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2017-03-30刘英平
摘要: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是连接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纽带,对建成市强民富、宜居文明的新莱州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来,莱州市深入落实“蓝黄”战略,聚力打造“一港、一环、五大组团”,加快崛起烟台“西部经济增长极”,强化产业支撑,实施重点突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本文针对莱州市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莱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近年来,莱州市积极抢抓“蓝黄”叠加战略和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机遇,按照“突出优势,分类指导,产业引领,特色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培育打造了一批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产业大镇、经济强镇、商贸重镇和风情小镇,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发展县域经济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一、莱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1.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16年,莱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66.8亿元,同比增长8%,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63.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9.8%,城镇化率达到5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
2.产业结构逐步向中高端迈进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3:50.9:39.8,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71.2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390.2亿元、同比增长8.6%,第三产业305.4亿元、同比增长8.2%,服务业占比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3.重点镇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沙河镇列为全省扩权强镇试点镇,沙河镇、朱桥镇成功争取进入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2016年中心镇与重点镇地方财政收入全部超过5000万元,财政收入过亿元镇街达到8个,占全部镇街的47.1%,镇域限额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4%。
二、莱州市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当前,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莱州市与其它地区一样,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尽管全市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进,但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同时,新常态下莱州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不断凸显。
1.空间利用集约度较低
产业空间布局相对分散,几乎各个镇街都在谋划发展工业,规划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工业园区,不仅造成各镇街经济重复布局和过度竞争,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低效利用。同时,由于镇域间分工协作水平较低,制约了集聚效应的发挥。
2.工业企业“山多峰少”制约产业集群发展
莱州的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石材等产业虽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但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不够紧密,产业配套能力不强,尚未形成上下游密切配套的产业集群,制约质量效益的提高。
3.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空间的拓展
莱州虽地处蓝黄两区结合部,拥有黄三角龙头港,但疏港通道(特别是铁路)无法有效支撑日益增长的港口吞吐能力,制约了沿海镇街临港产业的规模扩大和区域的融合互动。同时,由于莱州缺乏高铁、机场等交通设施,对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形成了制约。
4.环保和安全生产等刚性指标对资源转型产业的约束不断增強。夏邱镇、柞村镇、土山镇和金城镇的黄金、建材、盐及盐化工等资源依托型产业,具有能耗高、排放大的特点,资源环境约束对莱州产业发展的制约不断加大,这些镇街经济发展面临着既要逐步降低对高消耗、高排放产业的依赖,又要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双重挑战。
三、加快莱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完善推进机制
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将全市17个镇街划分为园区提升发展、服务业提质增效、城乡统筹发展、资源转型升级、示范镇建设和高效生态经济6个类型,加大市级财政对镇街的转移支付力度,每年至少安排资金10亿元以上,用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推动镇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2.创优发展环境
在用地指标、园区配套、城镇建设、社会管理、政府投资等方面,向镇街一线倾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提升服务效能,优化审批服务,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集中运行。将县域经济发展纳入全市考核盘子,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6项指标进行考核,调动镇街工作的积极性,凝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合力。
3.抓牢招商引资
加大专题招商、定向招商力度,结合全国民营企业家莱州行、香港企业家莱州行等招商活动,促成一批项目落户镇街。建立项目跟踪推进机制,实施“三·二〇”工程,落实“一名市级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包保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每年春季组织项目集中开复工活动,对引进的重点项目“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使招商引资成效及早转化为提升经济发展的动力。
4.突破滨海起步区建设
注重统筹规划、连片开发,集中打造临港产业、滨海旅游、高端制造、海洋文化、循环经济五大产业组团,促进滨海区域协同发展。加快起步区基础设施配套,按照“市级统筹、全市招商,属地管理、实体运行”的思路,把起步区作为各镇街招商引资的“飞地”,鼓励项目向起步区集中,将起步区打造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贾学锋.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袁达.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看法[J].宏砚经济管理,2005(1).
[3]张永丹,周丰滨.黑龙江省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对策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6).
作者简介:刘英平(1984-),山东莱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