程旭然)

猜你喜欢

治疗依从性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满意度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