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滋养幸福花
2017-03-31付江泓
付江泓
- 编者按 -
为了探寻“深综改”背景下北京农村学校的发展轨迹,沿着北京教育新地图,北京教育杂志社的编辑们开启了“美丽乡村学校行”系列采访报道活动。本站,我们走进的是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的两所农村学校,一所位于台湖镇台湖村,名叫台湖学校;一所位于有“北京画家村”之称的宋庄,名叫宋庄镇中心小学。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地处北京市长安街延长线东端,自古就是京东交通要道,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首都北京的东大门。在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聚焦通州战略,打造功能完备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更加明确了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定位。
我们走进的两所学校,都是纯粹的农村学校。然而,就是这样比较偏远的农村学校,竟然让我们感慨良多。
有底气的校长
台湖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走进台湖学校的校园,第一感觉就是惊讶。透过大气简约的校门,依稀可见校园内的建筑和草坪、操场,传递出一种大气的美。而在硬件设施方面,你能想到的,这里都有:教学楼、实验楼、食堂公寓楼、多功能阶梯教室、体育馆、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及观礼台……这是进门就能看到的;羽毛球馆、游泳馆、录课室和智慧课堂、解压室、活动室、茶艺室、瑜伽室、三景书屋……这是走进楼里才能看到的。还有你可能想不到的,比如标准的轮滑跑道,教学楼是自然采光的……
而走进宋庄镇中心小学,就像走进了一个儿童游乐园:独特并富有深刻内涵的彩虹校门;集游泳、球类、专业教室于一体的“水艺芳”体育馆;开放式专业教室“学术苑”。校园中还有由孩子们亲手绘制的百米画廊,有为孩子心理健康成长设置的“聊聊吧”“动动吧”等。丰富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广阔的天地,被家长和学生称为“蓝天下最美丽的校园”。
“我们是农村学校,可是并不土。”说这话时,台湖学校的张士东校长忍不住呵呵地笑了,张校长笑声中有掩饰不住、也许是不想掩饰的自豪感,这并不仅来自对学校硬件的自信,还有对学校发展现状和未来的自信。
随着北京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深入,农村学校得到了更多优质教育资源,農村学校的孩子得到了更多教育机会。2016年暑假,台湖学校14名初中学生参加了通州区第一届英语夏令营。这是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家门过集体生活;第一次与外教面对面交流;第一次在舞台上进行英语对话,唱响英语歌曲。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交往、沟通能力都在增强。家长在微信群中看到孩子们的进步、笑脸、舞台风采,也非常高兴与欣喜。一个孩子刚从夏令营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告诉伙伴们:“这个夏令营,涨姿势(网络语言,意为:长知识)!”
有教育均衡的大背景做靠山,农村学校的校长越来越有底气了。
有特色的教育
确实,张校长、武校长都是有理由自豪的,他们的学校,不只是硬件“不土”,环境“不土”,办学理念也“不土”。
台湖学校建校之初就确立了“以人为本、注重体验、多元发展、文化立校”的办学理念,现任校长到岗后,传承并发展了这个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校训——厚德、笃学、健体、创新。几年来,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攀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并积极发展科技、艺术教育特色,多次代表通州区参加北京市比赛并获得好成绩,用张校长的话说:“我们的一些兴趣社团如轮滑队、毽球队、舞蹈队、天文观测小组已成气候了。”2016年,学校又在小学尝试开设了游泳课。学校周边资源丰富,有国际图书城、陆军航空兵学院、金福艺农现代大型都市生态农业园等,学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而宋庄镇中心小学则把“励志教育”作为本校办学特色;以“看到你进步,才是我进步”为办学理念;以“团结、向上、厚德、勤奋”为校训;以“励志从每一个目标起步,成功源于每一天的进步”为核心价值观。培养孩子为实现自己的一个个小目标而努力的精神,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好习惯,以及不怕困难、主动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努力成为具有大志向的进步少年。
本着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基的宗旨,宋庄镇中心小学努力打造“负担不重质量高”的素质教育品牌校。创造性地进行了一年级闯关考核、学生免考等尝试;成立了“阳光体育中心”“彩虹艺术中心”;开设小语种、艺术、体育等多学科选修课,开展头脑奥林匹克、亲子阅读等校本课程;开展学生毕业旅行、入队植树、采摘、野炊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得到了知识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健康教育。
武校长还说,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是有寓意的,都是教育资源。一进校门,东侧小景观石写着哈佛大学的一句名言:“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语言朴实却道理深刻,不断强化着师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在门厅两侧,悬挂着书法家张国瑞先生题写的楹联:“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华好儿女,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励志出奇才。”气势磅礴,催人奋进;门厅东部和西部展示的是两种心态,积极心态树与鲤鱼跳龙门景点紧紧相连,希望孩子们犹如奔流的长河中一条条有志向的小鲤鱼,拍打着浪花跳跃龙门,冲向一个个小的成功。师生们用无数个小的成功,为实现伟大的教育梦、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不想离开的老师
有人说,看一所学校好不好,最简单、最直观的就是看本校老师的孩子是否愿意留在这所学校。愿意把自己孩子留下的,就是好学校。而台湖学校的几位老师,孩子都留在了本校。学校的高老师,爱人在城区工作,是通州区骨干教师,可他们的孩子却没去城里的学校,而是留在了台湖学校。
在宋庄镇中心小学,这样的事情也没少发生,最典型的是潘玲玲老师。大学毕业之前就已经在北京金融街找到了工作,却在签“三方协议”之际放弃了,来这里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她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不只专注孩子们的比赛、表演和排练的作品,还更关注孩子们的基本功和对艺术的感知力,希望孩子们能够得到个人素养的提升。目前,她是宋庄镇向通州区推荐的“通州榜样”之一。
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近几年,台湖学校、宋庄镇中心小学和其它农村学校一样,借上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东风,开心事一件接着一件。
高校及科研机构支持学校发展项目来了。这个项目在通州区选了两所农村学校,台湖学校幸运地成为这两所学校之一,享受了项目的精准支持。在专家帮助下,学校教师学科素养与专业水平得到明显提升。2016年中考,台湖学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被通州区评为毕业班工作优秀学校和学年综合评价优秀学校。2016年底,项目组还为台湖学校和漷县中学请来英国知名专家克丽丝·梅西(Chris Massey)进行为期两天的培训活动。丰富的形式,多维度的授课角度,东西方授课理念的碰撞,让教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交流轮岗和送课下乡来了。2016年,有4位优质学校的优秀教师来太湖学校交流轮岗,他们带来了名校的好经验、好做法,对提高台湖学校教师教育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台湖学校也选派一名青年教师到运河小学轮岗,并接受培训。
教师福利待遇也逐步提高了。台湖学校教师食堂设备齐全,让教师在劳累的工作之余可以享用可口的饭菜。考虑到有回民教师,食堂还专门开设了回民窗口。台湖学校建立了工会之家活动室,活跃了大家的文娱生活。每天接送教师的班车,让大家并不觉得离家很远。
开心事这么多,谁还会想离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