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课课练”提高学生素质

2017-03-30罗育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课课练认识时机

罗育金

【摘 要】现行体育课程体系中,体育“课课练”要在过去的基础上,根据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具体来说,要和课堂主教材、课后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应做到内容多样化、形式有趣化、安排时机合理有效化、强调多样化评价方式,使其成为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课课练” 认识 内容 形式 时机 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67-02

近年来对我国青少年体质的多次监测结果显示出学生体能素质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在此背景下,课课练再次被广大体育教师重新重视,并加强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课课练”的探讨与研究。“课课练”重新回归体育课堂,能更有效的推动体育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显现出其必要性和积极的作用。

一、关于对体育“课课练”的认识

有人认为:“课课练”应该在课堂上进行与课后基本没有关系。这也是过去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识大家都从体育课堂中“课课练”的内容、形式、安排时间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各种练习。仅仅关注学生的“课堂练”而忽略了“课后延伸”这一环节导致了内容选择上太枯燥学生不喜欢;对主教材的教学进行了干扰;学生提高素质不明显。也使体育教师的研究只集中在课堂上让其在理论层面的内容变得狭窄。另一方面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只利用每周3——4节体育课每节课5分钟左右无论是练习密度还是运动强度都无法达到预定的目标,无法完全发挥其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作用。

二、“课课练”教材应具有的特点

1、有一定数量的较简单的动作,学生易于掌握。要求时间短、效果好。并能在课外独自、安全、有效、有趣的练习。

2、能更好地为完成教学目标,为学生身体素质打下良好基础,起良好的促进作用。

3、為《国家体质监测》的推进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测试成绩,保证学生成绩的达标。

4、注重对体育课中一些教材练习密度和运动量不足的弥补。在教学中有些项目,难度系数高、技术动作强,教师在学生练习密度与技术达标之间无法兼顾,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课课练”的形式,具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相应素质。

三、“课课练”内容的选择的原则

1、互补性原则

体育活动不仅包括身体各个部位的活动,也包括多种不同类型项目和不同性质的活动,进行全面锻炼。因此,在“课课练”选择内容时应和体育课的主教材互补,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以耐久跑为主教材的体育课上,应安排一些举(举哑铃等)、撑(俯卧撑、立卧撑等)、掷(实心球)、抓等上肢力量练习项目;主教材是篮球的传接球,是以手臂练习主,在“课课练”的安排时,就应该安排下肢练习的内容,以求身体素质的全面和平衡发展。

2、趣味性原则

“课课练”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学生进行反复的比较枯燥的练习,容易缺乏兴趣,因此可以考虑在练习时增强其趣味性,但运动量的安排要适当,尽量避免因比赛或学生兴奋过高而引起过度疲劳而导致学生身体的不良影响。

3、季节性原则

“课课练”要因地制宜,在选择内容时要考虑气候特点,以减小气候变化对学生的影响。如:春季阳光明媚,学生摆脱厚重冬衣的束缚,应选择各种频率、速度、爆发力的体能项目。如高抬腿、纵跳、折返跑等。夏季天气炎热,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会给学生带来不适感,可以安排协调、柔韧等练习,如压腿、下腰、劈叉等。秋季天气逐渐转凉,可以安排一些以原地练习为主的力量练习,如立卧撑、仰卧起坐、两人角力等。冬季天气寒冷,可以进行队列队形、平衡、跳绳、耐久跑等练习。

4、整体性原则

“课课练”容易导致练习的随机性,因此在学期计划中安排详实的“课课练”内容时,与体育教学的单元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紧密结合,注重练习内容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5、渐进性原则

人体通过体育锻炼的反复刺激,促进技能与体能发生变化,是在重复中逐渐适应、发展并提高的过程。因此,对中小学生的身体训练必须循序渐进,否则不但不能达到的锻炼效果,反而不利于健康,甚至是对学生的身体的一种伤害。

四、组织方式及安排时机

“课课练”的安排时机要灵活、机动。一般情况下如果主教材学习难度较大应适当分解教学内容在课的前面部分安排相应的辅助“课课练”这样既锻炼身体又更好的为学习主要内容服务。根据体育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课课练”的组织形式将传统练习内容和方式与现代体育运动技术相结合多安排竞赛性、游戏性的练习形式。力求课课练的形式多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一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在游戏与比赛中、在玩耍中得到更有效的锻炼,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如:发展上肢力量,可以采用:立卧撑、俯卧撑、斜身引体、推小车、抛接实心球、双杠屈臂撑、引体向上、哑铃操等等。又如仰卧起坐练习采用两人一组在规定时间练习次数比多或接龙比赛也可以在篮球课上开展两人(或分组多人)仰卧起坐传接球比赛等等。同时引导学生将“课课练”内容组织编排在课外游戏当中,如踢毽子接力等等,并将课外游戏引入课内进行比赛。

五、体育“课课练”评价的多元化

过去体育“课课练”评价是由教师以学生集体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为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表现一刀切。由于学生多,教师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了影响。正是因为在评价中只重视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以单纯的快慢、多少、远近、高低来评价学生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评价;只重视体育达标和技能的评价,忽略了个性品质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评价。导致以往的体育教育评价,不充分发挥出应有的评价功能。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对成绩考核评价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做为体育教学一部分的“课课练”的评价方法也应适应体育课程本身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总之对于体育“课课练”,需要我们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各个学校体育自身特点和教学发展的具体情况,开展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使之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成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并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课课练认识时机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身体素质趣味课课练
《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结项总结报告会在京举行
师生互动4时机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作战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