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
2017-03-30冯小瑜
冯小瑜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先让学生表演,再让学生观察,让学生然后写作,最后让学生品评。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提高课堂作文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接近生活、轻松、形象、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农村中学的学生比较感性,能从课堂作文教学中增长见识,形成健康人格。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人文性特强的课程,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以认知活动为载体的情感活动。语文的这种情感和道德因素是天然结合在一起的,而作文教学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个有效载体。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阅读大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体会艺术魅力,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提高文化道德修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传授语文知识,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提出,要从过去“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并且要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懂得思考、学会辨思的能力。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中学的孩子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会的现象。例如:公德意识薄弱、纪律观念淡薄、学习懒散厌学、怕苦怕累、沉迷玩电脑打游戏机、缺乏集体观念、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以自我为中心、不懂思考……同时,由于家长的意识也不高,认为造成这样状况的最大责任是学校,忘记了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最好的老师,从而失去了最佳的思想教育、引导时机。
我国的教育机制和考试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学校不断重视、追求升学率,导致教育教学误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这种应试教育过度重视认知训练而忽略学生情感的成长,使孩子形成了不良的观念和消极的情绪。面对这种现象如何在平常的课堂中,引导学生懂真理,辨是非呢?我认为,就是要从我们课堂中的40分钟入手,以作文教学训练为契机教育学生表心情、明事理,形成健康人格。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演,让学生看,让学生写,让学生评。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提高作文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接近生活、轻松、形象、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农村中学的学生比较感性,能从生活中增长见识,培养健康情感。
一、演看相结合,创设平易近人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
新课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特殊的情感,而我们学生的作文,也都应该饱含我们学生在特定情景下的情感,为了让学生们在不同的写作题材中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感,我认为半命题作文、全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等都是这方面最好的尝试。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从“导”入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产生共鸣。为了让孩子们直观地感知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写作题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运用让学生通过“演”来吸引学生和引起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例如:在作文指导课《让细节描写再细一点》中,我就让学生“演”,让学生亲身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变化历程。在阳光明媚的校道上,正值下午放学时候,有一位男生似有所发现地左顾右盼地慢慢蹲下来,左瞧瞧,右看看,手疾眼快地好像将一张粉红色的东西塞进口袋里了,此时前面走来两位女生,刚好与其擦肩而过,男生显得紧张的神态……
这时视频结束,问题就出来了,这位男生拾的是什么?他为什么那么紧张?这两位女生又如何对待?他最后怎样决定?
如何让学生写作时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又如何在细节描写中体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呢?学生的情感又如何在细节描写中得到体现呢?我认为这就要“找准部位要典型”。
从“演”中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思考,这是一件既平常又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起了学生的无限思考和联想。“演看”相结合,创设平易近人、生动形象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利用视觉效果“看”让学生体会到故事深刻的情感内涵。
二、写出真情实感,利用导学案的前置要求,调动学生的思考
看了視频之后对于主人翁的一系列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目的就是为了突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一个人在最后的决定到拾到的东西据为己有,还是上交给老师,都能体现这个人的行为品德修养,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让学生看“演”后而产生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写出自己的感悟。让学生明白我们要成为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拾金不昧的精神,从细节描写中反映人物的心理变化,感同身受,如果是自己该如何面对处理呢?
新课程背景下,着眼于以学生为中心,导学案的前置对学生学力的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都有着举足重轻的地位。通过导学案的前置作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明确我们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所以,作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扎实的语文基础,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升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同时,又要教会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首先要确定中心,然后考虑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心理以及性格特征。这就要求我们从名著名作中体会、参考、学习名家的作品了。
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在讲述父亲过火车道买橘子时的一系动作,“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那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地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可见,在写作中,细节描写对表情达意、塑造人物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系列动作的描写要细化,还要合理地运用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品说评精品,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启发学生的人生观
“说”是最好的个人情感表达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想法,使大家互相了解,明辨是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在不同的语境中能体现不同人的思想变化,“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最好的情感教育效果,同时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让学习主动权让位给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开放学习环境中“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取长补短,在学习中产生良好的正面影响,健全孩子们的人格。
“说”就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事情的看法,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了解同学的一些看法和做法,并从这个过程中表现自我,让别人理解自己,更好地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
通过一系列的系统训练,让学生体会人物描写方法的要点。让学生共同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深化一个拾金不昧的社会道德主题。从而作文教学在自然而然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们还应该教育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多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开阔视野,提高修养,积累素材,掌握方法,把它们综合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达到教学目的,提升个人修养。
农村中学由于个别家庭教育的缺失,使部分学生存在许多不良的道德行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随风潜入夜”地“润物细无声”渗透情感教育,挖掘语文教学中不同类型课题的情感内涵,比较相关素材的不同点,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细小处就存在着值得我们思考和学習的事情。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逐步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改变当今农村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的真善美,懂得感恩,学会换位思考,懂整理的孩子是我们语文老师终生的目标及追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作文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有效地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持之以恒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学生的素质、素养就肯定得到提高,语文也就能够焕发出其独特的活力与魅力。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田慧生.教育环境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3]王赛群.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育学科(中学教师),2013(3).
[4]杜儒虎.对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教师版),2006(11).
[5]刘辉平.走进新课程须着力于“改”字[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3).
[6]谢立君.培育审美创造落实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10).
附注
本文是广州市增城区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价值观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C201532)的研究成果。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