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

2017-03-30张莹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期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会计专业高职

张莹

摘要:会计专业作为近年来高职发展的主力专业,学生就业率良性增长才能促进专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本文论述国内外就业竞争力研究成果,结合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提炼分析得出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以期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2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大力投入,会计专业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却停滞不前,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就业率越来越低。面对严峻的形势,高职会计毕业生如何在求职困境中突破,如何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高职会计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研究,保证会计专业就业局势的稳定,一方面可以维护专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对社会的发展稳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国外研究现状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业竞争力问题就一直是欧美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重点研究领域。但是自50年代就业竞争力的概念提出来至今,就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视角随着时代的不同一直在变化。50年代,就业竞争力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让通过政府干预解决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70年代,就业竞争力的重点仍然是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但是目标主体推广至全员,希图通过政府政策全面提升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以增加其在就业中的竞争力。80年代,就业竞争力的实施主体转移至公司层面。自90年代以来,实施主体进一步转移到个人层面,认为个人意识和发展是就业竞争力提升的主因。[1]Fuguate(2014)明确提到“就业竞争力是指个体在其职业期间确认和实现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职业机会的能力。”[2]

国外也一直注重对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着眼于通过提升就业竞争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Brennanetal(2001)曾经做过一次调查,他提炼出包括特定技能和知识在内的共计36项能力,要求英国、日本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大学毕业生评定毕业时对这些能力的具备程度。其中学习能力在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大学生的评定中都是第一必须具备的能力,而集中力被欧洲其他国家和日本大学生认为是第二必须具备的能力。[1]瑞士的ML.戈德斯密德从大学生个体出发,在调查了3400多名大学生后,认为就业竞争力受就业动机及品德素养、知识能力、交往沟通能力、工作能力以及视野五方面因素的影响。[1]Archer 和 Davison(2008)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通过调研发现企业是综合大学教育培养和产业需求两方面评价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且企业更看重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柔性技能”。

基于成熟的就业竞争力理论发展,国外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将教育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培养模式多元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英国采用的是BTEC模式,对于人才的培养坚持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并重,其中通用能力是指在任何方面获取成功所具备的能力,是一种可以延伸、发展的独立能力。德国采用“双元制”模式,企业和学校二位一体,企业为主,学校为辅。新加坡采用的是“教学工厂”模式,借鉴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学校、培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在教学中引入企业科研项目,教师带领学生攻克技术难关,一方面企业技术问题得以解决,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接触企业技术前沿,提升技能水平。美国和加拿大的CBE模式,注重培养学生某一特定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3]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上较为成熟,但是在就业竞争力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鲜有专著,仅有论文论述相关内容可供参考。

黎平在《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中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提炼出就业竞争力的概念:就业竞争力是指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时所储备的知识能力,并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储备的针对职场的核心就业能力。具体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显性的综合素质能力和隐形的素质能力。[4]郑雨兰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探讨》中认为大学生在就业前所具备的竞争力绝大部分是源自于学校的培养,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一种寻找、保持和变换工作上的竞争优势,由知识能力、特殊知识应用、身体素质、工作精神和工作能力五种因素来决定。[5]

在通用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探讨之外,部分学者具体针对高职艺术类专业发表了见解。吴继新在《打造“四种能力”增强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中,从就业现状出发,认为就业竞争力应当包括就业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四种能力。[6]李菁在《高职高专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研究》中,认为就业竞争力包括四个基本素质:内在素质、工作素质、专业素质、求职素质,由三种竞争力构成: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7]

三、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内涵及构成

本文认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就业前就已经形成的,在大学教育期间获得的,应该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社會、学校、家庭和自身。它是一种可以帮助大学生找寻工作机会并适应工作的综合能力。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应该取决于就业市场需求。目前吸纳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的主力是众多小微企业,小微企业的岗位设置决定了需求人才既要专也要全,而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对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综合企业和特定岗位需求,本文提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知识能力、品德素养、工作能力。

1.知识能力

知识能力既包括课堂上被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包括根据需求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能力。现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会随市场变化而实时更新,所以学生应当在课堂系统全面得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一般会计专业课程能够使学生获取会计基本核算能力、税务核算以及申报能力、出纳核算能力、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等,这些能力在就业过程中都能直接转化为工作所需的技能。

此外由于会计准则以及相关条例变化较快,例如营改增的变化引起会计处理的变化等,因此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能够实时主动搜索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以适应相关变化。同时由于企业和岗位的需求,决定了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同时触类旁通得解除其他专业知识,比如薪酬管理、市场营销、投资理财等。

2.品德素养

会计是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特殊岗位,因此注重会计职业道德,具备会计人格是会计岗位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求。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第一份会计工作很多都是出纳,直接接触到现金、银行存款,这对于刚毕业大学生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今后的会计工作中,还会遇到更多的诱惑,如何能够真正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就需要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培养并保持良好的品德素养。品德素养会反映在个体的方方面面,会直接构成找工作的一项竞争优势,也对就业后的会计工作有益。因此,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也是就业竞争力的一部分,为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

3.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是在就业工作中所应具备的所有能力。主要包括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

处理会计工作需要对相关经济事项进行职业判断,并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面临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的经济业务也更为复杂,相关经济事项充满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做出合理、公允的判断。

会计工作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所接触的对象既包括外部的银行、政府等,也包括内部的各个部门。作为会计人员,能够有效得沟通协调,及时取得相关资料,获取有用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决策既包括专业决策,运用专業能力进行相关的财务分析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有用的经济决策,也包括应变决策。要求会计人员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时,能够审时度势,及时根据环境做出应变之策。

本文在参照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国内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得出其竞争力的内涵及构成。只有顺应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得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才能在就业困境中争得一席之地,提升专业就业率,为高职会计专业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菁.高职高专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2.

[2]Mel Fugate and Blake E. Ashforth. Employbility: The Construct, Its Dimensions, and Applications [J],Jouenal of Vocation Behavior, 2004:14-18.

[3]陈云.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4]梨平.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谫析[J].新乡学院学报,2016(6).

[5]郑雨兰、严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6]吴继新.打造“四种能力”增强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

[7]李菁.高职高专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就业竞争力会计专业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