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强度急性运动负荷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2017-03-31王铁樵毛玉山王黎明励晶麦一峰
王铁樵 毛玉山 王黎明 励晶 麦一峰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急性运动负荷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方法 选择病情稳定无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30例,在原有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不变的前提下,随机分成3组进行不同强度的运动负荷3 d,观察患者运动负荷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的变化。 结果 轻度强度急性运动对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控制无明显差异(P>0.05)。中度及重度强度的急性运动负荷对控制血糖有较好疗效,可减少餐后2 h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重度强度运动相比,中度强度运动出现低血糖等不适症状发生率较低,患者耐受性更好(P<0.05)。 结论 中度强度运动对血糖控制可达到满意效果,安全可靠。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运动负荷;血糖;有氧运动;体脂肪健康指数
[中图分类号] R587.1;R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1-0026-04
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的全身性疾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当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临床上可以出现典型的烦躁、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明显症状。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最常见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于对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细节尚未充分明了,缺乏相应的对因治疗,目前强调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和治疗措施个体化[1]。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糖尿病现代治疗的五架马车:饮食治疗、体育锻炼、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因此,有效防治糖尿病及控制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转化势在必行[2,3]。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运动使肌肉消耗能量增加,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肌肉消耗能量增加,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使葡萄糖的利用增多,有利于血糖控制[4,5]。运动疗法作为临床糖尿病康復措施之一,其重要性及有效性已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糖尿病患者的认同[6]。而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的绝大多数,患病率高,起病隐匿,本文旨在探讨有氧运动时不同运动强度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为运动疗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1983年WHO的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选取在我院内分泌科自2014年1月1日~2015年11月15日就诊,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空腹血糖<16.7 mmol/L,连续2次以上空腹血糖变动在1 mmol/L以内;无合并严重的糖尿病性急慢性病变,如糖尿病性肾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心血管、肝、肾疾病;无其他内分泌疾病。所有患者在研究期间严格执行原糖尿病饮食治疗方案,原口服降糖药暂不作调整。共30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男12例,女18例。
1.2方法
根据ACSM运动强度分级[7],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3组:轻度强度急性运动组10例、中度强度急性运动组10例、重度强度急性运动组10例。各组间在年龄、BMI、病程、性别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监测采用拜耳公司生产的GLUCOMETER4型微量血糖仪,全部血糖测定均由作者本人完成。在实验开始前连续监测3 d空腹血糖及晚餐后2 h血糖,以其平均值为对照。实验开始当天,予晚餐后1 h给予各组患者不同强度运动30 min,连续3 d,监测运动当天餐后2 h血糖及运动后隔日空腹血糖值。
1.3运动强度的监测
患者在浙江亿建8008ES型跑步机上跑步运动30 min,通过连接心电监护仪上3个电极实时监测运动中心率的变化,电极分别置于心前区及双腕部,令受试者运动时根据运动时最大心率变化区间实时调整运动速度,使心率保持在某一强度运动范围内。最大心率=220-患者年龄。轻度运动强度=(35%~54%)最大心率;中度运动强度=(55%~69%)最大心率;重度运动强度=(70%~89%)最大心率。运动强度分级见表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行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强度急性运动负荷组入组前各组基本信息比较
各组别运动前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2 不同强度急性运动对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的影响
餐后各种强度急性运动对运动前后空腹血糖均无明显影响,分别为(8.25±0.51)vs(8.3±0.53)、(8.61±0.49)vs(8.88±0.62)、(8.06±0.24)vs(7.94±0.37)(P>0.05);餐后中度及重度强度急性运动可减少餐后2 h血糖,分别为(8.48±0.15)vs(10.64±0.51)、(8.17±0.17)vs(10.70±0.18)(P<0.05),而轻度强度运动对餐后2 h血糖无明显影响,为(10.12±0.20)vs(10.56±0.54)(P>0.05),见封三图2、3。
2.3 中度及重度强度运动的安全性比较
与重度强度运动相比,中度运动强度出现低血糖、心悸、呼吸困难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小,相对安全(P<0.05),见表3。
3 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存在胰岛素的绝对和或相对不足(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抵抗),糖代谢、脂质代谢发生障碍引起其血糖升高。长期的血糖升高可出现高糖毒性,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胰腺β细胞功能衰竭,亦可对神经、血管等靶器官造成损伤,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死亡[8],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需早期干预,运动疗法应运而生。运动疗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身体锻炼,它通过自身运动来促进机体的肌肉、肝脏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改善糖代谢、脂质代谢,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该疗法目前已经载入各国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指南[9,10]。本实验采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强度急性运动负荷实验,筛选出具有治疗效果的最适运动强度,为临床上实施运动疗法控制血糖提供依据。
本实验选取的实验对象主要为中年、超重至轻度肥胖、病程1~3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结果表明:餐后中度及以上强度急性负荷实验均可以降低餐后2 h血糖,而轻度强度运动对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均无明显改善。其他一些研究[11,12]也与本实验结果类似。与中度强度急性负荷实验相比,重度强度急性负荷可使部分患者运动过程中出现较明显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而中断,频繁出现的不适症状可导致患者及家属对此方案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该方案长期实施。有研究表明[13,14]恐惧等负面心理作用可引起体内皮质醇及生长激素增加影响糖代谢,皮质醇通过拮抗胰岛素来阻碍血糖利用导致血糖增高,生长激素可加重胰岛素抵抗、促进糖原异生来阻碍血糖降低。
本实验餐后轻度强度运动对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均无明显变化,可能与该方式运动强度偏小,不能达到显著的降糖效果有关。餐后中度及以上强度运动对餐后2 h有明显降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1)运动可以通过增加脂肪的消耗,降低血清瘦素水平,从而减轻血浆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改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和利用降低血糖[15]。(2)餐后运动负荷能配合内源性胰岛素发挥协同降糖作用,而同时口服降糖药的患者,餐后这一时段血药浓度逐渐升高,引起降血糖效应达到高峰,从而使运动降糖作用更为显著[16,17]。而对空腹血糖无明显改善,与大多数文献[18,19]显示的运动对于降低空腹血糖所示不同,原因可能是:(1)条件不同:它们所采用的数据为数周乃至数月后长期运动后的空腹血糖,而本文空腹血糖为短期运动后第2天所测。(2)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有胰岛素分泌延迟、分泌高峰后移的特点[20,21],使2 h餐后血糖降低,而第2天的空腹血糖较前未有明显变化。
综上所述,急性中度强度的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2 h血糖控制有明显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依从性良好。
[参考文献]
[1] 吴大斌.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5,(1):79-81.
[2] Rogers EA,Fine S,Handley MA,et al. Development and early implementation of the bigger picture,a youth-targeted public health literacy campaign to prevent type 2 diabetes[J].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2014,19(sup2):144-160.
[3] Renders CM,Valk GD,Griffin SJ,et al.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in primary care,outpatient,and community settings:A systematic review[J]. Diabetes Care,2001,24(10):1821-1833.
[4] Qiu M,Shen W,Song X,et al. Effects of prediabetes mellitus alone or plus hypertension on subsequent occurr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iabetes mellitus:Longitudinal study[J]. Hypertension,2015,65(3):525-5230.
[5] Sigal RJ, Kenny GP,Boule NG,et al. Effects of aerobic training,resistance training,or both on glycemic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A randomized trial[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07,147(6):357-69.
[6] 中國医学会糖尿病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6(7):447-498.
[7] 刘婷,姚艳东. 运动分级量化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对其血糖控制的影响[J]. 实用医药杂志,2016,(11):1024-1027.
[8] Ametov AS,Kochergina II,Ulanova K A. Effect of insulin therapy o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risk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d death from cardiovascular patholog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type 2[J]. TerapevticheskiArkhiv,2010,82(3):42-46.
[9] Zanuso S,Jimenez A,Pugliese G,et al. Exercise for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A review of the evidence[J].ActaDiabetol,2010,47(1):15-22.
[10] Ferrer-García JC,Sánchez LP,Pablos-Abella C,et al. Benefits of a home-based physical exercise program in elderly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Endocrinología Y Nutrición órgano De La Sociedad Espaola De Endocrinología Y Nutrición,2011,58(8):387-394.
[11] 郭伟丽,吕从艳,王述敏. 运动與饮食干预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影响[J]. 天津科技,2013,(5):126-128.
[12] Kempf K,Kruse J,Martin S. ROSSO-in-praxi:A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tructured 12-week lifestyle interven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s glucometabolic control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Diabetes Technology & Therapeutics,2010,12(7):547-553.
[13] Bogner HR,Morales KH,Vries HFD,et al.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depression treatment to improve medication adherenc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2012, 10(1):15-22.
[14] Pan A,Ye X,Franco OH,et al. Insulin resistanc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Chinese:Findings from the Nutrition and Health of Aging Population in China Study[J].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08,109(2):75-82.
[15] 袁爱国,刘辉文,雷雨. 2型糖尿病有氧运动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6):702-706.
[16] 徐意坤,余洲. 国外运动中和运动后葡萄糖和糖原代谢调节机制的研究综述[J].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4,(9):80-84.
[17] 杜可新,匡洪宇. 运动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骨骼肌葡萄糖摄取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10):943-945.
[18] 常湛,冯红,孟令华,等. 不同运动强度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 河北医学,2016,22(9):1486-1488.
[19] 洛伟光. 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血脂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2):60.
[20] 孙侃. 基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特点选择适宜的起始胰岛素治疗[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 22(8):766-768.
[21] 吴小秋,罗玉韵,徐进华,等. 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特点及与胰岛素抵抗、分泌的关系[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3):312-315,319.
(收稿日期:2016-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