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趋势探析
2017-03-30张贝琪
文/张贝琪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一般是指通过电视这一特定的传播媒体进行传播,由大众广泛参与,以审美性、观赏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主要特点的电视节目。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升。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种需求,于是自从其诞生一来便以强劲的势头向前发展。我国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在十多年左右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局面,并日渐成为人们的精神文化大餐,受到越发广泛的关注。因此,对此类节目进行研究思考便具备了较大的现实意义。下面主要从市场化、博彩化和平民化三个方面,对我国目前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剖析。
一、市场化步伐加快
在我国,电视台制播综艺娱乐节目一般遵循相对传统的模式,由电视台自身来进行制作、播出、经营节目,即自产自销,自收自支。在这种模式下,电视台要消化所有的成本,缺乏对外销售的动力,弊病比较明显。而在英国,政府规定电视台必须要有社会制作公司的构成,不能完全自己制作节目,同时,对大多数节目构成有明确的要求,比如,75%的节目由社会公司制作,剩余的25%来自电视台,通过类似的规定来缩小电视台自身制作节目的比例,以此来保证节目的多样性、观赏性和市场化[1]。
当电视台不再是行政主导的事业机构,而是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时,电视台通过节目创益增收、电视业从“计划时代”迈向“市场时代”成为必然。这就要求电视台不能再走“自产自销”的模式,而要向“制播分离”的模式自然过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奠定我们电视节目市场的基础。电视业的市场化是其顺应时代发展的唯一出路,这同时意味着电视再不是一呼百应的宣传家,而变为了参与市场竞争的普通一员。电视业革命的时代已经来临。
电视业参与市场竞争,核心就是收视率。为什么这样说呢?电视台主要靠广告盈利增收,广告商看重的是电视台的收视率,因此,高收视率成为电视台市场收益的重要保证。很明显,收视率的拼争即市场收益的拼争。这里有出现了一个问题:拼争收视率很容易钻进节目低俗化或过分商业化的怪圈,这就可能使电视业遇到另一个发展难题。因而,探究良性的电视业市场发展模式成为电视业革命首要解决的问题。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的现象级热播,固然离不开“明星效应”;更多的,则是由栏目的独特立意、创新手法和精湛的后期制作而产生的多元化社会意义,使节目丰富立体、极具话题性和正向吸引力,自然具备了超高收视率的充分条件,各大广告商以天价竞争栏目冠名权、赞助商,也就不足为奇了。以过硬的节目质量立足,找准与市场的结合点而不是“为市场而做节目”,那么,收视率和效益则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呈现良性发展的可喜局面。
虽然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在竞争中还没有充分实现市场化,但近年来,电视业中逐渐产生了一系列企业管理的形态,比如,出现了节目购买制、经济相对独立的制片人,也有不少制播分离的有益尝试,这些现象,都使电视业逐步走向市场必经之路。在这些尝试下,电视业市场化的道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二、博彩化倾向加剧
电视节目的博彩化,是利用奖金、奖品等回报形式吸引受众参与节目的一种电视制作现象[2]。如今,广大受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普遍生活节奏快、心里压力大,而电视节目博彩化很好地迎合了观众口味,让大家在虚拟情境中获得快乐、放松心情。
丰富的奖品、高额的奖金,是增加节目吸引力的巨大筹码,同时,也成为节目的“悬顶之剑”。有评论家指出,“这类节目的成功之道根本就在于观众的‘贪欲’……观众希望体验金钱回报的欲望,尽管是假想性的。我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和参赛者一起比赛,正是这种使观众介入的能力为节目带来了高收视率”[3]。这类节目以短信投票、竞猜、抽奖等形式或环节为载体,为各级电视台提供了巨大的利益市场,充分调动了观众参与节目的热情和积极性,但事实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节目质量和社会效益,引起更多关于“眼球经济”和媒体责任的思考。
三、平民化趋势明显
大多数综艺类娱乐节目以明星为绝对主角,除了传统的唱跳演艺,还有诸多围绕明星的访谈、游戏、真人秀等节目形式,来剖解他们的幕前工作、幕后生活,为观众呈现丰富多面的明星形象,不断培养形成“粉丝经济”,为电视台自身和明星共同制造商业利润。在各种节目形式中,不少都设置有观众阵容,但是不能充分参与节目,更多扮演的是听众的角色。
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由观众充分参与的电视节目,以央视《开讲啦》为例。节目邀请知名人士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他们对于工作和生活的感悟,给予广大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每期节目,都会邀请8-10位高校青年代表和开奖嘉宾深入互动,在现场提出问题、参与探讨,和嘉宾以及观众产生积极的思想碰撞。相比单纯地由嘉宾讲课而言,这些同学作为普通观众代表,深度参与到节目中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受众和嘉宾之间的距离,淡化了嘉宾的明星光环,使节目更有深度、更接地气、更具吸引力。
四、结束语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类别繁多、更新迭代很快。节目只有不断锤炼品质、平衡市场、推陈出新,才能创出品牌、赢得口碑。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需要电视人宽广的视野、独到的判断、细致的研究和不断的探索尝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陈旭光.电视综艺节目[J].中国电视,2001(7).
[2]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何丹,黄滴滴,覃路宇.电视文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