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抢抓历史机遇 全力推进开发开放

2017-03-31

中国经贸导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街镇滨海新区功能区

2006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以下简称《意见》),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着力打造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鼎力帮助和全市上下的大力支持下,滨海新区抢抓历史机遇、主动作为,全力推进开发开放,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经济增速年均20%以上,在创新驱动、改革探索、对外开放、城市建设、社会民生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总结滨海新区十年开发开放历程,可归纳出如下经验做法:

一、适应新区建设发展的不同阶段,构建动态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建设模式

开发建设初期,天津市委成立了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领导小组,设立了滨海新区工委管委会加强统筹、协调,实现了平稳快速启动。随着开发开放的深入推进,组建了统一的行政区,建立了“行政区统领、功能区支撑,街镇整体提升”的管理架构,形成了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管理体制。在区域开发上,滨海新区采用“指挥部+管委会+开发平台公司”三位一体模式,整合人力、财力、物力等建设资源,集中力量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创建了“启动器—吸附器”开发模式,探索“借用管还”的良性投融资机制,在新区域开发建设过程中,先行配置软硬件设施,使之成为带动区域开发的“启动器”,吸引外部投资不断跟进,将“启动器”转化为“吸附器”,形成政府主导、标准厂房和配套建设带动外部投资跟进的“启动器—吸附器”开发模式,推动区域开发步入良性循环。

二、以大项目好项目、高新技术企业引领支撑经济发展,探索构建全新增长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路径

一是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滨海新区创新“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的开发思路,打造“东港口、南重工、西高新、北旅游、中服务”的产业布局,积极引进大项目好项目,按照“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标一批,储备报批一批”的要求,努力推進项目加快建设、尽快投产,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大项目好项目为支撑,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跨越式发展,带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促进了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形成了航空航天、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石化、粮油轻纺、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优势产业。2015年,八大优势产业总产值约13640亿元。三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眼于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积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发挥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作用,培育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四是围绕服务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型金融业态,逐步建立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科技信息、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产业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构建海空两港为核心,陆海空相结合、立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不断提升航运服务功能。

三、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以高效便利发展环境增创开发开放新优势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滨海新区在金融改革、涉外经济体制、土地管理、国有企业等十个方面先行先试,综合配套改革先后实施了3个三年计划。探索开展了融资租赁、私募股权基金、期货保税交割、保税展示交易、意愿结汇、人民币跨境结算、国际船舶登记等业务创新和改革试点,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滨海新区以行政审批制度为突破口,先后启动实施了一系列行政管理改革。一是通过审批制度、权力清单、廉政监督等改革,明确政府职能,探索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向社会公开行政许可的权力清单,用刚性制度约束“政府之手”。二是通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检查方式、通关方式、信用平台建设等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监管效能,明确了监管主体和权力责任,打破了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的“九龙治水”。三是通过海关通关、服务平台、人才引进等改革,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推动了京津冀通关一体化,减少了企业通关成本。整合了各类公共服务热线资源,提高了服务效能。简化了居留、出入境、落户、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审批流程和手续。

四、从开发区到自贸试验区,不断探索扩大开放新领域

从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到保税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再到自贸试验区,滨海新区已成为国家多层次开放的试验田,使北方对外开放服务的门户功能不断增强。一是开发建设初期,滨海新区依托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开放形态,在国际贸易、国际物流、临港加工和展示交易等方面率先探索,发挥了连接两个市场的窗口和桥梁作用。二是围绕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东疆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为载体,在国际船舶登记、航运税收、航运金融、融资租赁等领域创新探索,政策优势不断转变为区域优势。三是以建设自贸试验区为契机,大力发展平行进口汽车、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探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等管理方式,推动投资贸易和生活服务两个便利化。在滨海新区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140家。

五、突出“三和三能”理念,探索生态城市建设管理运营新模式

围绕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建设,在盐碱荒地上探索建设生态城市,提出了“三和三能”(人与人和谐共存、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人与环境和谐共存,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理念。一是制定了世界首套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形成以量化指标为导向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二是组建股份制、市场化、专业化的投资公司和合资公司,逐步成为“生态城市实践者”和“区域综合开发商”。三是积极实施盐碱地治理、土壤改良和生态修复,构建资源能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体系,探索出从污染治理到环境修复,最终成为宜居生态城区的发展模式。四是构建了“生态细胞—生态社区—生态片区”三级居住模式,探索建设分层级、标准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五是建立了“一个平台、三个中心”(网络与信息平台,运行维护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和运营管理中心),积极探索智能城市建设新模式。

六、实施“高端高位嫁接”,努力促进民生事业跨越式发展

面对社会事业基础薄弱,无法很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问题,滨海新区“高端高位嫁接”先进地区优质资源,尽快补齐民生短板。社会事业“高端高位嫁接”,就是通过推动天津市和国内外知名院校、医疗机构以多种形式与新区对接,开办分校,新建、改造若干所大型综合性医院,促进民生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

七、以功能区对口带动街镇发展,实现功能区与街镇融合发展、产城融合发展

自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来,滨海新区实现了快速发展,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出现了不平衡,功能区发展基础好、配套政策优、经济实力强,街镇与功能区差距较大。针对这些问题,为促进全区域协调发展,滨海新区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功能区与街镇融合发展。区委、区政府出台街镇发展意见,高水平制定街镇全域发展规划,推进街镇经济发展。鼓励功能区通过全融合、半融合和帮扶等三种方式,支持街镇借势发展和错位发展,鼓励街镇利用功能区政策优势加快发展。

猜你喜欢

街镇滨海新区功能区
街镇资产管理探究
成都市产业功能区优化调整布局出炉
2019年:产业功能区建设聚焦六大工作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
当前街镇基层信访工作困境及出路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
天津滨海新区蓝白领公寓盘活与统筹
推动滨海新区检察调研工作全面上水平
街镇建设独立运作公共图书馆的必要性研究
莲藕基地忙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