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近代化史观整合中国史复习浅见

2017-03-30黄长胜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3期
关键词:高考复习中国史整合

黄长胜

【摘要】近代化史观以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中国的近代化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争取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近代化史观 整合 中国史 高考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163-01

史观,又称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既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有机集合体。使我们在学习、解读和诠释历史时,提供切入的多种方式和角度,加深了对历史事件、人物和进程的认识与理解。对于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训练能力,提升高考复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近代化的含义及特点

近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从近代化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近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該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法等国。外源型近代化模式,即指近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刺激下开始。如美、日和亚、非、拉国家。从经济体制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混合经济模式,其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近代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印度。从社会经济性质看,可分为资本主义近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国情决定,其中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是核心。

二、中国近代化知识整合

中国的近代化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争取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一)经济近代化。1.近代工业的出现——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在通商口岸开办的工厂,成为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企业。2.经济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在经济观念上,洋务思潮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价值观念,建立了以工商立国”的与近代社会相适应的观念意识。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管理经验。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近代中国经济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3.经济近代化的发展方向是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重要表现和核心,也使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中国政治民主化提供了阶级基础。民族资本家较早受西方影响,对中国思想、物质生活习俗的近代化起了促进作用。

(二)政治近代化。1.维新变法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序幕。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政治上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提出了在中国进行改革、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目标。为推动清政府改革,建立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维新派进行了一系列活动。戊戌变法失败,君主立宪成为泡影,但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2.辛亥革命成为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它确立三权分立,使中国进入了共和政治时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人们集会、结社自由,国民的政党意识、参政意识加强。3.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努力:先是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再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积极争取和平建国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三)思想文化的近代化。从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到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对此前70多年的曲折历史进行了深刻反思,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观念层面的渐进过程。新文化运动引起了中国空前的绝对肯定和否定,更是引起了人们思想的混乱。后期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影响深远。

(四)社会风俗和物质生活的近代化。物质生活的演变:服饰上断发易服,出现西装、中山装、新式旗袍等,多元、新旧并存;饮食上西式餐饮在大城市出现并逐步为老百姓接受;居住上通商口岸西式住宅不断增加。社会风俗的演变:妇女解放,民国政府废止缠足,倡导婚姻自由;婚丧礼仪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社交礼由西式握手、鞠躬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先生”“同志”取代了“老爷”“大人”;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演变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政府的措施,近代工商业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吸收西方文明。

三、复习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近代化与西化:近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要善于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反对全盘西化和盲目排外,应辨别精华与糟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二)近代化与资本主义化:从中国近代化主导阶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资产阶级的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近代化三个角度来看中国的近代化不是资本主义化。(三)近代化与革命史观:革命史观与近代化史观不是一对相互取代的关系,必须在坚持唯物史观前提下借鉴和吸纳新的史学观念和理论。那种把新的史学观念与历史唯物史观对立和割裂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四)近代化史观与其他新史观: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将近代化史观与全球化史观和社会史观自然地联系起来,以近代化史观为立意的核心,以有关社会史的内容为素材和切入点,从全球化的视角进行分析,有效地融合三种史观来看待历史问题。

参考文献:

[1]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刘金源.《现代化史观与世界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2009.06.

[3]杨桂萍.关于文明史观与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10.

猜你喜欢

高考复习中国史整合
一座钓鱼台,半部中国史
高考复习英语作文讲评策略和模式
2017高三地理复习策略之我见
化整为散,条分缕析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2期要目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1期要目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年第1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