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审计
2017-03-30韦炜
韦炜
摘要:精准脱贫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开展精准扶贫跟踪审计是促进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在大数据境遇下,应该深化相关技术及思维的应用,并在实务层面确保其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持续推动精准扶贫审计质量提升,进而推动精准扶贫在更高水准中的落实。
关键词:大数据;精准扶贫;分析平台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精准脱贫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开展精准扶贫跟踪审计,是推动扶贫政策落实的重要手段,也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更是促进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一、精準扶贫审计的内容
(一)要推进政策执行,保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落地生根。揭露和查处扶贫责任不落实、机制不完善、方法不恰当,以及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问题,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不断完善和发挥实效。紧紧围绕“六个精准”要求,重点检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措施与成效。
(二)要着力规范资金管理,推动扶贫专项资金精准使用。重点关注扶贫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情况,揭示和防范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促进各级财政安排各项扶贫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关注扶贫资金整合和财政资金聚合作用发挥情况。
(三)要关注制度建设,揭示和反映体制机制问题。密切关注扶贫开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揭示和反映阻碍政策措施落实、制约资金整合的体制性障碍和制度性缺陷。
二、大数据在精准扶贫审计中的应用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主要是把握六个方面的精准:一是扶贫对象精准、二是项目安排精准、三是资金使用精准、四是措施到户精准、五是因村派人精准、六是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相辅相成,但是扶贫对象精准为精准扶贫的基础,只有明确了扶贫审计对象,才能因人制宜,精准项目、资金等后续五个精准。做为精准扶贫的基础,如何确保对象的精准,是精准扶贫审计的难点和重点。面对一个地市动辄十几万的扶贫对象,审计组如何对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审计,保证扶贫对象确实是贫困户成为审计人员的难题,应用大数据对扶贫对象进行分析再取证成为审计人员保证扶贫对象精准的一个利器。
(一)运用大数据核实不符合贫困对象名单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将扶贫对象基本信息与房产、财政供养人员、公积金缴纳、企业工商登记、个人所得税缴纳、车辆登记、社会保险缴纳等数据进行关联比对,筛选出扶贫对象名下有房产、扶贫对象是财政供养人员、扶贫对象缴纳公积金、扶贫对象开企业、扶贫对象有纳税记录、扶贫对象名下有房地产、扶贫对象缴纳社保等疑点情况。对筛选出来的疑点数据通过民政、房管、财政、公积金中心、工商、地税、公安、社保等部门取证落实,并进行延伸;同时也需将上述疑点交由扶贫主管部门全面审核再反馈审计组;将不同部门核实的结果再进行比对分析,查找出不应纳入对象的人员。通过数据分析,结合当地精准扶贫对象审核流程,查找薄弱环节,分析不符合资格人员违规纳入的原因,重点揭示是否存在公职人员以权谋私、优亲厚友、玩忽职守等违法违纪问题。
(二)运用大数据核实应该纳入实际未纳入对象。整理当地“五保”人员数据,将扶贫办贫困人口数据和“五保”人员数据以身份证号做为唯一标识进行比对,分析出“五保”人员数据未纳入扶贫办贫困人口名单。对筛选出未纳入精准扶贫对象的“五保”人员通过民政、扶贫部门取证,分析为何不纳入,是否存在该纳入不纳入、公职人员玩忽职守等违法违纪问题。
(三)运用大数据促进扶贫对象进行与退出机制。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和部分因病、因学等原因致贫人口的增加,导致贫困人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扶贫部门的贫困人口数据是一个动态增减过程,需要依托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基础之上,对贫困人口“进入——退出”进行核实分析,通过审计贫困人口进入与退出的变化,核实进入与退出人员的合理性,分析扶贫开发工作“进入——退出”体系的工作机制亟待健全和完善的地方。
三、如何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精准扶贫的作用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大数据在精准扶贫审计中的重要作用。面对海量贫困人口数据,审计人员难以用传统的审计手段去一一核实贫困人口的精确性,只有通过大数据分析,才能快速准确甄别精准扶贫对象,将不该纳入对象剔除扶贫范围、将该纳入未纳入对象纳入对象范围,确保扶贫对象精准。审计人员必须要认识到大数据重要性,确保大数据在精准扶贫审计中发挥作用。
(二)提前谋划,构建数据分析平台,多部门采集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需要有平台、技术支撑和数据,审计人员需要在数据分析前,搭建数据化分析平台并采集数据,精准扶贫数据牵涉面广,涉及房产、财政供养人员、公积金缴纳、企业工商登记、个人所得税缴纳、车辆登记、社会保险缴纳等7个部门行业数据,在审计工作开展前2-3个月,审计人员需要协调7个部门采集数据,确保能够采集到审计所需数据。
(三)审计未动,数据先行。大数据分析工作要走在审计现场工作前列,在审计工作中,数据分析疑点应及早下达,数据分析人员在在第一时间搞懂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审计业务的重点,将数据和审计业务完美结合,找出数据中存在的疑点,第一时间将疑点下达现场工作人员。在实际审计中,数据疑点必须尽早下达,越早下达越能发挥出大数据的作用,因为审计现场早期,工作人员处于一个熟悉审计环境的阶段,没有明确的审计方向,这时候数据疑点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可以指引审计人员审计方向,若是后期方下达疑点,现场审计人员已有思路或者线索跟踪,没有足够时间去跟踪疑点。
参考文献:
[1]赵婷,邹彪.计算机技术在某县扶贫资金审计中的运用[J].审计月刊,2014(09):25-28.
[2]邹凯.精准扶贫背景下强化审计监督措施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1):203-204.
[3]赵璐.甘肃省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若干思考[J].山西农经,2016(1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