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历史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03-30陈飞霏
陈飞霏
摘 要:面对高中新课改,历史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应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前导入,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习兴趣;教学环节;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18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9.116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努力地在教学中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现在我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我是如何在历史课上激发学生兴趣的。
一、通过好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历史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导入,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课堂中,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式。
(一)视频导入
我们几乎每节课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本来看不见的历史变成看得见的历史,充分利用网络和视频再现历史情景。比如,在讲述必修三专题一《百家争鸣》时,我放了一段动画片《秦时明月》的视频,内容是墨家学派的一名长者给主人公天明介绍诸子百家。这部动画片很多学生都看过,在上课时使之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讲故事导入
比如,在学习必修一专题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我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关于周恩来总理外交方面的小故事。有的学生知道关于“马路”“中国人口和人民币”等故事。这样调动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现在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比我们想象得要多。
当然,并不是每节课都会使用这些导入方式,更多的时候采用的是复习提问等方法,这样的情况下我就尽量地在课堂具体的教学中采用更多的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教学采用的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没有趣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議》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着教学重难点通过创设合适的历史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播放视频创设情境
现在在网上有很多视频资料可以下载。比如,必修一专题四《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我就播放了七届二中全会,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两段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会议的基本内容,感受真实的历史。这些形象的历史资料可以使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再现过去的历史,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播放歌曲创设情境
在学习必修一专题四《“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时,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学习必修二专题三《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等等。很多学生都会跟着小声哼唱。这些音乐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三)利用图片创设情境
在历史课堂上使用图片进行教学。比如,在讲授必修二专题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这一节课时,为了突出国民政府在解放战争时期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导致人民生活痛苦时,让学生观看一张真实的照片:一个男子骑着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一大捆钱去购买日用品。学生看完哈哈大笑,但笑后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这时启发学生认识到蒋介石集团为打内战而滥发纸币,对国统区人民进行疯狂的掠夺。使学生明白国民政府丧失民心,结果迅速垮台。
充分利用课本上和网上下载的视频、音频等资料,向学生展现一个可以感知的真实的历史,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很好地完成了教学。
三、通过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曾说过,“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在教学中展开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对问题的设计非常重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团结合作的能力,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一)角色体验式设问
学生总是对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感兴趣,所以要让学生有用武之地。比如,在学习必修一专题七《美国1787年宪法》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想成为美国总统需要怎样竞选成功呢?成为总统后你都拥有哪些权力呢?”再比如,学习必修二专题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时,提出问题:“假设你是当时一位爱国实业家,你会利用哪些有利条件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呢?”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分层次设问
提问要针对全班学生提出不同的层次,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每节课教材上的知识,可以直接提出问题某一事件的原因、影响、评价是什么等等。
比如,关于“科举制”这一问题。我提出问题:“你如何评价科举制?你知道科举制的深远影响吗?”面对这一问题成绩差一点的学生能根据课本总结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好一点的学生能跳出课本看到科举制强调公平、才能;而再好一点的学生能看到它的消极作用与深远影响。这样的问题设计既使本课的重难点得以突破,又使每个层次的学生有成就的展示。
(三)结合热点设问
现在由于电视、网络的普及,使学生接受了大量的课外信息,学生对“热点”问题非常感兴趣,所以我经常在历史教学中引入一些“热点”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比如,讲到欧盟时提到英国脱欧,在讲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时,提到现在的“收藏热”,央视的《寻宝》栏目等等。
四、通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学习态度受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的影响很深。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教师持肯定态度,从而对该教师所教学科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每节课上课前我都会提前到班里和学生聊聊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做效果很好,学生对我很亲近,和我聊他们喜欢的明星,家里的事情。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积极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使学生对历史课充满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就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