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启发策略

2017-03-30张振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策略教学

张振平

【摘 要】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也就是说,创造始于问题,没有问题无从创新。无论是儿童的学习生活,还是其长大成人后的工作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儿童学习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等等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应该注意从形象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和创新思维等几个方面去探索,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从无疑之处生疑,从看似平常之处见奇,从微小之处发散。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思维启发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60-01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小学是孩子们不断学习和丰富语言的过程,对他们的成长意义较大。因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多采取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看上去很神秘,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存在,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儿童的学习生活,还是其长大成人后的工作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儿童学习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针对小学生而言,在语文教学中,主要应该注意从形象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和创新思维等几个方面去探索。

一、形象思维。

形象这一概念,总是和感受、体验关联在一起,也就是哲学中所说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所谓的形象思维,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表象进行取舍时形成的,是只要用直观形象的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是反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有力工具。形象思维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的形象,思维形式是意象、直感、想象等形象性的观念,其表达的工具和手段是能为感官所感知的图形、图象、图式和形象性的符号。形象思维的形象性使它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整体性的优点。小学语文教学往往是从一般的生活场景开始的,对周围动植物的认识等开始。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某些事物进行形象记忆和认识。小学语文一般都是从学习单字和词语开始展开的,重点是加强识记。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加以形象记忆,结合他们所见所闻的日常事物进行理解,用很具体化的事物来加深印象。当然,形象思维对问题的反映是粗线条的反映,对问题的把握是大体上的把握。这方面在语文课文理解中,容易难以形象到具体,但有基本形象反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步。

二、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 “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课题上尤其要注意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对小学课文的理解,我们不能用直接灌输的方式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充分想象。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但引导他们思考比老师直接告诉他应该怎样理解强很多。学生的理解有误区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会到主题即可。比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想:一个小孩在冬夜卖火柴多么可怜,那是会是怎样一个场景和样子?如果我们看到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应该怎么做……等等,引导学生学会去充分想象,并在适当的时候发掘和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质。另外,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是以独立思考、大胆怀疑、不盲从、不迷信权威为前提的。它强调思考问题时有高度的自主性、独我性,有体现鲜明的个性色彩、个性特长、个体优势的独立创见。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停留在前人的结论定律之上,而是自觉独立地把握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系、层次和突破口,能超越固定的习惯的认知力,以带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新角度、新眼光去认识事物,得到独有的特定感受,提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每节课根据小问题让学生大胆说出他们自己的见解,还可以专门腾出一些时间,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无论对与不对,都是对他们求异能力的培养。

三、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方法是解决陌生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它让我们充分开拓自己的思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陌生的、不熟悉的问题与已经解决了的熟悉的问题或其他相似事物进行类比,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类比能否顺利实施开展。我想,只有相关知识作为基础,才有进行类比探究的可能。展现知识点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感悟到其中的思想方法和内在联系,这样学生才能在遇到新问题时利用这些思想方法进行类比思维。类比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类比习惯,并且通过类比可以促进学生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已知的同类事物可以做具体指标性比较,并重点进行异同原因分析。对不同事物的认识则可以通过类比达到对陌生事物的了解和认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不同知识内容,我们可以教学生进行类比,将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分析,从而对知识有全面的融会贯通。

四、创新思维。

我国的教育目的就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要重视创新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在教学中迫切需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做到自主探究并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敢于思考,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勤于质疑并善于质疑,努力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问题学生提问,他们总是对课文的描述进行询问或质疑,提出很怪的问题,甚至经常有风马牛不相及问题提出。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要引导学生多有新的想法,培养他们对问题的创新思考,再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有基本的认识,回到主题上來。

参考文献:

[1]郭翠端;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J];学周刊;2011(04)

[2]凌春香;自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2(08)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策略教学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Passage Four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