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2017-03-30邹晓林

课外语文·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摘要】古诗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了。《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关注具有指导性的教学方法,同时也给我们的古诗阅读教学增加了要求,根据课堂教学实例,本文对初中古诗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初中古诗;古诗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古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泛称,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的诗篇,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作为渗透着人文精神的古诗,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也必将会使现代人产生心灵共鸣。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古诗阅读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古诗阅读就是实现文本、老师、学生之间的对话。那么,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好初中古诗呢?经实践教学,笔者在古诗阅读教学中略有心得,同大家分享。

一、重视诵读

古诗看起来比较简洁,但是对于现代的初中生来说却不容易理解。但是,一旦学生读起来就会发现很容易阅读,这是因为古诗不仅具有声韵而且具有音乐美,美富有韵律,所以读起来会朗朗上口。很多父母在孩子上幼儿园前就开始教他们古诗,甚至在孩子还不认识汉字的时候就能够熟读甚至背诵古诗了,这给孩子以后的古诗学习奠定了基础。

诵读包括朗读和背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诵读仍应为重要的古诗学习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不重视朗读,仅仅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以及应付考试,老师对古诗做了过多的讲解,要求学生背诵,而学生的朗读太少,这种教学方式是不正确的。学生没有对古诗有很好的理解而是死板的背诵,不仅会觉得古诗很难学,慢慢也会对古诗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學生要纵情的朗读,可以对古诗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诵读的形式有很多,比如小组竞赛,比一比谁能朗读的更生动,更投入,谁能更快的背诵古诗。通过比赛的方式,能够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古诗的学习充满兴趣。而朗读时,教师应该起到模范作用,在字音、语气、感情等方面给学生做示范。

二、重视古诗背景的讲解

首先要给学生仔细讲解古诗的背景,即作者作诗的背景,作者生活的环境等。在讲解时,最好用生动的语言,这样能够勾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对古诗背景的了解,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作诗时的感受,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古诗并且背诵古诗。例如,在学习《逢入京使》这首诗时,如果没有很好的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不了解作者当时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但同时又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可能学生很难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感受,也就不能够做到对此诗的深刻理解。再如,《回乡偶书》一诗,是贺知章在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还乡时创作,作者年迈,心中有无限感慨。学生如果不了解这些,可能很难理解古诗的中心。

古诗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和诗人创作古诗的时代不同。初中古诗篇幅虽然短小,但是内容丰富,情感复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眼中枯燥乏味的诗歌讲成生动的故事,因为本来诗歌就是故事,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故事中。有些古诗并不是故事,是抒情诗,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对古诗中的人物或其他描写对象进行生动的描述,把古诗讲述成形象的故事。例如《夜雨寄北》就是写了诗人身居异乡,表达了对妻子的怀念,并且对今后重逢的设想。绵绵的巴山夜雨涨满了秋池,作者设想与妻子在窗下谈心,共剪烛花。

三、设置古诗阅读情境

设置情境是借助教材设置形象具体并且富有感情色彩的场景氛围,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老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想象,做到对古诗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在古诗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可以对古诗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体验,对古诗中作者想表达的感情有更深的体会。对古诗进行评价和赏析,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比如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是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所作,一句“君向潇湘我向秦”体现了作者的无限愁绪,学生可以从身边或者自身的例子体会作者当时与友人分别时的心情。再如,杜甫的《望岳》,学生可以亲临泰山,感受泰山的气势磅礴。

四、总结

总之,中国古诗源远流长,在我国的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诗具有简洁凝练,韵律和谐,意境优美等特点。古诗阅读教学很复杂,我们要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古诗阅读的能力。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们要摒弃以前那种机械呆板的旧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阅读方法,运用以上这些古诗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古诗中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发挥好引导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爱上古诗,让学生体会到中华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孙晓东.新课程背景下古诗阅读教学策略浅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8).

[2]李庆树.展现语言魅力,打造立体课堂——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6(4).

[3]康翠玲.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分析[J].学周刊,2014(1).

作者简介:邹晓林,女,1973年生,四川自贡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

(编辑:钟园)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