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7-03-30王晗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期

王晗

摘要:随着我国的高校毕业的学生数量增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越来越严峻。就业的主要目的是在于维持生存,如果说要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要拥有经济的来源,可以通过寻求工作来获得相应的经济报酬,这样也可以为社会生存提供很好的条件。

关键词:就业政策;就业制度;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2

一、目前的就业状况和特征

1.就业的目的是维持生存

随着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出现,就业困难现如今正在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也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人类想要生存,就自然需要稳定的收入,而工作则就是最为重要的经济来源。一方面,现如今的很多用人单位在盲目的提高用人的标准,这种用人标准的不断提高,使得就业难的情况不断的加剧,一些用人单位在实际的岗位招聘过程当中,不管岗位是否需要,将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等列入到实际的招聘条件里,甚至在应聘的选择条件当中,加入家庭背景、长相、气质等。在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在招聘员工的过程当中,并不不是完全的依靠求职者的才干来进行选择,这种选择的方式就会造成招聘过程当中不公平竞争的产生。

对于生存来讲,拥有稳定收入的工作是最为重要的经济来源。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讲,并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很多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获得更好的生活,从而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都承载着家族的希望,这样的家庭背景以及从小受到的教育,使得这些孩子在日后就业的选择过程当中,会追求更高的薪水以及更大大城市,对于自己的工作有着很高的要求。现如今,可以说这种思想是普遍存在的,这也导致很多人即使是在企业用工荒的情况下仍然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同时也使得就业难的情况不断加剧。

2.低端制造业成就了现有的就业模式

现如今,有相关专家指出,在世界经济分工当中,我国仍然处于底层的位置,紧紧是作为粗放型的基础生产。由于低端的产品缺少相应的经济环节,这就造成企业难以给毕业生提供岗位,同时难以解决就业难问题的产生。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农民工就成为了生产低端产品的助理人员,这些农民工在企业当中大多以临时工的身份进行工作,但是虽然做的是同样的工作,但是农民工并不能得到同等的报酬,其付出与收益难以形成正比,因此,在劳动群体当中,农民工也成为了最为主要的弱势群体,在现如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这些农民工难以有效的保护自己,经常会在日常工作、生活过程当中受到各种各样的歧视以及不平等的待遇。而一旦出现较之从前工资待遇更好的單位,这些农民工就会出现大批量跳槽的情况,他们最为重视的眼前的问题,而这也是造成目前我国用工荒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民工荒另一方面的体现,是具有足够技术能力的员工供不应求。通过相关的调查我们发现,现如今对于管理人才、熟练工人有着十分严重的短缺情况。而在城镇当中,事业的人员通常有着年龄大、技能单一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使得这些人往往难以得到再就业的机会。除此之外,在已经就业的人员当中,有很多人并没有获得足够稳定的就业机会,这也会导致新的实业情况的出现。

3.自主创业举步维艰

现如今,社会当中有很多研究人员都比较推崇自主创业,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自主创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很多人在创业之初,都是利用中小型企业作为起步,而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给与了中小型企业很多的福利,帮助中小型企业更好的发展,虽然如此,但在很多的地区,这些政策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效果。

现如今,除了高税负之外,还存在着一些乱收费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使得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受到了眼中的生存阻碍。这些企业大多数都是小本经营,并没有足够的利润,而各种各样的税负、罚款等,更会使得其入不敷出。此外,在企业的创办过程当中,还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而长期如此,过重的生存压力就会使得这些企业难以生存,最终面临倒闭的局面。

4.教育观念需要与社会需求形成一致

现如今,社会仍然将大学生看作为“精英”人才,作为精英人才就应该从事“精英”岗位。有相关的评论指出,现如今,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一些观念、方法上的问题。在教育观念上,很多的搞笑只是单纯的在培养大学生,而并没有培养出技术型的工人,这就导致学校当中的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只能从事脑力劳动而不应该从事体力劳动,这种现象使得整个社会观念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而想要扭转学生的观念,社会就应该做出一定的变化,在这一方面,高校教育能够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教育观念上,由于我国教育制度上一些不完善的现象,使得学生的素质并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总而言之,大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就业情况,与其自身的素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现如今,很多的高校毕业生仍然表现出了缺乏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如果毕业生缺乏相应的素质,又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就会造成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出现,毕业生难以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虽然就业难是现如今的一项社会问题,但这并不说明毕业生会面临无业可就的困境。

想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相关的社会体制进行健全,而不是将问题进行积压,如果只是单纯的积压问题,非但不能够解决现如今出现的就业问题,还会将这些问题不断的加剧。相对应的,政府部门也需要对自己的观念进行转变,考虑到求职者的需求,为人们创造舞台从而施展自己。

二、对就业问题与就业制度的对策

在整个社会制度系统当中,毕业生就业制度是其中的一个分系统,并不是孤立在社会制度系统之外的,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运行会受到其他制度的影响,例如公务员制度、企业用工制度等。因此,想要改革就业制度并不能单纯的认为是学生、学校的事,就业制度的改革学设计到了政府、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十分系统的工程。

1.完善就业制度的市场基础

社会应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机构进行不断的完善,加大就业服务力度,提高就业率,促进人力资源的流动。现如今,我国的用人制度涉及到了人们的切身利益,而市场经济的建立也需要有对应的人才制度,否则会造成制度基础的缺失,形成个人、组织收益之间的矛盾,损害他人利益。想要对制度进行变革,政府是最为重要的力量,这也需要国家几块认识改革,使得毕业生成为就业行业的主体,提高制度效率。

2.加快立法,完善制度环境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业需要利用法制的方法来进行维护。现如今,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对当前我国的就业问题来讲,这些法律法规并没有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在《劳动法》当中,虽然明确规定不能因为就业者的民族、性别等而遭到歧视,但在实际的生活、工作过程当中,很多的企业仍然对性别、长相等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加快对制度环境的完善,使得毕业生的就业能够得到真正的保障。

另一方面,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现如今,我国对农民工的保障制度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建立了一定的社会机制,但是大部分的失业者仍然具有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情况,此外,这些失业人员对于自己的职业能力也并没有正确的了解,较低层次的服务也难以满足这些人员的实际需求。在我国,实业人员当中大部分多是下岗职工或者是农民工,他们有着十分迫切的求职需求,这种需求难以满足,也会导致我国贫富差距的情况不断的深化。

3.政府購买培训,积极促进有效就业

在就业准入制度的执行过程当中,政府应该为农民工、毕业生等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对于已经上岗但是并没有达到准入要求的员工,应加强对其的过程管理,对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政府应发挥监督的作用,并保证这些员工能够按照相应的培训计划完成培训,并最终通过相关的考核。同时,政府还应修订一些限制性措施来促进就业,例如,如果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时,不能以不正当的理由来拒绝职业介绍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对于求职人员,相关部门应对其本身的求职态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来确定实业救济金的具体发放额度;对于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农民工等,政府应积极支持,并在办证、税收方面给与一定的优惠政策。

三、结语

从社会制度系统的角度来看,就业制度只是一个分系统,没有独立在制度系统之外,从另外一个而角度来讲,就业制度自然也就会受到其他制度的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对就业制度进行改革,认识到市场的特殊性,把握多种因素的关系,从而对就业系统更好的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晓军.现行就业制度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2).

[2]常雪梅,任燕飞.准市场机制下就业制度对大学生就业影响与对策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2010(5).

[3]俞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变迁的历程考察和趋势分析[J].理论观察,2011(1).

[4]席明,李红梅.我国社会变革中的大学生就业制度[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5]侯捷.变革中的就业制度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