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调查研究

2017-03-30王燕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4期
关键词:内酰胺类抗生素细胞壁

王燕飞

(山东省莒县医药公司,山东 日照 276500)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也呈逐年升高趋势[1]。本研究旨在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后出现不良发应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49例;患者的年龄在18~70岁,平均年龄为(46.8±2.7)岁;试验类型为回顾性分析试验。

1.2 方法

总结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β内酰胺类药物的累及系统和器官以及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试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 果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属器官损害(45.0%)和过敏等全身性反应(26.7%),约占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71.7%,显著高于其他不良反应(P<0.05),如表1所示。

3 讨 论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用药物疗效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毒副作用小,因此在临床上应用范围较广[3]。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主要应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通过抑制细胞壁黏肽合成酶,阻碍细胞黏肽合成,造成细菌细胞壁无法形成,使菌体在体内渗透压的影响下出现膨胀裂解。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仅对有细胞壁的菌体起作用,对人体细胞影响较小,且对支原体、衣原体等无细胞壁菌属病原体同样不起作用[4]。

本研究通过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属器官损害(45.0%)和过敏等全身性反应(26.7%),约占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71.7%,显著高于其他不良反应(P<0.05),上述结果提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及附属器官损害,约占45.0%,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斑丘疹、皮疹、皮炎、瘙痒、荨麻疹等,其次全身性损害,约占26.7%,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过敏性休克、寒战、发热、过敏性反应等。其他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小。

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在于不合理用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的作用原理在于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若对病因不明的感染症状使用该类抗生素,不仅可能无治疗效果,还可造成病程延长,耽误疾病治疗;若抗生素的使用过程过长,同样可能引起细菌耐药,诱发防二次感染;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仅不能增加抗菌效果,同时还可以增加不良反应。总之,临床上应根据细菌学检查选用抗生素,尽量选用窄谱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发生。

表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调查研究(n,%)

[1] 周全魁.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5,36(1)∶12-13.

[2] 钟凤宜.50例儿童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8)∶106-106.

[3] 陈小铭.某院45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38)∶3626-3628.

[4] 张 涛.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临床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7,7(4)∶79-80.

猜你喜欢

内酰胺类抗生素细胞壁
UPLC-MS/MS同时测定鱼腥草中3个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的含量△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植物初生细胞壁纤维素晶体结构新特征(2020.9.19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浅谈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机制
红花醇提物特异性抑制酿酒酵母细胞壁合成研究
茄科尖孢镰刀菌3 个专化型细胞壁降解酶的比较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分析的新型荧光检测物》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