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南海主权的两位天津寓公
2017-03-31王振良
王振良
民国时期,天津寓公可谓多如牛毛,任过总督、巡抚、侍郎和督军、省长、次长以上职务者,其数量可用百来计算。在这些眼花缭乱的军政人物中,有两位曾经捍卫过中国南海主权——张人骏和李准。提起他们的名字,如今天津已经很少有人知晓。筆者长期从事名人旧居调查,不但确认了张人骏和李准在津旧居,而且与两人后裔多有联系。在中国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重温张、李在巩固海疆方面的贡献,以及他们晚年在津的寓居生活,对于褒扬先辈历史功绩、丰富天津地方文化,应该都是不无裨益的。
张人骏李准的早年经历
张人骏(1846—1927),字千里,号安圃。直隶省丰润县人。他幼年颖悟,刻苦攻读。同治三年(1864)甲子科举人,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张人骏为人凝重,操履端洁,察史颇严,前后在京居官凡三十年,光绪中叶始外放广西桂平梧州盐道,继而先后任广西、广东、山东等省布政使。光绪二十六年(1901)升曹运总督,二十七年(1902)任山东巡抚,二十八年(1903)任河南巡抚,二十九年(1904)任广东巡抚,三十一年(1906)任山西巡抚,三十三年(1907)授两广总督。
李准(1871—1936),本名继武,字直绳,别号任庵。四川省邻水县人。他自幼随父宦游,受到良好教育,然多次参加科考未中,遂捐官进入仕途。光绪二十一年(1895),以同知分指广西,同年奉调湖北赈捐。光绪二十三年(1897),同时为四川、河北、湖北、安徽、江苏、江西、山东赈捐,因成绩显著赐加三品衔。光绪二十四年(1898)改指广东,出任钱局提调。光绪二十五年(1899),兼充海防善后局提调,广东厘金局总办。光绪二十六年(1900),建惠安、肇安、韶安、广安水军十营,又以钦差赴南洋考察商务。光绪二十八年(1902),统巡各江水师,兼统粤义军,又兼管厘局、营务处,并赏头品顶戴。光绪二十九年(1903),兼粤汉铁路工程局总办,同年冬以荡平西江巨匪,赐“果勇巴图鲁”名号。光绪三十一年(1905),升任广东水师提督,旋补授闽粤南澳镇总兵,仍署广东水师提督,冬并兼陆路提督。曾任两广总督的邮传部尚书岑春暄,以李准威权太重奏请裁抑,乃谪署北海镇总兵,旋秦炳直补授陆督,萨镇冰补授水督,但萨镇冰并未上任,水督仍由李准署理。光绪三十四年(1908),李准受张人骏之命,创建水上警察厅并设无线电台。宣统元年(1909),再授广东水师提督。
复东沙巡西沙宣示主权
光绪二十七年(1901),日商西泽吉次在南海遇风,漂到东沙群岛的东沙岛,见这里鸟粪资源丰富,就取样回台湾化验,认为有利可图。光绪二十八年(1902),他窜到东沙岛窃取鸟粪,弄回台湾出售。光绪三十二年(1906)和光绪三十三年(1907),西泽又两次进入东沙岛。后面一次,他纠集百余人乘四国丸来到东沙岛,驱赶我渔民,拆毁我庙宇,并掘毁中国人坟塚。西泽又在岛上建起码头和小铁路,悬挂日本国旗,竖牌声称占据“无主地”,并把东沙岛擅自改名为西泽岛,东沙礁改名为西泽礁。
针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光绪三十三年(1907),出任两广总督不久的张人骏,两次派飞鹰号兵船前往东沙群岛调查,了解日本窃据东沙岛的来龙去脉。光绪三十四年(1908),张又命水师提督李准和副将吴敬荣、刘义宽等,率兵170人分乘伏波、琛航、广金诸舰前往勘察,在东沙岛树碑宣示主权。
宣统元年(1909),张人骏正式向日本驻广东领事濑川浅之进交涉。濑川认为岛上神庙已拆,坟墓已毁,无可对证;又知中国方志于海中岛屿时常疏略,因此狡辩说东沙岛是“无主荒岛”,“倘中国认为该岛为辖境,须有地方书志,及该岛应归何官何营管辖确据”。张人骏则列举了东沙群岛属于中国的诸多证据,郑重声明东沙岛是广东属地,要求日领事谕令日商即行撤离。濑川浅之进在证据面前无话可说,只好承认赔偿中国渔民损失,向清政府补纳税款,并将东沙岛归还中国。随后张人骏命海院总办刘冠雄,在东沙岛设立旗台,派水师驻守。
宣统元年(1909),李准又奉张人骏之命,率领兵舰巡视西沙十五岛,升旗鸣炮,刻石竖碑。这次巡视乘伏波、琛航两舰,四月初二日自广州启行,初三日抵琼州之海口,初五日抵崖州之榆林,十一日正式出海,十二日十一点二十分抵达西沙之伏波岛(今称晋卿岛)。在西沙勘察期间,李准总计命名了伏波、甘泉、邻水、丰润、宁波、新会等十五座岛屿,对有关地理水文情况进行了测量调查,其后还绘制了西沙各岛海图,上报军机处和陆军部存档。四月二十三日,以淡水告急,李准率两艘兵舰返程,二十五日抵香港,二十六日即回到广州。
张人骏在津生活及旧居
宣统元年(1909),张人骏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传江浙联军光复江苏时,张人骏坐在箩筐里,从南京古老城墙缒下,经沪上逃到青岛定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乘德国无力东顾之机侵占青岛,张人骏又举家避往天津,住在英租界的戈登道(今湖北路)。
张人骏受传统思想浸淫甚深,可谓忠君不贰。他先是反对君主立宪,后来对抗辛亥革命,退居津门又以遗老自居,有空没空常往张园、静园跑,去“朝见”废帝溥仪。张人骏为官比较清正,故居津期间生活颇潦倒。其天津居所在今湖北路1号,现为居民大杂院,虽然十分破旧,但仍是当年原貌。这是一所普通二层西式洋楼,临街围墙高大,内院则很狭窄。这处住所表面看来不算小,但房间逼仄,全家几十口住在一起,确实十分紧张。
著名作家张爱玲的曾祖父张印塘,与张人骏的祖父张印坦是亲兄弟,因此张爱玲幼年居津期间,常去戈登道看望她的堂伯父张人骏。她在散文《天才梦》中回忆说:“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下来。”文中的满清遗老,指的就是张人骏。
1927年,张人骏在天津寓所病逝。他擅长书法,遗墨、遗著由后人汇为《张人骏墨迹选》《张人骏家书日记》等行世。
张人骏后人中颇多知名人物。长子张允言(1869—1926),字伯讷。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在北京设户部银行(后改称大清银行),他以三品京堂任银行总监督,为中国国家银行事业的开创作出贡献。允言长子张象昺和次子张象昶,均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分别为铁路工程专家和建筑工程专家。张人骏四子张允恺(1877—1951),曾任中华民国驻德国大使馆代办,代理驻德国及丹麦大使;五子张允亮(1889—1952),著名古籍鉴赏专家,1949年后任故宫博物院任研究员、图书馆主任。张象昺之子张守慎(1924—1968)为著名戏剧理论家,长期致力戏剧理论研究和翻译,对苏联戏剧家契诃夫的研究有较深造诣。
李准在津生活及旧居
宣统二年(1910),李准率部镇压广州新军起义。宣统三年(1911)三月二十九日,又镇压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同年九月十九日率部反正,二十一日迎胡汉民为军政府都督,广东兵不血刃宣告独立。1912年共和告成,授陆军中将,并被聘为高等军事顾问。1913年加上将衔,授广东四川宣抚使,然辞而未就。同年,他陆续将亲属迁至天津。1917年,奉授将军府直威将军。
1913年秋,李准购得天津英租界戈登道(今湖北路)十八号洋楼一所,并正式将家属安顿在天津。1916年,在英租界广东路购地建新宅。1917年,又在法租界三十二号路(今赤峰道)购地四亩三分,翌年售出戈登道宅,在法租界建自住楼房两所,出租楼房九所,名叫泰安里。1919年,广东路宅售给陕西督军陈树藩。1925年,泰安里房产售给福建督军周荫人,购得英租界墙子外五十八号路土地八亩八分,建自住楼房两所,出租楼房十三所,名曰泰华里。笔者据李准自述、实地调查并与李相普(李准三子,1929年生于天津泰华里)先生沟通核实,判定今芷江路18号(原泰华里1号)即李准旧居。李准旧居因后来转手军阀王怀庆,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风貌建筑时均定名“王怀庆旧居”。1936年12月22日,李准在天津寓所病逝。
李准居津期间,除偶涉政治活动外,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著述,二是编剧,三是鬻字。
李准捃拾旧闻编成《任庵闻见录》《粤中从政录》《广东革命史》等书,另编有《任庵自订年谱》,手稿原存其女李如璧处,1988年7月捐给国家外交部。又有《清末遗闻》稿本,现藏南开大学图书馆。1933年,法国趁日本侵华之际,占领中国南沙群岛的九个小岛,遭我外交部强烈抗议,是为“南海九小岛事件”。李准闻知此事,亲自来到天津国闻周报社,与记者谈及此事,并出示其巡阅南海时所撰《巡海纪事》,《国闻周报》因摘录刊出,名曰《李准巡海记》,成为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重要资料。
关于李准所编剧目,他自称是编写新剧,其实为新编之旧剧。他为名伶金少梅编有《婴宁一笑缘》等剧,又为奎德社编有《温少奶做媒》等剧。
悬格鬻字是李准晚年重要经济来源之一。李准于甲骨、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均有造诣,尤长于篆隶,其字珠圆玉润而不失古意,暮年所书功力更深,为京津士人所重。所书《大公报》刊头,至今仍在香港沿用。
李准张人骏在南海的印迹
张人骏和李准巡视东沙和西沙以维护南海主权的壮举,如今已永久铭刻在中国的版图上。1947年,经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核准,南沙群岛有两个浅滩,分别被命名为人骏滩和李准滩。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再次核准并命名了人骏滩和李准滩。
西沙群岛最大的两个岛屿永兴岛和东岛,在李准巡海时则分别被命名为邻水岛和丰润岛,用以纪念李準的祖籍四川邻水和张人骏的祖籍直隶丰润。这两个岛名如今虽然不再沿用,但是作为历史仍记录着张人骏和李准对国家的功绩。
2012年7月24日,随着地级的三沙市人民政府挂牌成立,永兴岛西渔码头同时竖起《三沙设市记》纪念碑。在这篇只有百余字的碑记中,特别提到“清末李准,率师巡航,踏勘诸岛,宣我主张”,记录了李准奉张人骏之命宣誓我南海主权的重要历史。
(作者单位:今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