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听、说、读、写在课堂中绽放精彩

2017-03-30耿志福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3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文章语文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语言学科,是学生相互交流,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反映了语文学习水平的高低,还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等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一、语文课堂中的“听”

语文课堂中的“听”,是指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课和同学发言内容。这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

1.听教师上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听,听教师讲课的思路,而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听课,教师就需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占主导地位,不管学生愿不愿意听,或是喜不喜欢都要讲,其结果是教师讲得津津乐道,而学生却听的昏昏欲睡。因此,教师要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心理,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观看学生表情,倘若发现异常,应该及时改变教学策略或是转化话题。

2.听同学发言。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对于学生而言,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对于这篇文章不同的感受和看法,有利于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促进学生独立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教师而言,在学生自主阅读后,通过提问的形式来了解学生掌握和理解的程度,如,文章可以分为几个段落层次?如何划分?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等等。不同学生对于同一篇文章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答案也会不一样,通过这种讨论的方式,可以从不同层面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二、语文课堂中的“说”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问题提问回答、与同学讨论交流、大声朗读、说话训练等教学环节,都是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教师占主体地位,教师教,学生听,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应该创设丰富多彩的交际情境,让学生之间自由交流。在苏教版的教程中,在每个单元的实践活动中都有“说”的训练,以此提高学生“说”的兴趣,从而提高“说”的能力。

三、语文课堂中的“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显而易见,“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读”是“写”的基础,没有广泛的阅读与丰富的写作素材积累,想要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是很难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应该广泛地阅读,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杂志等,目的在于增长见识和生活閱历,拓宽知识面。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然后据此收集相关的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地自主阅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的同时,朗读是“读”的一种重要的训练方式。在讲解文章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角色、分段落的朗读文章,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有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标上记号,然后在教师讲解过程中,逐一有针对性的解惑。在阅读完之后,通过问题提问形式,让学生回答在阅读之前提出的问题。这样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说”的能力。

四、语文课堂中的“写”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写”除了写作业外,还包含了汉字的书写。首先,写字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漂亮的字体能让人心情愉悦。因此,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写字的训练。其次,写作业包括了写作文、写日记、写阅读笔记等。坚持写日记和阅读笔记,摘抄文章中的精彩段落、好词佳句、名人名言等,这样能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为写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例如,在描写动物时,可以借鉴《燕子》、《麻雀》、《猫》等文中的写法,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动物灵性。

五、结语

总而言之,“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交叉,四个要素缺一不可。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教师能够持之以恒,因材施教,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耿志福,江苏沭阳县十字中心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文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