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的新思路
2017-03-31崔立琼
崔立琼
摘 要: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它们不以盈利为目的,是一些国家机构的分支。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中主要是通过内部控制来进行风险防控。内部控制能够防范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的稳步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规模日益增大,经济规模也随着增长,传统的内控制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风险防控的需求,因此文章试从五个角度来阐述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新思路。
关键词: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分级审批 流程监管 会计核算 审计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121-02
事业单位从事的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涉及人民群众公共利益的服务活动,虽然其职能与盈利无关,但在我国仍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中,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为其主要的管理手段,主要分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可从目前的管理上来看,很多单位虽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但既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管措施,也没有组织管理者专门接受系统性的培训,从而造成目前这种流于形式的内控制度。
2012年11月,财政部发行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于2014年1月1日在全国施行。2015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指导意见和要求。新形势下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要求更高,研究制定一项适合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就迫在眉睫了。我们从传统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细化成五个角度,尽量地做到从源头上控制,全程控制,事后监督,不使国有资金暴露于监管的真空状态。为了保证事业单位人员开展正常的经济活动,以分级审批为基础,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对内部部门和人员进行事前防范、通过流程监管和会计核算来达到事中控制、最后以纪检审计部门进行事后的监督纠正。
五者的关系图如下:
一、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在中国是地位比较特殊的部门和单位,一方面代表政府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另一方面在很多领域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建设。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是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厉行节约,量入为出,降低行政事业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有限地资源下进行最优化的配置来保证单位目标的实现。而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点,严格地按照预算编制开展经济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相应的预算,内部部门人员就不得开展经济活动。这才能从本质上“防患于未然”。例如,单位要进行办公设备采购时,首先要明确是否列入预算,若属于紧急情况下的预算外采购,有无请示报告,报告批示有无支出安排等等。这样一切以预算源头出发,可以更好地配置单位整体内部的资源,节约开支,降低办公成本。
二、分级审批
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管理的是,企业财务管理一切都是以成本利润为标准,以实现最大化利润为最终目的;而事业单位更多的职能是公益性、服务性,所需资金大多由财政下达,没有了盈利的目的,就只能依靠分级审批、授权管理来达到约束的效果,合理规避风险。分级审批是一种权力间相互牵制的安排,通过法律和制度来限定各级部门人员之间的权力和责任,每一级都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避免了“一人独大”的现象,而参与其中的人员都能明确各自职责所在,相互监督,缓解风险。例如,合同审批中,单位可事先设定级别权限,5000元以下的合同由部门负责人审批;10000元以上的合同由财务负责人审批;10000~30000元的合同必须由分管领导审批;50000元以上的合同必须由单位负责人审批。其中,这几个权限范围内的审批人缺一不可。
三、流程监管
流程监管必须与预算管理相结合,预算管理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有了合理的开端,在开展经济业务的同时,必须严格按照流程进行。不同的环节对应的控制点也不同,关注地重点就不同,能更好地与分级审批相匹配,更容易明确自身的权力和责任,利用不相容职务分离来达到降低单位运行风险的目的。例如,财务负责人在审批时的控制点在于金额是否合理,是否超出预算;分管领导关注的重点是在其负责的范围内是否必要地支出;而在核算流程中,会计人员则更多地关注财务支出的合理性,票据合同等要素的真实性。
四、会计核算
所有的经济业务最终都要通过会计核算来反应到账面上,在这一环节上由专业的财务人员来把控,利用专业知识来把握经济业务上的要素、重点,并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对其绩效进行衡量和评价,最终进入到决算报表的编制,来统筹反应单位一年以来所有的经济业务活动。
五、审计监督
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如何、执行的如何,最终还要通过纪检审计人员来监督。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始终要抱着职业性的怀疑态度贯穿其中,以专业的眼光审视工作,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以此来降低财务风险。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加强对单位的内部审计,定期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情况,以保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同时将监督情况与相关人员结合起来,依据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给予相应员工奖惩,并依据这个标准考核与提拔员工,充分调动单位员工的积极主动性,最终以更好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态度来服务本职工作。这其中必须强调的一点是,监管部门和人员必须保证其独立性,在工作时不受任何干扰和影响。
结束语
从财务内部控制的角度上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尽完美,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要求我国事业单位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财务内部控制,保证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提高工作效率。而财务内部控制不是一两天就能落实好的工作,事业单位要循序渐进地深化内部控制改革,才能保障经济活动的安全和合法,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不仅是对事业单位财务进行管理控制,更是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保护国家财产发挥着重要作用。相信采取相应的措施,一定能在新形势下开辟一条适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郭永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应关注五个模块.中国会计报,2016(1)
[2] 曲萍.對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财会天地,2012(2)
[3] 朱叶青.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内部控制,2014(9)
[4] 李星辰.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4)
(作者单位:山西省地震局 山西太原 030021)
(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