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点的护理①

2017-03-30邓秀琼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脑血管血肿部位

邓秀琼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佛山 528000)

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点的护理①

邓秀琼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探析脑血管介入术中穿刺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本院2015-09~2016-09收治的238例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17例,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121例,施以介入护理,对两组患者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远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介入护理后并发症已基本消失。结论: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进行介入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脑血管介入术的治疗效果。

脑血管介入术;穿刺;护理

脑血管病作为一种老年人常见疾病,以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而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其幸存者亦多出现身体功能的损伤,包括试听能力丧失与认知功能下降等,同时亦会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失,并导致患者出现人格与情感的巨大转变[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重,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亦呈逐年升高趋势。为此则需寻找新型临床治疗手段,以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2]。血管内介入技术作为一项新型脑血管治疗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方法而言有其优越性,但相应的其也有并发症较高的缺陷。在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45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术后并发症,在经严密护理后,其并发症均有明显好转,在总体疗效上得到了保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09~2016-09所收治的238例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法将其分为117例对照组及121例观察组。对照组男60例,女57例;年龄40~60岁,平均(52.1±5.7)岁;其中有61例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有56例患者采用全脑血管造影术治疗。观察组男63例,女58例;年龄42~60岁,平均(53.7±4.3)岁;其中有57例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有64例患者采用全脑血管造影术治疗。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经皮穿刺股动脉方式建立血管通路,依患者具体情况为其植入6F、8F导管鞘管并在其中注入3000U肝素,在患者左右颈内动脉处造影,在手术完成后即可拔除鞘管并进行20分钟的局部按压,同时以绷带为患者进行加压包扎。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实行介入护理。以视触听查等方式检验患者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情况出现,检查沙袋有无移位、肢体摆放及活动是否受影响、皮肤有无出现苍白、青紫、肿胀的现象。对于患者穿刺部位应以触摸的方式检查其有无明显压痛感,并听其有无杂音出现,检查患者足背动脉跳动情况。在观察时需使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得到充分暴漏,以更好检查其穿刺部位渗血、瘀斑、血肿情况。如有患者穿刺部位出现膨胀隆起或远端脉搏趋弱,则可能是由于局部区域出现血肿并压迫其动脉所致,应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保证患者血液通行的畅通。在对手术后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时应多加注意其下肢末梢的血液通行情况,以做到对股动脉栓塞的及时发行,并了解其具体栓塞程度,以便后期治疗与护理。在观察着患者足背动脉时,应注意其脉搏有无明显减弱,对该区域肤色及体温进行记录,应当询问患者穿刺下肢部位有无明显疼痛感。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有趾端苍白、体温下降、小腿疼痛及感官反应迟缓等症时,则表明其有可能出现股动脉栓塞,此时则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迅速进行应急处理。小型血肿一般在数天内便会自行消散,故不需要特别处理,而对于大型血肿则应给予其适量硫酸镁湿热敷,以帮助患者消散水肿,如无明显改善则应以手术方式将其切开亦或是对该部位进行减压止血。股动脉的穿刺点过高将会导致患者出现术后压迫及止血困难等症,并导致患者出现腹膜后血肿,如果血肿较大则会导致患者膀胱、神经。

1.3 疗效判定

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对比,并对护理有效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护理有效率上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论

血管内介入技术作为一项新型脑血管治疗方式,相较于传统脑血管病治疗方式而言,具有一定的先进行,相应的其手术操作存在一定难度,并且有较大几率引发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3]。这就要求手术的操作人员必须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与经验等,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手术的成功几率,降低该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脑血管介入术以其小创伤、微痛、易恢复、治疗时间短、效果明确等优点而获得了诸多患者于医护人员的信赖[4]。不过这项技术在治疗时往往需要对患者进行股动脉穿刺,因此多会对其动脉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使人体动脉血管的完整受到了破坏,包括对血管内皮等亦会造成影响,除此之外,由于抗凝剂的过度使用以及术后穿刺压迫部位不当等均会影响到手术的实质效果。如果对穿刺部位压迫时间过短或者是患者活动过早,亦会导致患者出现术后穿刺部位的出血及血肿、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加强对患者术后穿刺检查护理、患肢制动和活动的护理,加强对穿刺部位包扎敷料的观察及对患者全身状况的观察和护理,以视触听查等方式检验患者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情况出现,及时发现相关并发症,小型血肿一般在数天内便会自行消散,故不需要特别处理,而对于大型血肿则应给予其适量硫酸镁湿热敷,立即与医生配合并给予相应地处理,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实行不同手术护理,均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收效,将脑血管介入治疗中有关穿刺方面的并发症控制在最低程度,其中采用介入护理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96%,远低于对照组的13.68%,护理有效率则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7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进行相应介入护理可显著降低穿刺所导致并发症出现几率,从而促使脑血管介入术治疗效果获得明显提升,因而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1]房惠敏. 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应用血管缝合器的护理优势[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1, 09(5):107-108

[2]骆秀梅, 冼丽玲, 何翠晴. 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术后术侧肢体护理[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22):3748

[3]李小妹. 股动脉压迫器治疗脑血管介入术后股动静脉瘘的临床护理[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13):144-145

[4]张艳娣, 谢玉, 朱俐俐,等.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29):3293-3294

邓秀琼(1977~)女,广东佛山人,本科,主管护师。

R

B

1008-0104(2017)01-0145-02

2016-10-21)

猜你喜欢

脑血管血肿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