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理论下汉英口译中名词性冗余的处理
2017-03-30唐微刘利波
唐微++刘利波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口译实践活动越来越频繁,口译研究也随之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 本文依托于释义理论框架的独特视角, 详尽分析了汉英口译中名词性冗余的处理策略,以期对汉英口译实践有所助益。
关键字:释义理论;汉英口译;名词性冗余;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c)-0000-00
1释义理论
释义理论于1968年由法国著名口译专家达尼卡 塞莱丝科维奇率先提出,并于1984年与勒代雷教授合著了《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 标志着释义理论的正式诞生。 此理论一经提出,在口译界产生极大的影响,并且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和追捧。 根据释义理论, 口译才是翻译的最基本形式, 这一观点的提出也是有据可依, 从人类发展历程来看, 口语交流在先,文字交流在后,时至今日, 口语交际的比重依旧要远远超过书面交际。这使得更多的学者将目光聚焦在口译研究之上。
释义学派将翻译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词义层次,话语层次和篇章层次。前两个层次都是关注于机械的脱离语境的语言翻译,而只有篇章翻译是将两种不同语言之间建立了意义上的对等,实现了翻译的最终目的——交际。释义学派进而提出了释义理论的核心理念:释义理论的三角模型。
根据此模型,要实现从语言一到语言二的转换必需通过此模型的最高点: 意义,即脱离原语外壳。 也就是说,译者首先要理解语言一的含义,然后再根据原语含义释义成另外某种语言形式即语言二。其中理解原语含义是进行释译的关键, 没有此环节,直接从原语(语言1)向目的语(语言2)转换只是机械的代码转换,并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译。
2名词性冗余
冗余一词最早出现于通信领域,后被广泛应用到翻译领域,多指语言的重复和赘余。值得一提的是冗余本就是语言自身的属性之一,并且在译员口译过程中起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重要作用。 我们这里所提到的名词性冗余是指超过语言自身的冗余度之外的在口译员进行口译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多余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并做如下分类:
1) 范畴词,范畴词是汉语表达中所独有的, 自身并没有实质的意义,但却被人们经常使用来表示某种范畴,这样的词语有很多,例如:事业、状况、问题、局面、现象、情况、方式、方面、水平、关系、体制、制度、力度。
2) 重复,汉语中经常看到两个同义词同时出现并用连接词链接表达同一意义,这样使用的目的在于起到强调或加强语气的作用, 然而在英语表达中这一用法明显是赘余的,我们称之为重复,例如:进步与发展,适应和调整,稳固和提高,了解和掌握,沟通和交流。
3) 词义信息涵盖,词义信息涵盖是指词本身的含义在句子中有所涵盖和体现,在口译过程中,词的再次出现将会造成句子的语义重复和赘述,在“我们将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中,“步伐”一词的含义就被包含在整个句子当中。
3释义理论下名词性冗余的处理策略
根据释义理论,语际之间的转换要实现脱离语言外壳,达到意义上的转换,而绝不是词对詞的机械的代码转换。冗余作为语言本质属性,在原语中并不构成冗余的信息,一旦被逐字译义,必然会造成目的语的冗余。因此在译员进行汉英口译过程中,在处理由原语向目的语的转换时,应按照释义理论的指导,优先考虑意义的传递,删减原语中的冗余信息,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方式。
1)省略范畴词,范畴词本身在汉语中只起到形式作用而无真正的含义,如果在汉英口译中对此类词汇进行逐字翻译,只会造成目的语的冗余,在意义表达上起不到任何帮助。根据释义理论,在汉英口译中省略范畴词的翻译,既保证原语意义的准确传递,也使得目的语加顺畅。
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态势…
In theface of mounting downward economic pressure…
“态势”在句子当中作为一个范畴词出现,本身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可以直接省略不译。若逐字逐句机械的翻译, 在译文中保留 “situation” 一定会出现冗余, 同时, 破坏了译文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2)省略重复,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克困攻坚,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All our people have worked together as one, surmounted difficulties, and accomplished the years main targets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很明显可以看出,在这一句之中出现两处重复现象:克困攻坚、目标任务。 前者是两个重复的动词短语表达同一意义,后者是我们所关注的名词性冗余问题,目标指想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任务指担负的任务交派的工作。主语经济社会发展即使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又是我们现阶段要去担负的任务交派的工作,而在目的语中“task”一词本身指 “a piece of work that sb has to do, or an activity which is designed to help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goal”。这里重复使用task和objective来表达同一意义是明显的赘余,所以在此根据释义理论,我们在口译过程中省略了全部释义,直接采用task 来表明原语中目标任务这一涵义。
3) 省略涵盖信息词 ,例: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Accelera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一句如果逐字翻译会被处理成:“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原语听众或许不会感到不适合,但从目的语听众的角度来看很可能造成困扰。原因在于accelerate本身就就涵盖了pace所有的意义, 所以在译语中就无需出现the pace of。 这种涵盖信息词在汉语中大量存在,例如:加大力度,减少份额, 提高水平等等。在处理此类单个名词信息在句子意义中早已体现时, 我们要根据释义理论,省略信息被涵盖的名词,最终目的是实现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意义上的转换。
4结语
冗余一直在口译领域备受关注, 本文运用释义理论来分析口译实践中名词性冗余的处理策略,建议省略原语中的范畴词,重复名词以及信息被涵盖名词。 根据释义理论, 省略以上名词性冗余成分不仅使得目的语表意明确,也为口译员节省了宝贵的时间,使其能够更充分的时间和更充沛的精力去处理口译实践,提高整个口译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睿庆.《当代翻译理论》.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2]王琰.《释意理论下解析汉英交替传译中的冗余现象》. 广西: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
[3]仲伟合.《英语同声传译教程》.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