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朗读书声 浓浓语文味

2017-03-30左红芳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朗读指导语文味朗读

左红芳

摘 要:“书声朗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个性。要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彰显它应有的语文味。

关键词:朗读;语文味;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19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6.124

《语文课程标准》曾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有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教学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要想学好语文,朗读必不可少。“书声朗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我认为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最能体现“浓浓的语文味”。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认识。

一、朗读是向儿童展现语文内韵美的有效途径,能让儿童“听”到封存在文字里的好听的声音

语文之美首先在于诉诸于口入诸于耳的语言之美和诉诸于书入诸于目的文字美。无论何种风格的语言之美都是靠学生反复的朗读吟诵,从中感悟出来的。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凡是语文学得好的学生,都是热爱朗读的。因为朗读最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高贵优雅的精神之花,必须从小着手培植。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循环往复的朗读中,慢慢走近语文,渐渐爱上语文。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

二、朗读的过程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

新的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有这样的阐述: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曾经有这样一个课例让我深有感触。一位教师在讲《桂树山水》这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独特时,这样进行朗读指导。

生1:(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江底”这个词语可以看出漓江的水很清,连江底的沙石都看见了。

师:那你觉得怎么读才能表现漓江水的清呢?

生1:要读得轻一些,因为水肯定流得很轻,才让我们把江底看得那么清楚。(生再读,声音读得轻了一些,让人感受水在轻轻地流动)

师:可是大家知道吗?如果这水只有一二米深也许不足为奇,可漓江的水足有七八米深呢,相当于二三层楼那么高,当你了解了这些后,你的心里有什么想法?

生2:我觉得很惊讶,简直是不可思议!

师:请你用朗读来表现你的惊讶,好吗?

(生读,声音清脆,带有惊叹味道)

生3:我有点向往,如果能身临其境,那该多好!

师:如果把这种感觉读出来,那该多好?

(生读,声音较高,带有留恋的味道)

生4:如果我是漓江人,我会感到非常自豪。

师:现在你就是漓江人,请你自豪地读给大家听!

(生读,声音响亮,带有高兴自豪的味道)

师:水清,朗读一定是读得轻吗?相信大家一定已有自己的独特感受,那就带着自己的理解,美美地读读这句话吧。听到学生发出如此灵动的生命之音,使人不由得为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适时到位的朗读指导击掌叫好。试想如果本课教师的指导只是到“水清就读得轻”为止,我们还能欣赏到学生如此富有个性的朗读吗?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我想这样的课堂是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课堂,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

三、朗读要与教师的有效指导与教师的范读相结合

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活动。朗读技巧的习得、掌握和运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地反复训练才能熟能生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悟读、自由读、体会读、分角色读、表演式朗读、诵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指导。要注意多读,精读,读出感情,读出变化,读得有感染力。学生的朗读传递的不仅是声音,还有感情。文章读好了,说明理解得到位了,感情被激发出来了。除了朗读形式的变化还要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教师可根据课文的不同类型对学生的朗读技巧进行指导和训练,这样学生朗读是便有所凭借,他们就会绘声绘色地读出文章的美丽。

有些时候,学生在现有的语文能力和知识储备的条件下,很难靠自己的力量把文章读好。此时教师就有必要对文章进行范读。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教师的范读读得好,学生会自然地加以品味、体验、模仿,久而久之,教师的朗读能力会逐渐地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我认为任何美妙的录音都不能代替教师的朗读,因为教师的朗读是带有温度的,有感情的,能把文学作品中蕴藏的东西最直接、最生动地传递给学生,以致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永久地保存下来。但教师的范读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读,应该起到引路人的作用。

记得我曾经听过我市一位教师的一节示范课——《倾斜的伞》。课堂上有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找出给你感触最大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有个学生找到了这样一段话:“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头顶的天空不知何时已变成一片墨绿,绿得那样深沉。望望外公,外公头顶上本来也应该是墨绿的天空现在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是灰蒙蒙的。”这句话他找得很准确,但读的时候却没有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谈自己的感受时,也有一定的难度,表达得不是很明确。此时那位授课的教师采取了范读的形式帮助学生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再加上教师的几句点拨,这个学生的思路很快就打开了。这堂课仅此一处范读却用得恰到好处。也就是说当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仍不能准确把握课文的时候,这是教师应该范读的最佳时机,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語文教学,读是听、说、读、写的核心,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书声朗朗的课堂,是最能激发学生语文兴趣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多方面语文能力的途径。只有让语文课堂变得书声朗朗,才会让学生从复杂地分析文章的段落、章法中走出来,更注重文章的人文精神和学生的情感体验,才会让我们的语文课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

参考文献:

[1] 梁丹丹.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J].文学教育(中),2012(10):116.

[2] 时从荣.浅析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学术教研),2007(26):224.

猜你喜欢

朗读指导语文味朗读
小学高段朗读指导三部曲
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