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堂学习中的应用
2017-03-30左修辉
左修辉
[摘 要]高中生物作为高考必考的科目,知识点的牢固掌握使我们学生现下最为主要的功课。生物理论知识较之其他学科具有知识点含量大、抽象性以及综合性强的特点,我们在学习中,往往很难牢记知识点,在考试中或实际运用中也会经常出现混淆现象。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不仅解决了我们面临的难题,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与效率,还为高中生物课堂学习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方法,具有相当大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课堂;价值;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66-01
前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各种各样的学习模式出现在教学课堂,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与素养。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念被广泛的应用在其中,其有效的应用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课堂学习效率,还激发了我们学习生物的兴趣与探知欲,对于活跃高中生物课堂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思维导图理论分析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是利用图文将发射性思维有效的表达出来的一种思维工具,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文字等形成一种有效的记忆链,每一个记忆连接点都可成为一个中心点进行放射性的立体思维,组成个人庞大的数据库体系[1]。思维导图学习就是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学习中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学习任务以及教育目标为中心点进行分解学习内容,应用图像文字等符号作为发射性思维进行引导学习,通过中心点的不断加入与融合,形成系统的学习构图,以此方式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框架结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想象力,培养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还使得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价值
(一)使我们养成了发射性思维的学习习惯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高考学科,其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决定了其学科学习的特殊性。在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大多数都应用在老师教授上,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将老师置于课堂的主体,而将我们的学习放在课本之间的忙碌中,我们在不断忙碌的记录中逐渐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同时对课堂产生厌烦心理。思维导图出现在课堂上,转变了这种模式,将我们放在课堂学习的主体,让我们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自主学习中,大大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知欲,它将生物理论知识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像以及图形展现在我们面前,易于我们在短时间内接受,便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影像,又可以让我们带着重点、难点进行学习,减轻了我们的学习难度一级负担,更能够培养我们的发射性地理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增强我们合作学习能力与关联性学习能力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老师将课堂教学内容用鲜明的字体标注以及关键字词绘制知识体系,通过图像直观的展示在我们面前,引起我们的注意力,调动了我们的学习兴趣,牢固掌握了课堂知识点[2]。通过小组绘制思维导向图,我们在小组学习中分配任务,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增强生物知识的学习,并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竞争意识,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学习成绩。同时,通过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学习,更易于我们牢固掌握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进去。
(三)帮助我们课后自主巩固知识点
老师在利用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会留出一些没有完成的构图,鼓励我们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自主补充,更留出我们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培养了我们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更在课后复习中不断扩充知识,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加深知识点掌握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巩固知识点的习惯。
三、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利用思维导图课前预习的习惯
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都有课前预习,但是对我们学习来说效果都不明显,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前预习的引入,大大改善了我们的预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课堂学习效率。我们可以根据生物课堂内容中的知识点以及难点,科学合理的构建知识预习思维导图,明确应在课堂掌握的知识点,对重点内容进行标记,在课堂上有侧重的听讲与学习,大大提高了高中生物课堂的学习质量。例如,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单元《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第一节《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中,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画出教材中的关键词,如,化学元素,必须元素、非必须元素,微量元素、有害因素与无害因素等,同时用不同色彩标注,并写下遇到的难题,如,不解,为什么等等,在课堂上对不解的侧重听讲,并构建完整的知识构图以及思维方式,以便牢固掌握知识点。
(二)活跃课堂氛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减轻我们的学习压力,更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与学,丰富了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模式,活跃了课堂氛围,使我们拥有了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我们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加深生物知识的理解[3]。教,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求我们用不同的符号标记中心词,关联的中心词用同中符号,将所用的关联词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提高了我们主观学习能力与地理思维能力。学,通过合作学习,我们组员之间构建思维导图,并加以展示,突出了我们课堂主体地位加之老师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例如,高中生物教材中学习《细胞》的章节中关于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体单体变化规律时,知识点多又很难理解,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将理论知识用思维导图构造出来,引导我们学习,然后我们将各个知识体系进行分组补充,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的将知识体系进行完整的思维导图构造,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加深知识的学习。
(三)提升课堂实验方案设计,培养了探知思维能力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另我们最为迷茫的就是设计实验方案,往往都会出现不知从什么地方下手,这也是困扰我们最为严重的难题。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完成生物课堂实验方案设计,在使用思维导图时,还激发了我们对生物知识的探究思维,提高了对实验的热情,也使得我们更好地完成了实验。比如,在我们生物实验课《脂肪的检测》中,老师给定实验主题,让我们小组根据主题进行方案设计,我们可以根据材料的选取、步骤、结果进行方案设计,最后用思维导图将其呈现出来,简单易于操作,更能很好的完成实验任务。
思维导图可以这样绘制,最左端中间大框“脂肪检测”,分为三小支,上面一支为“选取材料”,在“选取材料”后面为材料内容,如“花生的子叶”;中间一支为“步骤”,“步骤”在分为三步,上面一步为“制作切片”→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中间一层为“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最下面一层为“制作裝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下面一支为“结果”→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结束语
生物理论知识较之其他学科具有知识点含量大、抽象性以及综合性强的特点,我们在学习中,往往很难牢记知识点,在考试中或实际运用中也会经常出现混淆现象。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不仅解决了我们面临的难题,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与效率,还为高中生物课堂学习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方法,具有相当大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孟琴.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2] 赖福春.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J].理科考试研究,2016,07:96.
[3] 薛春岩.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A]..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总第5辑)[C].:,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