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次贷危机以来我国金融脆弱性指标构建与分析

2017-03-30王振兴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期
关键词:因子分析

王振兴

摘要: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我国金融脆弱性指数,分析了2007年1季度-2016年2季度我国金融风险情况。结果表明,2007-2014年,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呈下降趋势,2015年后我国金融脆弱性显著上升,尤其是房地产市场风险增加最为迅速,同时外汇储备的大幅减少和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走跌使外汇市场风险急剧上升。

关键词:金融脆弱性;预警指标;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2

一、引言

金融脆弱性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明斯基在《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假说》一书提出。明斯基认为高负债经营的特点决定了金融业具有更容易失败的本性。随着研究的深入,金融脆弱性涵蓋的范畴也逐渐扩大。黄金老(2001年)提出的广义金融脆弱性概念得到了广泛认可。他认为金融脆弱性是一种趋于高风险的金融状态,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包括信贷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

2009年8月,我国首次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我国金融体系风险状况评估,结果表明,中国的金融部门面临着一些短期风险,信贷快速扩张的贷款质量恶化、影子银行和表外敞口导致金融脱媒日益增加、房地产价格下滑、以及全球经济不稳定性是影响中国金融部门短期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

二、文献综述

对金融脆弱性的测度,主要有早期预警指标、金融稳定指数和宏观压力测试三种方法。Borio&Drehmann(2009)运用包括房价基差、信贷基差、股价基差等预警指标对银行部门发生危机的可能性进行预测。Alessi&Detken(2012)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早期预警指标体系,并对18个OECD国家1970-2007年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预测了之后的6个季度金融运行情况。金融稳定指数主要包括加权评分法、主成分分析法和计量回归法。Chean&Choy(2011)、Arzamasov/&Penikas(2014)、Grimaldi(2010)分别用于上述方法建立了相应的金融稳定指数。当前,对宏观压力测试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本次次贷危机的新特征,提出了信贷宏观压力测试框架和测试方法。

国内对金融脆弱性的研究主要从金融脆弱性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度方法两方面进行研究。从测度方法上目前主要包括单一指数法、加权指数法和因子分析法等。伍志文(2002)选择了18个指标,分成金融市场子系统、银行子系统、金融监控子系统和宏观经济环境子系统四个子系统、分别赋予20%、40%、20%和20%的权重对我国1991-2000年的金融脆弱性程度进行了度量。万晓莉(2008)考虑中国银行系统在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性,将银行稳健性指数作为金融稳定的代理变量。选取中央银行对其他银行机构贷款/国内信贷量、M2/储蓄存款、国内贷款/储蓄存款、真实信贷增长率、银行机构(除央行)真实外债增长率五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柳明(2016)结合我国现阶段金融风险特征,建立了一个涵盖17个指标中国金融脆弱性总体综合指数,对我国1991-2013年金融体系脆弱性进行了测度。谢正发、饶勋乾(2016)建立了一个包括进出口增额增长率等9个指标的金融脆弱性指标体系,提取了9个变量的主成分建立了测度金融脆弱性的合成指标。通过文献,我们认为因子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人为设定权重系数的缺陷,能够相对客观的对金融脆弱性进行测度。

三、金融脆弱性指标构建与分析

(一)基础指标的选取

综合借鉴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选取GDP、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同比增速差、进出口增长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外汇储备增速、金融机构贷款增速/GDP同比增速、金融机构贷款增速/GDP同比增速等15个经济金融指标,通过宏观经济、银行系统、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4个纬度度量我国金融脆弱性程度。本文主要考察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我国金融市场脆弱性情况,因此选取数据时间段为2007年1季度-2016年2季度。

(二)因子个数的确定

利用EVIEWS软件对上述15个指标按照方差贡献度超过85%的原则选取因子作为测度金融脆弱性的合成指标。通过分析显示,F1、F2、F3、F4的主成分方差贡献度分别为0.3105、0.2379、0.1923、0.1580,主成分的累计方差的贡献度为0.8986,大于85%的判断标准,因此选取这四个特征值对应的主成分作为金融脆弱性的合成指标。

(三)因子旋转

为了使因子具有更强的解释意义,我们对原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因子旋转,结果显示 F1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平均市盈率(上海)和外汇储备增速具有较大载荷,主要反映了外汇市场及股票市场的影响;F2在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两个因子具有较大的载荷,反映了房地产市场的影响;F3在房地产累计投资增速、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同比增速差、进出口增长率等指标有较大的载荷,反映了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F4在金融机构贷款增速/GDP同比增速、M2同比增速/GDP同比增速具有较大的载荷,反映了货币因素的影响。

(四)金融脆弱性指标计算

为进一步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分别计算了F1、F2、F3、F4的因子得分,结果如图1。

根据各个主成分对应的方差贡献度,确定四个主成分在计算金融脆弱性指数中的权重系数,通过权重系数计算综合因子得分,得到金融脆弱性指数。

为判断我国金融体系风险状态,本文参照伍志文等人的方法,以均值加上0.5倍标准差设定警戒值。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的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进行定量分析,研判了我国2007年来的金融脆弱性的整体趋势。结果表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我国金融风险虽有反复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到2014年金融风险降至最低。2015年后,伴随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金融风险呈现快速上升的势头,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和外汇市场面临较大风险。结合分析的结果,本文就防范和化解我国金融脆弱性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构建风险防范和预警制度体系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新局面,国家监管部门应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指标,建立明确的监管框架,建立我国自己的金融脆弱性监测、评估、预警机制,指标构建和制度建立要与当前市场发展紧密结合,实现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能力相匹配。

(二)建立部门间协调合作市场调控机制

国家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国家在金融市场中的职能,从参与者到监督者、引导者的角色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参与式投资项目。政府相关部门要完善宏观决策制度,严格界定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监管权限和监管范围,部门之间应权责清晰又可以相互协作,避免制度或决策漏洞和决策重复。

(三)实施金融分化战略

構建金融制度多样化,由传统的只重数量和速度的外延粗放型金融增长方式向重质量和效率的内涵金融增长方式转变,从而达到金融结构优化,金融功能细化和金融风险分散化等诸多目标的一种金融发展战略。银行业需要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并结合自身特点,对收入结构进行改革,通过多元化改变利息收入占比较高的局面,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

参考文献:

[1]Caprio, Jerry. Daniela Klingebiel. Episodes of Systemic and Border-line Financial Crises. In: Daniela Klingebiel and Luc Laeven (Eds.),Managing The Real and Fiscal Effects of Banking Crises[Z].WorldBank Discussion Paper No.428,Washington,2002.

[2]黄金老.论金融脆弱性[J].金融研究,2001(3).

[3] Borio,C.&M.Drehmann(2009),”Assessing the risk of banking crises-revisited”,BIS Quarterly Review(2):29-46.

[4]伍志文.中国金融脆弱性(1991-2000):综合判断及对策建议[J].当代经济科学,2002(5).

[5]万晓莉.中国1987—2006年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判断与测度[J].金融研究,2008(6).

[6]柳明.中国金融脆弱性指标构建与分析[J].河北学刊,2016(1).

[7]谢正发,饶勋乾.金融脆弱性指数构建的测度与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6(5).

猜你喜欢

因子分析
中国创业板生物制药类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体系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