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国留学生“这/那(个)+NP”结构习得偏误分析

2017-03-31方紫薇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偏误分析留学生

摘 要:本文通过对留学生偏误语料进行分析,发现留学生在使用“这/那(个)+NP”结构时易出现6种偏误类型:遗漏、误加、“个”的泛化、定指和不定指混用、近指和远指混用以及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混用。结合具体案例,我们发现上述偏误情况主要是由母语和目的语的干扰、缺乏语篇整体意识、学习策略不当以及对量词用法掌握不到位等多种因素造成的。鉴于此,本文建议教师在教授该结构时,应引导学生树立整体语篇观,同时还可借助对比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母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以减少母语和汉语的干扰;留学生在习得该结构时,应注重语境练习,结合不同语境对该结构加以理解,在面对不确定的情况时,积极地与同学交流,制定正确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这/那(个)+NP” 留学生 偏误分析

一、引言

“这”“那”类指示代词一直是日常交际中的高频词,也是留学生在篇章运用中易发生偏误的部分。近年来,已有学者对留学生“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偏误情况进行了分析(黄洪华[1],2007;金宁黎[2],2014)。但目前已有的成果主要是列举式的分析,缺少大规模语料库的支持和具体数据的统计,对偏误类型的归纳、偏误原因的分析以及教学实践的指导,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语料库对留学生使用“这/那(个)+NP”结构时出现的偏误情况及其成因做进一步的探讨,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更好地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二、研究语料

本文所用的语料均来自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该语料库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人参加高等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作文考试的答卷语料库,收集了1992~2005年的部分外国考生的作文答卷,现已收语料达到11569篇,共计424万字。本文随机选取语料库中500个例句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偏误类型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留學生在使用“这/那(个)+NP”结构时出现的偏误类型主要有6种:遗漏、误加、“个”的泛化、定指和不定指混用、近指和远指混用、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混用。下文对这些偏误语料进行举例分析。

(一)遗漏

遗漏偏误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缺失了起语篇衔接作用的指示代词。例如:

(1)像艺术一样,每个人的喜爱都不一样,但每一种音乐都值得欣赏。音乐家也可以在过程中相互切磋。

改(1):像艺术一样,每个人的喜爱都不一样,但每一种音乐都值得欣赏。音乐家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切磋。

(2)即便是老师词,我们不应该把它理解为像学校里的那样的教师,而要理解为只是经历比孩子还多的前辈。

改(2):即便是老师这个词,我们不应该把它理解为像学校里的那样的教师,而要理解为只是经历比孩子还多的前辈。

例(1)中的“过程”在上句中已经提及,所以,此处缺少了指示代词“这个”对前文内容进行回指,导致语句缺乏连贯性。例(2)则是遗漏了起下指作用的指示代词“这个”。

2.遗漏了量词“个”导致“这/那”和“这/那个”的混用。例如:

(3)虽然我同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观点,可是我想再补充一个观点。

改(3):虽然我同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观点,可是我想再补充一个观点。

(4)我认为这问题难以解决。

改(4):我认为这个问题难以解决。

例(3)和例(4)均因缺少量词“个”,用“这”修饰中心语“观点”与“问题”而造成遗漏偏误。

(二)误加

误加偏误主要是指误加了起篇章衔接作用的指示代词“这/那(个)”。例如:

(5)到现在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挫折,有时觉得这个生活真没意思,因为一直努力,结果还是失败,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所有的科学家都无可奈何!

改(5):到目前为止,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挫折,有时觉得生活真没意思,因为一直努力,结果还是失败,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所有的科学家都无可奈何!

例(5)中的“生活”是泛指,前面不需要加“这个”进行指代。

(6)在这个很复杂的世界上,人生的观念和思想,就会在很难想像到的情形下,每个家庭都有这“代沟”问题发生。

改(6):在这个很复杂的世界上,人生的观念和思想,就会在很难想像到的情形下,每个家庭都有“代沟”问题发生。

例(6)中的“代沟”问题是每个家庭都存在的,也是泛指,所以前面不需要加“这”进行指代。

(三)“个”的泛化

“个”的泛化是指该结构中的量词使用不当,均用“个”替代。

(7)这个精神是孔子所说的“礼”,也是墨子所说的“兼爱”,不管怎么称呼这个“精神”,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这个“精神”,比如给乞丐什么东西等等。

改(7):这种精神是孔子所说的“礼”,也是墨子所说的“兼爱”,不管怎么称呼这种“精神”,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这种“精神”,比如给乞丐什么东西等等。

“个”是通用个体量词,而“种”的基本意义虽同“个”一样,但更强调与同类事物有所区别,多用于抽象事物[3],在例(7)中,应将修饰“精神”的“这个”改为“这种”。

(8)可是这个事情还是秘密。

改(8):可是这件事情还是秘密。

“件”一般用于修饰事情、案子、公文、信函等[3],所以应将例(8)中用于修饰“事情”的“这个”改为“这件”。

(9)十年后,这个孩子当了爸妈,他们会当孩子们的老师吗?

改(9):十年后,这些孩子当了爸妈,他们会当孩子们的老师吗?

例(9)中的“孩子”并不单指一个人,具有复数意义。“个”是个体量词,“些”则表示少量事物[3],故此,应将表单数的“这个”改为表复数的“这些”

(四)定指和不定指混用

定指和不定指混用主要出现在篇章的运用中,这些误用单看句义是合理的,但联系语境理解则会发现句子缺乏连贯性。例如:

(10)现在大自然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体现了这个现象,即各种动物、植物种类越来越少了。

改(10):现在,大自然中各式各样的问题体现了一种现象:动物、植物种类越来越少了。

例(10)中的“现象”上文中并没有提到,这里是第一次提到,所以,用不定指“一种现象”更为合适。

(11)如果有些人抽过烟,那个地方会看到掉下来的烟灰,这就说明一个城市的卫生环境不能保持,而且会给人们不好的印象。

改(11):如果有些人抽过烟,抽烟的地方会留下烟灰,这会使得那个城市的卫生环境不能达标,而且会给人们不好的印象。

在例(11)中,可以从前文中的“那个地方”得出“城市”的相关信息,因此,這里的“城市”应用定指修饰,而且为了与前文呼应,“一个城市”应改为“那个城市”。

(12)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组长走进厕所,知道我们没有完成工作,怒气冲天,惩罚我们这个星期不得回家探亲,得留在兵营,清洗厕所。

改(12):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组长走进厕所,知道我们没有完成工作,怒气冲天,惩罚我们一个星期不得回家探亲,得留在兵营,清洗厕所。

例(12)所提到的“星期”在上文中并没有涉及,是一个新信息,如果用定指“这个星期”的话,容易导致句子出现歧义,故将其改成“一个星期”更为恰当。

(五)近指和远指混用

近指和远指混用是指表近指的“这(个)”和表远指的“那(个)”混用而导致句义不符合上下文语境。如:

(13)我很喜欢去玩游戏的地方,可是父母觉得这个地方是不好的。

改(13):我很喜欢去玩游戏的地方,可是父母觉得那个地方是不好的。

从例(13)中,我们可以看出“父母”是不喜欢“玩游戏的地方”的,即要指代的地方与“父母”的心理距离较大,所以应当用远指代词“那个”。

(14)根据日本政府出台的一项规定,在公共场所边走边抽烟的人将会被罚款。我觉得那个规定是合理的。

改(14):根据日本政府出台的一项规定,在公共场所边走边抽烟的人将会被罚款。我觉得这个规定是合理的。

例(14)中的“规定”在上文已有提及,即在近指的范围内,所以用“这个规定”更为恰当。

(15)我们公司在中国那个时候,也就是说,六年以前,是第一家服装公司。但因我出国,离开了这家公司。

改(15):六年前,我们公司在中国是第一家服装公司。但因我出国,离开了那家公司。

通过例(15)中的“在中国那个时候”和“六年以前”,我们可以判断出此句为回忆式叙述,由于在回忆式叙述中一般用“那”系列[4],所以,此处应用“那家公司”更合适。

(六)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混用

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的混用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1.指示代词“那”和疑问代词“哪”的混用不符合句型结构且句义上不合情理。例如:

(16)我非常喜欢流行歌,无论那个国家的流行歌都喜欢。

改(16):我非常喜欢流行歌曲,无论哪个国家的流行歌曲都喜欢。

“无论”用于表任指的疑问代词或有选择的并列句子[3],而例(16)中的“那个”与“无论”搭配不当,应将“那个国家”改为“哪个国家”。

(17)两代人之间的“代沟”问题,现在不管是那个国家都会出现这个问题。

改(17):两代人之间的“代沟”问题,不管在哪个国家都会存在。

“不管”亦是用于有疑问代词或并列短语的语句[3],所以,应将例(17)中的指示代词“那个”改为疑问代词“哪个”。

2.指示代词“那”和疑问代词“哪”的混用造成指代不明而引起歧义。例如:

(18)买食物时不只要想着吃,还要想着这种食品对人体那个方面有好处还是害处。

改(18):购买食物时不能只顾口感,还要想到这种食品对人体哪个方面有好处。

例(18)中,上文并没有信息提及是哪个“方面”,如果这里用“那个”的话,则会引起读者的困惑和不解,所以,出于语篇的考虑,用“哪个”来代替“那个”更好。

四、产生偏误的原因

本文对“这/那(个)+NP”所出现的偏误情况进行统计,见表1。

由表1可知,在遗漏、误加、“个”的泛化、定指和不定指混用以及近指和远指混用五种偏误情况中,“这(个)+NP”发生偏误的频率远高于“那(个)+NP”,但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混用这种情况,只有“那(个)+NP”会发生。本文认为,上述偏误情况主要是由母语和目的语的干扰、缺乏语篇整体意识、学习策略不当以及对量词用法掌握不到位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一)母语的干扰

留学生在接触指示代词“这/那(个)”及“这/那(个)+NP”结构时,会从母语中找到相应的词汇及结构来帮助理解。他们在习得指示代词“这/那(个)”及“这/那(个)+NP”结构时就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在英语中,“这”和“这个”几乎是没有差别的,都可以用“this”。但当两者不能一一对应时,留学生就容易出现偏误。

(二)目的语干扰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性,汉语也不例外。汉语的独特性在于汉语集字形、字音、字义为一体,故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出现觉得汉字难学、汉语难读的情况。留学生在习得指示代词“这/那(个)”及“这/那(个)+NP”结构时,也会因为字形和字音的相似而出现混用情况。例如:指示代词“那”和疑问代词“哪”不仅字形相似而且字音也十分相近,一个去声一个上声,因此,留学生在使用“这/那(个)+NP”结构时,常出现指示代词“那”和疑问代词“哪”的混用。

(三)缺乏语篇整体意识

留学生在使用“这/那(个)+NP”结构时,常常会忽略整个语篇的句义连贯,比如例(11),单看句子“惩罚我们这个星期不得回家探亲”是没有问题的,但前后文并没有提及到底是哪个星期。由于指示代词“这个”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用在此处就易导致句子歧义,引起读者的困惑,所以,这里改成不定指“一个”更为合适。

(四)学习策略不当

在汉语中,指示代词“这”和“那”有着各自的分工,对比来看,两个指示代词指称的对象虽然有着范围上的差异,但表现出的总特征是:“这”比“那”大[5]。由于留学生对指示代詞了解的知识有限,所以,在不确定用“这(个)”还是“那(个)”的时候,他们就倾向于使用“这(个)”,以致发生偏误。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了与疑问代词“哪”的混用是因为与“那”的字形和字音相似以外,在其他的偏误情况中,“这(个)”所发生的偏误要远高于“那(个)”。

(五)对量词用法掌握不到位

在“这/那(个)+NP”结构中,不仅指示代词“这/那(个)”容易发生偏误,量词“个”亦是如此。现代汉语中,名词或名词短语都有其相应的量词搭配,但量词用法复杂繁多,量词“个”使用范围较广,因此,有的留学生在不确定使用什么量词的时候,都用“个”代替,从而导致了“个”的泛化。

五、教学建议

(一)教师“教”的方面

1.引导留学生树立语篇意识

“这/那(个)”指示代词主要起篇章衔接作用,所以,仅靠对该结构的替换练习以加强留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语境让学生反复练习从而使其树立语篇整体观念。

2.进行对比教学

留学生在习得“这/那(个)+NP”结构时,经常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因此,教师可将汉语与留学生的母语进行对比,使学生了解二者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教师可借助二者间的共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从差异之中借鉴经验以减少母语给留学生使用“这/那(个)+NP”结构时带来的干扰。例如:“this city这个城市”,汉英语言中都有“这/那(个)+NP”结构,但在英语中,此结构缺少了量词“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留意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在习得该结构时可能会出现量词“个”遗漏的情况。

(二)学生“学”的方面

1.注重语境练习,加强语篇意识

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留学生在使用“这/那(个)+NP”结构时,会出现与情境不合且语义不连贯的问题。留学生要增强语篇意识并结合语境进行练习,从语境出发来理解该结构在不同语言情境中的意思。

2.制定正确的学习策略

由于留学生对“这/那(个)+NP”结构中的指示代词“这/那(个)”所知有限,他们无法判断使用哪个词的情况下,经常会采取回避策略或找“捷径”。例如,由于“这/那(个)”在篇章中的不对称运用,有的留学生在不知道使用“这(个)”还是“那(个)”时,就倾向于使用“这(个)”以致造成“这(个)”使用泛化。因此,留学生应在课后加强练习,积极地与人交流并使用指示代词,遇到用“这/那(个)+NP”结构来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不要采取回避策略,而要尽可能地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黄洪华.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代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9):101-103.

[2]金宁黎.浅析留学生“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偏误类型[J].课程

教育研究,2014,(9):223-224.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丁启阵.现代汉语“这”“那”的语法分布[J].世界汉语教学,

2003,(2):34.

[5]崔应贤.“这”比“那”大[J].中国语文,1997,(2):126.

(方紫薇 湖北黄石 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435002)

猜你喜欢

偏误分析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勤奋的民族
勤奋的民族
外国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从话题一焦点结构审视连动式中的偏误问题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对于、关于”的偏误分析
英语学习者焦点句式习得的偏误现象及成因研究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的心得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