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空港与区域经济发展
——基于效率视角的实证分析

2017-03-30王华星周阳敏

关键词:航空港效率区域

王华星,周阳敏

(郑州大学 商学院,郑州 450001)

航空港与区域经济发展
——基于效率视角的实证分析

王华星,周阳敏

(郑州大学 商学院,郑州 450001)

根据2006—2014年中国33个航空港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模型,实证考察航空港对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并采用反事实计量分析方法研究航空港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实际贡献。研究结果表明:航空港的货运水平对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客运水平和负载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航空港可提高当地经济增长效率的幅度在0.227%—0.476%之间,年均可提高经济增长效率0.31%,带来708.26亿元的额外产出。这一结论可以为国家将郑州航空港定位为“一带一路”上国际航空物流中心的战略提供实证支撑,并坚定政府通过出台加快投资建设航空港货运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信念。

航空港;区域经济;效率

一、引言

航空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包括交通纽带、产业聚集纽带、产业辐射纽带、信息通信纽带、商务纽带和制度纽带。众所周知,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是推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而航空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即航空运输方式的代表,凭借着其速度优势给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可以聚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区域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凭借商务信息的聚集和先进的制度优势,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力,进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Sexton & Kasarda按照历史经验提出,海运、河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是交通运输对企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的五次浪潮[1]。航空运输时代是第五次浪潮,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巨大进步,运输的便捷程度和速度显得更加重要,时间竞争日益剧烈,因此航空运输的发展突飞猛进。当前阶段,航空运输创造了40%的世界贸易总值,一些高科技公司和产品轻薄附加值高的行业更是将其分销点设在了航空港附近的区域,并且在机场周围出现了关联产业的聚集。这也表明了航空港已经成为区域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宏观层面上来说,近些年来,航空港的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批准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标志着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的正式扬帆起航。这是河南省五个国家级战略之一,同时也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它主要是为了解决内陆省份在全球化背景下打造战略突破口、构建核心增长极和对外开放平台的问题。

鉴于航空港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一些学者已对此进行了研究。一方面,学者们对航空港理论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约翰·卡萨达等认为,航空大都市通过降低区域间的时间和空间摩擦产生的“速度经济”模式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区域的竞争力,所以说航空港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速度及效率[2]。曹允春等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角度通过区域对象、初始状态、市场结构和自由贸易度分析了临空经济形成的机理[3]。张占仓等从创新区域发展模式角度断言,发展临空经济对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一带一路”战略都有重要意义,临空经济将打破现在区域经济热点在沿海区域的发展模式,开创一种不沿海、不临边的内陆航空港区域发展新模式[4]。另一方面,学者们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航空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方面。刘雪妮等以首都航空机场为例,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公司报表和调查问卷分析了首都航空港对北京产出和就业的影响程度[5]。王勇、刘毅通过航空港的活动指标用经济增长模型估算出了货运量和客运量对经济贡献的系数[6]。

但就现有的研究来看,关于航空港对区域经济效率影响的相关文献比较匮乏。本文试图改善相关研究,力图从效率的角度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国内对此进行的研究大多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较少,且在仅有的定量分析中,大多数都是针对航空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数量方面的研究,对质量即效率的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根据随机前沿模型方法定量测度城市航空港对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其次,反事实计量被广泛应用于对历史事件影响的定量分析,如Fogel将之用到19世纪铁路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研究[7],林伯强和杜克锐将其应用到要素市场扭曲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进而分析了要素市场扭曲带来的能源损失[8]。而国内航空港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实际产出贡献是多少呢?本文将运用反事实计量的方法,从效率的角度定量测度航空港对区域经济效率贡献的具体数值,以及航空港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实际贡献产出。最后,交通运输的发展程度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本文通过随机前沿模型计算出了航空港对区域生产效率的贡献,希望可以对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有所补益。

二、模型设定

(一)随机前沿模型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模型(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测算航空港活动对航空港所在城市的区域经济增长效率。设定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

Yit=ALitαKitβexp(vit-uit)

(1)

其中Yit表示航空港所在城市i在年份t的GDP,Lit和K分别为航空港所在城市i在年份t的劳动与资本投入,α、β分别为相应投入的产出弹性。A为常数项。城市i和年份t满足i=1,……,n; t=1,……,T。误差项Vit-Uit为复合结构,其中,Vit~N(0,σv2)表示随机扰动的影响;Uit为技术非效率项,服从非负断尾正态分布,即Uit~N+(μ,σu2),代表实际产出与前沿最大产出之间的距离,距离越大,技术非效率程度越大,即技术效率水平越低,另外假定Vit与Uit相互独立。而航空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率TE可以通过公式TEit=exp(-uit)求得,将模型(1)两边同时取对数得到如下模型:

lnYit=lnA+αlnLit+βlnKit+vit-uit

(2)

模型(2)是一个典型的随机前沿模型,但为了反映面板数据的特征和地区所存在的异质性,我们对模型(2)作如下设定:

lnYit=xitTβ+εit,εit=vit-uit

(3)

其中xit=(1,lnLit,lnKit,Di)T,β为其对应的系数向量,Dit为反映地区效应的虚拟变量。复合项εit包括两部分:V为一般意义上的随机干扰项,假定其服从正态分布且相互独立。非效率项Uit具有单边分布的特征,我们假定Uit服从非负截断型的正态分布,uit~N+(wit,σu2),Uit的异质性设置如下:wit=b0+zitTδ,其中b0为常数项,Zit为影响非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与一般情况下不同,如果非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的系数为负,那么该因素对技术效率具有正影响,反之则有负影响。

(二)变量说明

航空港的产出变量是航空港所在地区的GDP,投入变量包括航空港所在区域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K)和年末就业人数(L)。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技术非效率衡量分为产出导向的技术非效率(output-oriented)和投入导向(input-oriented)的技术非效率。我们使用的是产出导向的技术非效率项,并设定如下影响非效率项的解释变量:航空港的客运水平,采用航空客运数量占地区总客运数量的比重来衡量;航空港的货运水平,采用航空货运数量占地区总货运量的比重来衡量。机场负载程度可以通过飞机起降频次来衡量。

(三)数据来源与说明

由于新疆、吉林、山西等省的数据缺失较多,本文分析的是中国其余25个省份的33个具有航空港的城市面板数据。数据的样本区间为2006—2014年。数据主要来源于各省市2006—2014年的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航空港的客运量、货运量和起降频次来源于2006—2014年民航局吞吐和起降频次报表。

三、实证分析

(一)随机前沿模型估计

本文对随机前沿模型的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的产出结果是以航空港所在城市的GDP作为产出变量来衡量的,图中分析的是航空港的客运水平、货运水平和负载程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效率的影响。这个模型的方差参数γ均显著异于零,表明技术非效率项是显著的。这说明,本文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具有合理性。

表1 随机前沿模型估计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t统计值。

由表1可知,变量lnL和lnK的系数均为正,表明航空港的人员资本投入和航空港的固定资本投入均对区域经济的产出产生了正向影响。变量lnL的系数近似于lnK,而且在模型中lnL和lnK的显著性水平较高。这表明在航空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航空港人员资本投入和航空港固定资本投入均对区域经济产生了大量贡献。航空港人员资本投入和航空港固定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之和均大于于1,表明航空港区域经济发展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

从技术非效率项的变量系数可以看出,航空港的货运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效率有正向影响。航空港建设的是现代产业聚集区,对高端要素有很大的聚集作用。航空港所聚集的临空偏好型产业包括生物制药、高科技产业、航空制造、医疗器械等在内的高端制造业和专业会展、电子商务、航空金融、科技研发、高端商贸、总部经济相关的现代服务业。这些产业都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对航空货运的依赖性强,所以航空港需要聚集一些高端的生产要素,通过航空货运使这些要素在周转过程中更加高效,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效率。根据李克强总理命名的克强指数是英国著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创造的通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增速指标来衡量中国GDP的增速指标,其中铁路货运量的贡献比例为25%。而本文通过实证证明了另一种运输方式航空货运水平不仅能促进地区GDP量的增长,更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效率。所以航空港的发展对于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航空港客运水平和负载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航空客运水平带来的主要是人流量的变化,一个城市能不能留住高端人才来提高生产和发展效率主要取决于城市综合吸引力,与航空客流并无明显逻辑关系。负载程度也是根据机场需要制定的,具有很强的人为主观性。综上所述,航空港客运量和起降频次对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二)航空港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变化趋势

本文根据模型1测度出了2006—2014年各航空港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效率。2006—2014年各航空港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平均值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2006-2014航空港所在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变化趋势

由图1可知,航空港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效率都处于高位,这表明我国发展建设航空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效率的确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航空港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在2008年有所下降,这应该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资源配置的错位,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无效率现象。但航空港所在城市由于支配高端要素能力比较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市场需求大,竞争能力强,所以受影响比较小。2008年经济短暂下滑后,我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大部分用于铁路、公路、机场、城市电网的建设,产生了大量市场需求,弥补了一定的资源配置错位产生的低效率现象。国民经济在2009年又继续进入上升通道。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结束了高速增长时期,转而进入增速换档期。从表面上看经济呈现增速放缓的现象,其实质上是我国经济正在进入结构调整的阵痛期。2008年的4万亿投资并没有解决结构不合理的本质问题,在宏观经济背景下经济结构大规模调整的需要和深刻变化的发展环境必然导致经济发展效率的下行。虽然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GDP增速一直处于下滑的状态,但是随着2013年国家批准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上升为国家级战略,表明国家对航空港发展的高度重视,各地市也积极出台了推动航空港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航空港可以成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平台,形成对过剩产能的转移,调节产业结构失衡现象和效率低下的情况,有效地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效率。2013年航空港所在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出现了一些回升,这也为我国通过建设航空港来发展临空经济,最后达到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从而稳定GDP的增速提供了实证借鉴。

(三)无航空港的效率损失

通过面板数据的SFA模型,我们验证了建设航空港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效率。下面我们尝试测量航空港对区域经济增长效率提升的实际值。

从图2可以看出,航空港所在城市区域经济实际经济效率与反事实经济效率的差值从2006的0.426 4%上升到2007年的0.476 4%,随后回落到2009年的0.227 6%,此后又稳步小幅度增长,但实际经济效率和反事实经济效率差值一直为正数,这表明实际经济效率一直高于反事实经济效率。究其原因,2007年到2009年差值逐渐缩小,大概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整体都不景气,航空港对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也随之减弱;2009年以后差值逐步稳定上升,说明在金融危机后航空港对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作用逐步凸显,几乎呈现出线性趋势。这说明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航空港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图2 实际经济效率与反事实经济效率均差值/%

(四)航空港给区域经济带来的实际增长值

我们算出的区域经济发展效率是一个相对值,如果想要估算出航空港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具体数值,我们需要拿各城市当年经济效率的差值除以该城市当年的经济效率值再乘以对应城市区域的GDP,这样就可以算出各航空港对于区域经济的贡献值,具体公式可以列举为GDP航it=(EEIit0-EEIit')/EEIit0*GDP,最后再将每年这33个航空港对所在区域贡献数值相加就可以算出每年航空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所贡献的GDP数值(图3)。

图3 航空港给区域实际增加的GDP值/亿元

在图3中,我们利用各航空港每年的效率差值乘以航空港所在区域的GDP,相加后得到了航空港各年对GDP的实际数值的贡献。由图3可以看出,从2006年到2014年航空港给区域带来的GDP增长值是稳定增长的,从2006年的381.35亿元增长到了2014年的1 084.41亿元,增长了2倍多,平均每年增长708.26亿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城市的GDP。这说明,发展航空港确实能给区域经济带来稳定的增长。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根据2006—2014年中国25个省的33个城市的航空港面板数据,以航空港所在区域的GDP作为产出变量,构建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测度了航空港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效率,分析航空港的客运水平、货运水平和负载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并采用反事实计量分析方法研究航空港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实际贡献,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

第一,航空港的货运水平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效率有正向影响,但航空港的客运水平和负载程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效率影响不显著。这表明航空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货运方面。这就要求一方面充分发挥航空港对高端生产要素的吸引能力,发展高效率的现代服务、高端制造和高科技产业来实现创新驱动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另一方面需要我们做到以航空港货运功能为根本,加快发展航空物流产业,通过“速度经济”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国家对郑州航空港的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而本文的结论货运量对区域经济发展效率有显著影响对于政策具有实证的支撑作用。

第二,航空港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大体上表现为升降结合波动上升的趋势,这表明区域经济的发展效率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但随着航空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临空高效率产业的聚集效应壮大,航空港对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甚至可能出现经济增速下降而区域经济效率却缓慢提高的现象。所以,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航空港的发展对区域经济效率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应该加大对航空港的扶持力度。

第三,在2006—2014年间,城市建设航空港可提高当地经济增长效率的幅度为0.227%-0.476%,年均可提高经济增长效率0.31%。GDP稳定增长,从2006年的381.35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 084.41亿元,增长了2倍多,平均每年增长了708.26亿元。这说明发展航空港能给区域经济带来稳定可观的数量增长,政府应通过重点建设航空港来发挥航空货物运输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SEXTONDL,KASARDAJD.TheStateoftheArtofEntrepreneurship[M].Boston:PWS-KentPub.Co. 1992.

[2]约翰·卡萨达,史蒂芬·阿波德,陈萍. 规划有竞争力的航空大都市[J].区域经济评论,2014(3):5-17.

[3]曹允春, 席艳荣, 李微微.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临空经济形成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 2009(2):49-54.

[4]张占仓, 陈萍, 彭俊杰,等. 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发展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创新[J].中州学刊, 2016(3):17-25.

[5]刘雪妮, 宁宣熙, 张冬青. 首都机场临空产业集群的评估分析[J].软科学, 2008, 22(3):41-44.

[6]王勇, 刘毅. 都市航空港区域经济效应分析——基于中国10城市空港面板模型实证[J]. 经济问题, 2011(6):127-128.

[7]FOGELRW.AQuantitativeApproachtotheStudyofRailroadsinAmericanEconomicGrowth:AReportofSomePreliminaryFindings[J].JournalofEconomicHistory, 1962, 22(2):163-197.

[8]林伯强, 杜克锐. 要素市场扭曲对能源效率的影响[J]. 经济研究, 2013(9):125-136.

Airport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Efficiency

WANG Hua-xing, ZHOU Yang-min

(BusinessSchoolof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01,China)

In this paper, a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 is built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Chinese 33 cities from 2006 to 2014 to measur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the paper analyses the impact of airport on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adopts counterfactural analysis to researchthe actual contribution to regional ecocony made by airport. The results show that Cargo airport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enhanc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fficiency, but the impact of passenger traffic and aircraft landing frequency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fficiency is not significant; city airport construction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0.227%-0.476%, average annual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0.31% and 70 billion 826 million yuan of additional output. The conclusion of the essay would be a demonstrational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B&R strategy of making Zhengzhou airport an international airport logistic center, and strenthen the belief and behavior that the government fastly carries out the policies of investing and constructing airport logistic center.

airport; regional economy; efficiency

10.15926/j.cnki.hkdsk.2017.02.015

2017-01-05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142400410100)。

王华星(1993— ),男,河南南阳人,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财政学;周阳敏(1971— ),男,重庆人,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制度经济学与企业管理理论等。

F562.8

A

1672-3910(2017)02-0076-06

猜你喜欢

航空港效率区域
分割区域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郑州航空港区庙后唐墓地部分墓葬
郑州航空物资流发展困境剖析及对策建议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
区域发展篇
以法治保障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