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语文课堂有效性
2017-03-30葛西艳
葛西艳
摘要: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中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存在于千古流传的文学经典中。如何提高在语文课堂的效率这一问题也自然受到很多关注,所以在新课改指引下,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课堂实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实践经验,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有效教学;语文特点;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直伴随着学生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门课程,可能因为觉得没有什么新鲜感,很多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每况愈下;或者认为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已经足够,不需要再学习语文了。[1]但是这是万万不行的。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这是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所以即便是实力较弱,底子较差的中职院校学生也绝不能忽视语文学习,那么如何让学生热爱语文,真正的投入语文学习中呢?身为老师就要精心进行课前准备,结合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采用有效的方式,引導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这样一来,无论是教师的教学工作还是学生的学习任务都能更高效,更有效的完成。
一、巧设悬念,引人深思
在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更加提倡促进学生自学,如果老师能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有疑问和好奇心去学习,那么语言课堂会变得更有效率,例如《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课,教师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时代特征。然后我会在课前设置几个问题,别里科夫为什么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呢?当时的套子意味着什么呢?那又为什么别里科夫让全城的人都感到害怕呢?学生的好奇心可以被这一系列问题充分的调动起来,并带着这些问题去文章中寻找答案,更能体会所学文章的文学魅力。
二、利用朗读,打开情境
任何语言类文学都离不开读,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认真的朗读课文,就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当我讲到大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一课,我会在课前让学生们进行充分的预习工作,比如笔者的生活经历,文章的写作背景,所以在课堂一开始,学生就能很好的把握作者情感,这时,我就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在过程中指导出情感的变化和抑扬顿挫的朗读技巧,能让学生真正将文章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打开诗中情境的画面感,让学生仿佛亲临康桥,仰望西天的云彩,俯视波光里的艳影,见证当年徐志摩先生对康桥的无限惆怅与眷恋之情。
三、创设情境,优化氛围
中职院校面对的是十七、十八岁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情感思维模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实施情感教学,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来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不但使学生能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领悟,而且能使学生摆脱枯燥无味的传统课堂,更加热爱语文这门学科。在《Teachering As Communication》中认为:一个能把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所教主题恰当融合的教师,其教学的有效性最大。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使用音乐,历史资料来制作教学主题PPT,并且利用自己个人的情感调动能力,使一节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牢牢地吸引学生,使他们随着老师的情感思维一起走入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积极的踊跃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我在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课时,我会找到清华大学近春园的景色,来制作成PPT给学生们看,使学生更能看得到朱自清先生描绘的景图,以一副优美的画卷来打开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整篇文章的学习中都能时刻调动起这幅画,学习的效果无疑更佳。再有的常用手段就是通过老师的情绪渲染,比如在讲到《背影》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教师可以进行课堂导读:都说父爱如山,父爱是能感化一切的,父爱是要用心体会的,可能父亲的一个拥抱,赞许的眼神,批评或夸奖的话,能传递着他们对我们至深的爱,下面让我们体会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那份如山的父爱。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前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仍应该通过尝试各种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的实践中发现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方法,如何上好课又涉及到课堂效率的问题:学者们围绕这一话题写了很多的文章,一线教师也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关于如何能提高课堂有效性,笔者以上的只是一些普通的办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仍旧需要一线的语文教师们不断地探索,反复实践改革,才能使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惠玲.提高中职院校语文课堂学习有效性的策略[J].职业,2010,2(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