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在提高护工自我防护中的作用
2017-03-30彭登兵
彭登兵
(广州市润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职业教育在提高护工自我防护中的作用
彭登兵
(广州市润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目的探讨与分析职业教育在提高护工自我防护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市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三甲医院工作的护工6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予以以自我防护为主的职业教育,比较教育前后护工的自我防护能力。结果护工60例教育后各项自我防护知识的合格率明显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工60例教育后各项自我防护实践情况明显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教育能提高护工的自我防护能力,从而确保护工的安全与身心健康。
护工;职业教育;自我防护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护工作为一种新型职业应运而生[1]。护工是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补充,长期与患者的密切接触,易造成护工自身发生感染或患者继发感染[2]。为了提高护工的自我防护能力,我们对护工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职业教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市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三甲医院工作的护工60例为研究对象,均有护工上岗证。其中男8例,女52例;年龄32~59岁,平均(45.28±5.07)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3例,初中及高中19,高中以上8例。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评定护工教育前后的自我防护能力情况。参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工作经验自行设计护工自我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及自我防护实践情况调查问卷。调查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并说明注意事项,护工现场做题完成本次调查。
1.2.2 综合干预方法
本次护工职业教育指导以自我防护为主,教育时间为3个月,通过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手册、集中培训、现场模拟、讲座及电教片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综合教育。教育内容: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护工因文化层次较低,多为中年人,且无医学知识等特点,使得其对自我防护意识淡薄[3]。职业教育时需加强对其素质和技能的培训,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清洁、消毒、洗手、隔离、传染的概念,提高对自我防护的认识。加强安全防护陪训: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点强调对潜在危险因素的认知与防护。强化护工洗手意识、手卫生的强化培训,手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彻底洗手能有效、直接预防医院感染,且成本低[4]。利器接触时的防护,教育护工接触利器时不能直接伸手去接触,需先戴好手套,再用镊子取污染针头或利器。针刺伤的正确处理方法,先挤出伤口血液,再流水冲洗伤口,最后消毒伤口。若被有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污染利器刺伤时还需告知护士长予以对症处理。体液、血液接触时的防护,接触前需戴好手套,接触后脱掉手套并吸收,若出现体液、血液外溅时需戴面罩及防护镜,若皮肤被体液、血液污染,则需立即清水冲洗。若患者患有感染疾病,则应戴口罩、手套、防护镜,并穿隔离衣,护理完毕后一次性物品进行统一焚烧处理,其他物品进行消毒处理。防护设备的配置:护理时需配置好手套、口罩、帽子及手消毒剂等防护用品。出现疫情时或流感流行期间,给护工统一注射疫苗或发放N95口罩,提高自身免疫力,加强自我防护。完善防护保障体系:公司对护工上岗前需定期进行体检,如肝功能、胸透等的检查,避免出现交叉感染,解决患者及家属的顾虑。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自我防护知识掌握情况
护工60例教育后各项自我防护知识的合格率明显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自我防护知识掌握情况
2.2 自我防护实践情况
护工60例教育后各项自我防护实践情况明显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自我防护实践情况
3 总 结
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及我国的基本国情,使得护工职业出现是一个必然的趋势[5]。护工的特殊工作环境,使得其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感染。莫继安等[6]表明护工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为100%,防护意识较差,防护知识严重缺乏,对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需求度较高。本文对60例护工进行以“自我防护”为主的职业教育,结果护工教育后自我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及自我防护实践情况明显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能提高护工的自我防护能力,从而确保护工的安全与身心健康。
[1] 万荣珍,童小燕.护工自我防护能力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5, (12):1529-1530.
[2] 袁 芳.浅谈妇产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7):4816.
[3] 张 丽,李 丽,巴哈尔·不拉,等.护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6):66-67.
[4] 覃衢弘.病区护工手卫生状况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4):819.
[5] 赵 彩,覃高柳,杨厚容,等.浅析基层ICU护工的自身职业安全[J].医学信息,2012,25(8):379.
[6] 莫继安,丁义敏,郑德波,等.护工职业暴露现状及防护知识调查分析[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6,29(1):41-44.
本文编辑:赵小龙
R192.6
B
ISSN.2096-2479.2017.02.1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