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译者的“适合”与“忠实”
2017-03-30赵联斌
赵联斌
(长治学院 外语系,山西 长治 046011)
外宣译者的“适合”与“忠实”
赵联斌
(长治学院 外语系,山西 长治 046011)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适合”与“忠实”翻译标准至诞生之日起就以其科学性和延续性的标准特征指导着译者的行为,外宣译者也莫过于此。外宣翻译以其信息传播性和受众是外国人的特征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既“忠实”于原语文本,又“适合”于国外受众的阅读需求,外宣译者只有采用改译、减译、增译和直译的翻译策略才能从气质层面保留和改造外宣原文,最终定型译文。
适合;忠实;外宣
一、序言
外宣翻译中的“外”明确了外宣翻译的受众对象是外国人,“宣”揭示了外宣翻译活动的本质意义是信息传播。外宣翻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外宣翻译涵盖了所有的汉译英活动;而狭义的外宣翻译则主要针对媒体报道、政府文件公告、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介绍、公示语、信息资料的翻译。[1]20笔者在本文提及的外宣翻译属于狭义范畴。无论是从事何种领域的翻译活动,翻译的本质属性都要求译者不能脱离翻译标准的限定。自从赵联斌2009年在《原型-模型翻译理论》[2]中第一次将“适合”与“忠实”作为译者“模拟”的翻译标准后,中国译者便有了国创翻译理论一脉相承的翻译活动鉴尺。外宣译者也需要“适合”与“忠实”的标准约束。外宣译者需要结合外宣翻译的实际情况,从语义到语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的“适合”国外受众的表达“忠实”地再现源语信息。[3]91
二、原语文本的“忠实”
外宣译者对外宣原文的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译语文本对原语文本的“忠实”程度。外宣译者需要运用其自身的认知结构,在外宣原文中做出正确的理解判断[4]44。如:1999年5月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事件,中国领导人做出严重警告:“中国人民决不答应”。外宣译者决不能仅仅凭字面意思就简单地将“答应”理解为常识中的“同意某人的观点”(agree),事实上这里指的是“中国人民坚决不允许、不能听任美国这么干!”因而翻译为:The Chinese people will never let it go at that![5]11因此,“答应”在这里实质上指的是“决不允许、决不听任”的意思。外宣译者只有在这里做到了对原语文本理解上的忠实,才有可能在信息提取上实现对原语文本的忠实。才能为翻译上的忠实打好基础,才能最终使译语文本忠实于原语文本。因此,外宣译者对外宣原文的“忠实”决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忠实,外宣译者必须从原语文本周围的语境中获取其准确的信息,对原文的理解需要突破字面意思的束缚,动态地忠实于原语文本。笔者认为,外宣译者在外宣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点:要敢于突破字面意义的束缚,寻求对原文信息的实质忠实;找准最佳增减点,把握合适的信息提取度;判断文学性和信息性,以求准确定位翻译策略。
外宣材料表面看来是不同于文学翻译的,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事实上根本摆脱不了文学翻译策略的使用。如:百年校史浮雕墙以“百年商科,凤鸣朝阳”为主题。其中,凤鸣朝阳,语出《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凰在太阳初升时鸣叫,比喻稀有的吉兆,也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整面浮雕墙的创作喻意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机构,为社会进步培养青年才俊。
这是事关上海财经大学百年校史浮雕墙的一则新闻片段,是笔者亲身经历的外宣原文。单独看这一片段中的引用,完全出自于文学经典《诗经·大雅·卷阿》之中,而且是直接引用。因此,笔者认为包含这种文学经典直接引用的话语若未涉猎中国文化信息则可忽略不计,但若蕴含中国文化信息且在信息传播中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则可保留其形式,仍然需要采用文学翻译的形美意美策略尽情传达。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将其引用的目的和意义忠实地传递给译外国受众,且让外国受众在获取外宣信息的同时意外获取中国的经典文化信息。而间接描述且不是来自经典原文的文学用语则仍然可以采用信息提取的原则可以舍弃一些无关信息传递的话语。故而,笔者将上段原文译为:
The theme of the History Art Wall is“Business Specialty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a Good beginning”,which has been quoted from the prface of the Famous Scholars in the Book of Songs,“The phoenix is singing on that top of hill; while Chinese parasol is growing towards the morning sun.”It means the phoenix is singing in the morning,which symbolizes either a good luck or a gifted scholar begins to show his talent. The whole wall symbolize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re continuously training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对于直接引用《诗经·大雅·卷阿》中的“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笔者努力将其译为“The phoenix is singing on that top of hill; while Chinese parasol is growing towards the morning sun.”前后两个分句同用英语中的现在进行时,且都以介词加名词短语收尾,虽然未能完整保留原文的形式美,但也做到形式上的接近忠实。而对于间接描述性的旁观语“凤凰在太阳初升时鸣叫,比喻稀有的吉兆,也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笔者则舍弃其形式而直接提取翻译为::It means the phoenix is singing in the morning,which symbolizes either a good luck or a gifted scholar begins to show his talent.并没有严格按照其形式去翻译。这样做虽然没有做到形式上的忠实,但也确保了信息上的忠实。
三、国外受众的“适合”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提出的“适合”是指译语文本对原语文本的信息传递及其译入语用词都要“适合”于译语文本读者的阅读需求。[6]19外宣语言呈现简单朴实、因在前果在后、语言省略、形式简化和字少句微的特点。外宣译者对国外受众阅读需求的满足不仅仅是对原语文本的不拘泥和对原语文本的求简从朴;还需要让译语文本的外国受众通晓明白外宣材料中的信息。外宣译者的“适合”既体现在信息内容的“以我为主”,又体现在语言形式的“以受众为主”。[7]61外宣译者的译入语及其表达形式的使用都应以外国受众的接受度为标准,但其翻译策略的选用又完全依赖于原语文本的信息该如何传播。如:“领导干部要讲政治。”的翻译,外宣译者必须“以我为主”地忠实于外宣原文,这里的讲政治决不是简单地talk about politics。而是说“领导干部应该重视政治。”所以准确提取的信息应该是emphasize politics。但在语言形式选用时又需要考虑“以受众为主”。汉语中的“重视政治”中国人一看就能够明白是“要有政治意识。”但老外则只能从emphasize politics中领会到“强调政治”的信息,所以为了“达”到“以受众为主”,可以翻译为::Cadres should be politically conscious[5]76因此外宣译者对原语文本的“忠实”和对外国受众的“适合”之间还是有一段路要走的。笔者结合自身翻译经历认为,外宣译者在对国外受众的“适合”层面需要采用四种翻译策略:
(一)意译:即外宣译者在仔细考究原语文本内涵实质的基础上,站在外国受众阅读习惯考虑的基础上,追求外宣原文信息上的忠实对等。这种只能意译的外宣原文如果采取直译则会导致外国受众对原语文本的误解误读。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翻译成::a smokeless battle、“白衣战士”翻译成:white-coated soldier、“扶贫攻坚战”翻译成:poverty-relief battle、“ 中 国 军 团 ” 翻 译 成 :Chinese army group..这些富含夸张比喻的汉语新闻措辞优美,论述得当,中国受众无不称赞。但如果直译成英语,容易给外国受众留下中国好战的错误假象,无疑会成为西方媒体的“中国威胁论”推波助澜,扭曲了外宣翻译的本来目的,强化了不应该有的假象。外宣译者应尽量去掉这种火药味十足的战争氛围,用同内涵的理智心态,选用译入语平实、自然、朴素的风格将其分别译为::invisible efforts,medical workers,anti-poverty drive,和Chinese team。[5]14
(二)减译:是指外宣译者在原语文本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对外宣材料汉语中特有且不具信息传播性的形式语言删减的翻译策略,旨在确保核心信息的对等性和强调性。过多的细枝末节势必会削弱外国受众对核心信息的重视程度。汉语喜欢用华美词藻渲染烘托欲表达的主题,这在中国受众的接受层面绝对是美乐享受,丝毫毋庸置疑。但作为外宣翻译的原文,若不加删减,则会使其干预核心信息的有效传递,影响外国受众对外宣信息的接受效果。英语自身表达风格要求译文需客观理性,汉语中的修饰语无需出现在译文中。
(三)增译:是指外宣译者在理解上的忠实对等基础上,为了确保信息和翻译上的忠实对等,而对外宣原文进行的额外信息补充。如:“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英译为::We must unswervingly give importanc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one hand 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ulture and ideology on the other hand很明显,译语文本比外宣原文多出了很多词汇,增添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内涵意义前提give equal importanc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one hand,,[5]98确保了外宣原文“同样重视,两手力均”的信息传播,起到了交际过程中我国方针政策的保真性和信息突出性特征传播效果。中英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外国受众受自身地域、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对中国文化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必然会产生理解上的差异,增译是缩小这一差异的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
(四)直译:指的是具有浓厚中国文化韵味的特色词汇需要外宣译者既要追求风格上的忠实对等,又要追求翻译上的忠实对等,尽可能地将外宣原文中的中国文化传播出去。如:“纸老虎”翻译为:paper tiger,“枪杆子里出政权”翻译为:political power grows out of the barrel of a gun,,“一国两制”翻译为::One Country,Two Systems,“三个代表”翻译为::the Three Represents。这种直译脱离掉了“洋气”的译文,外国受众也乐于接受这些“中国味很浓”的外来词。[5]14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表达不仅没有违背英语的表达习惯、语法约束、修辞制约和语义顺序,更重要的是没有失去中国文化的特色。
四、“适合”与“忠实”的外宣策略
外宣译者既需“忠实”于原语文本,又需“适合”于外国受众的阅读需求,这就需要外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实行三模拟原则,即如:气质模拟、改造模拟和定型模拟。[6]21即外宣译者在“忠实”于原语文本的过程中应该从气质层面保留和改造外宣原文,予以合理定型。如:“惠州市是广东省直辖市,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的东段,属于今日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战国时期楚国,隋朝称“循州”并设府。公元1021年改称惠州。据《方兴纪要》载:惠州“东接长汀,北连赣岭,控潮梅之襟要,半广南之辅翼,大海横陈,群山后拥,诚岭南之名郡也。”翻译为::Huizhou city is located at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 east part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which is under provincial administration. It is an open zon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has been an administration prefecture named Xunzhou ever since the Sui Dynasty (581-618 AD). After 1021 it was named Huizhou until now. The city is a very important spot for her strategic and geographic position.外宣译者将原语文本中《方兴纪要》中的内容全部删除掉了,将其中的信息予以提取,用一句话“The city is a very important spot for her strategic and geographic position”予以概括。[5]102之所以可以这么翻译,是因为《方兴纪要》中的这句话虽然具有文学中的形式美,但除了蕴含着说惠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和地理要塞之外,并没有蕴含额外的中国文化信息,硬译的话既没有必要又会使译文晦涩难懂,也会降低外国受众阅读的兴趣。因此,外宣译者大胆选取了舍弃对原语文本的忠实而只追求信息的忠实。再看一个有关“忠实”于原语文本的外宣原文:“外国游客正在品尝叫花鸡。”翻译 为 ::Foreign tourists are tasting the Beggar’s Chicken,roasted chicken wrapped in lotus leaves and mud,firstly made by a beggar---a name after a legend telling a beggar smeared a chicken all over with clay and threw it into a fire. After a long while,he removed it and cracked it open,finding it already baked into a delicious dish.[5]141外宣译者在这里非但没有减少笔触,反而看得出译文比原文还要长很多。因为外宣原文中蕴含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叫花鸡”,译者除了要传递核心信息“外国游客正在品尝中国食品。”这一核心信息之外,还特意传播了中国的饮食文化,用较大的篇幅讲解了叫花鸡的来历。这种对原语文本的“忠实”不仅不能失去,更需要详细尽情地不惜笔墨加以传播。
五、结论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适合”与“忠实”的翻译标准为外宣译者提供了一个恪守清规的戒尺。外宣译者在从原语文本的信息提取过程中要:寻求信息的实质忠实,摆脱字面意义的束缚;合理定位信息的增减点,准确提取核心信息;文学性和信息性的判断尤其是文学性的双重标准界定。在翻译策略上,外宣译者根据实际材料的情况选用改译、减译、增译和直译的策略。无论是在“忠实”层面还是在“适合”层面,外宣译者都应从原语文本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传播必要性考虑其保留、删减还是增加必要的释意。
[1]张健.全球化语境下的外宣翻译“变通”策略刍议[J].外国语言文学.2013,(1):19-27.
[2]赵联斌、刘治原型-模型翻译理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3]E ugene A.N ida.L anguage and C ulture:C onte x ts in T ranslating[M].S hanghai Foreign L anguage E ducation Press.2001.
[4]曾利沙.从对外宣传翻译原则范畴化看语用系统理论建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7):44-46.
[5]张健.外宣翻译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6]赵联斌.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上海翻译,2012,(02):19.
[7]王平兴.近似对应与伪对应——谈对外新闻中的一些翻译问题[J].中国翻译,2007,(02):61.
“Fitness”and“Faithfulness”of Global Communication Translator
Zhao Lian-bin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of Changzhi University,Changzhi Shanxi 046011)
The criteria of“fitness”and“faithfulness”from the Prototype-Model Translation Theory have guided translator’s behavior since they have been proposed.Global communication translator should also obey to the criteria.Information publicity and foreign readers are two characteristics which reguire global communication translator has to obey to the criteria of fitness and faithfulness.He should use the strategies of adaptation,reduction,addition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to keep the information of source-text and produce qualified target-text.
fitness;faithfulness;global communication
H315.9
A
1673-2014(2017)04-0067-03
(责任编辑 郭 佳)
2017—06—12
赵联斌(1976— ),男,山西黎城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翻译理论和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