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自贸区战略应对TPP的CGE模拟分析

2017-03-30马骆茹朱博恩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期

马骆茹 朱博恩

摘要:运用CGE模型结合GTAP最新数据,首先分析TPP对我国经济冲击的大小,其次通过TPP与中韩FTA、中新FTA、中澳FTA、中日韩FTA、RCEP、中欧FTA和中美FTA分别叠加的七种模拟方案量化评估各FTA对TPP带来冲击的抵消效果,最后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推断相关国家对各FTA可能持有的态度,进而在我国自贸区战略未来推进方向上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TPP;自贸区战略;CGE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3

一、引言

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因多哈回合谈判的停滞而日渐式微,区域合作浪潮在各地开始积极涌现,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于2015年10月5日12个初始成员国达成了基本协议,接下来需要各成员国国内进行立法批准程序,TPP一旦生效,其对我国经济的潜在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已签署并实施了14个自贸协定,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自贸伙伴遍及亚洲、拉美、大洋洲、欧洲等地区。在TPP的12个成员国中,除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4个国家,其余8个国家已经和我国签署了双边或多边自贸协定,这些自贸协定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抵消TPP可能带来的冲击。由于TPP中一些非传统议题的高标准与我国现存的体制存在较大冲突,我国短期内不可能以积极的姿态加入其中,因而只能通过其他的双边或多边自贸协定来应对TPP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CGE模型及方案设定

为了研究当前推进的双边及多边的自贸协定能够在何种程度上缓解TPP带来的冲击,本文共设计了8种模拟方案,除了TPP本身,还分别将7个不同的自贸协定与TPP叠加,分别涉及已生效的中韩(add_ck)、中新(achn_nzl)和中澳(achn_aus)FTA,以及待推进的中日韩FTA(add_cjk)、RCEP(add_rcep)、中欧(achn_eu)和中美(achn_usa)FTA。

在数据方面,各国社会收支矩阵和弹性参数本文采用的是最新的GTAP数据库V9版(基期为2011年),各国关税数据来自WTO关税数据库①。在模型设定方面,本文采用多国多部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假定规模收益不变,市场完全竞争,不同国家的产品存在差异(阿明顿假定),资本可跨国流动,生产函数为CES形式,私人消费需求由CDE支出函数决定,政府支出对各国最终产品的需求份额固定,各FTA成员国相互间消除全部关税。

三、宏观经济模拟分析

本文首先对各模拟方案的宏观经济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在宏观经济指标的选取方面,挑选了国内生产总值(名义与实际GDP)、社会福利(等价变化EV)、出口与进口、贸易条件与贸易收支、就业(非熟练与熟练)以及实际投资等方面共10个指标(见表1)。

(一)TPP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TPP若生效确实会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总产值和福利方面:总产值小幅下降且名义GDP比实际GDP下降更明显,下降幅度分别为0.27%和0.06%,社会福利损失较大,福利减少87.91亿美元;进出口方面:进出口均下降且进口下降更明显,出口仅下降0.03%,而进口下降达0.44%,贸易条件恶化0.22%,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盈余67.38亿美元;要素方面:和就业相比,实际投资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非熟练和熟练劳动就业分别下降0.07%和0.05%,实际投资下降幅度为0.41%。

可见TPP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福利的损失和进口的下降,两者都是由于TPP的贸易转移效应导致的,其中进口下降明显大于出口是因为在TPP内部采用了关税减免而我国仍然保持现有的关税水平。

(二)已生效的三个FTA应对TPP带来冲击的抵消效果

本文采用了中韩、中新、中澳这三个FTA作为已生效的FTA的代表。韩国是我国在东亚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而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则既是TPP的成员国,又与我国签訂了双边自贸协定。

从结果来看,叠加了中韩、中新、中澳这三个FTA后确实能够对TPP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冲击起到一定的抵消效果。就这三个FTA而言,中韩FTA的抵消效果最明显,中澳FTA的抵消效果其次,中新FTA的抵消效果相对最小,这一方面是由FTA涉及国家的经济体量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该国家和我国的经贸往来的密切程度决定的。叠加了中韩FTA后,我国的各项宏观经济指标除了贸易条件变动仍为负,其他指标已经均从负转变为正,最终使我国实际GDP增长0.22%,社会福利增加111.24亿美元,出口增长1.93%,进口增长2.21%,可见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积极作用效果明显,相比之下我国在中澳FTA和中新FTA中的受益有限,尚不足以完全抵消TPP给我国带来的冲击。

由此可见,在这三个已生效的FTA中,中韩FTA的地位最重要,其对TPP带来冲击的抵消效果最大。韩国也有表示想要加入TPP,不过目前TPP的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韩国加入的可能性已经不大,这有利于我国继续深化与韩国的合作。以中新和中澳FTA为代表,我国现已生效的其他双边FTA协定在经济收益方面效果有限,还需要继续积极研究并且逐步开启新的FTA谈判。

(三)待推进的四个FTA应对TPP带来冲击的抵消效果

在待推进的FTA中,本文选取了中日韩FTA、RCEP、中欧FTA以及中美FTA作为代表,这四个FTA不但在经济规模上都更大,对促进相关双边或区域合作方面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中日韩FTA若生效将成为继NAFTA和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贸易区,RCEP则是当前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也是我国参与的成员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自贸区谈判。中日韩FTA和RCEP于2012年11月启动,两者还都处于谈判推进中。欧盟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我国若能与两者达成自贸协定更将是强强联合,不但能够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平、促进各自经济的发展,更有助于推进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然而我国与两者尚未开启自贸协定的谈判,目前还处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阶段。

从结果来看,叠加这四个FTA对我国宏观经济带来的积极作用比前面已生效的三个FTA更为显著。这四个FTA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由大到小分别为中欧FTA、中美FTA、RCEP和中日韩FTA。这四个FTA均能大幅度提高我国的进出口,促进就业和投资,最终拉动GDP增长,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四、社会福利对比分析

为了分析各经济体对各FTA可能持有的态度,接下来将对本文各模拟方案涉及的各经济体进行福利分析。表2中横向为对应的8种模拟方案,纵向为TPP11国(除文莱)、韩国、欧盟和中国,其中各FTA叠加后涉及的对应经济体的福利以粗体标出。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与只有TPP的方案相比,叠加了各FTA后相关经济体的福利基本上都是增加的②,如表中粗体部分所示,而不同FTA对应的增加幅度则能够反映出各方对不同FTA的态度,其中,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作为待推进FTA中的关键经济体,本文接下来着重分析这四方对相关FTA可能持有的态度。

对于日本,可以看出中日韩FTA和RCEP若能成立其福利增加非常可观,无论中日韩FTA还是RCEP哪个成立,日本的福利都将在TPP给其带来福利增加的基础上再增加500亿美元左右,其受益要远大于韩国,而且TPP谈判使得日本的农产品进一步开放,使得中日韩FTA对于开放农产品保护这一敏感问题的阻力将会比原先小很多,单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日本对中日韩FTA及RCEP应持积极的态度。

对于韩国,叠加中日韩FTA和RCEP后韩国福利的受益不是很大,分别为16.6亿美元和46.64亿美元,叠加中韩FTA后韩国的福利增加较为可观,达342.35亿美元,在本文之外,作者还通过模拟韩国加入TPP的情景得出,若韩国加入TPP,其福利增加高达480.91亿美元。综上可知,尽管韩国加入TPP的福利增加更为可观,但是目前TPP本身的前景尚不明朗,中韩FTA对于韩国依旧很重要,然而韩国对于加入RCEP和中日韩FTA的热情则应不如日本。

对于美国,中美FTA若能建成,对于双方来说都会使福利极大的增加,和只有TPP的情况相比,叠加中美FTA后,美国的福利从220.76亿美元增至999.15亿美元,我国的福利从-87.91亿美元增至330.02亿美元,美国福利增加的幅度还更大些。然而现实是中美的BIT谈判还没结束,我国试图通过“三步走”来建立中美FTA,第一步先达成BIT谈判,第二步将贸易协定(Trade)加进来变成BITT谈判,然后在BITT的基础上进行中美FTA谈判。尽管单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中美FTA的合作潜力巨大,但是从美国牵头将TPP规则设定的如此高标准来把中国“排除”在外就可以知道,要想实现中美FTA难度非常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欧盟,同样中欧FTA若能建成也会使双方福利极大的增加,和只有TPP的情况相比,叠加中欧FTA后,欧盟的福利从-99.55亿美元增至514.33亿美元,我国的福利从-87.91億美元增至533.19亿美元。然而同样中欧之间也还处于BIT谈判阶段,服务贸易领域将成为深化中欧经济合作的重点,也是主要分歧所在,这需要双方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而FTA的框架更适合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在深化中欧经济合作方面,我国期望能够把握2020年这个时间窗口合并中欧BIT与FTA的谈判,目前欧盟内部也已经从“先BIT,后FTA”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如欧盟进口商协会于2016年上半年开始呼吁启动中欧FTA谈判,可见,中欧BIT的发展前景目前要乐观于中美BIT。

五、结语

对于我国在自贸区战略的未来推进方向,本文的量化模拟分析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首先,继续深化已建立的自贸区合作仍十分必要,适时升级谈判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合作成果;其次,就中短期而言,RCEP应是优先促成的首选,中日韩FTA次之,尽管RCEP涉及的成员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一定程度增加了谈判的难度,然而一旦谈判达成,各涉及成员的产业发展差异也使得区域合作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潜在收益将十分可观,另外,RCEP和中日韩FTA也是目前我国相对更容易发挥自身影响力的地方,有助于我国在制定国际贸易规则方面的话语权;最后,与美、欧两方的合作潜力尽管更大,然而从TPP中可以看出,尽管有些新的议题领域与我国的改革方向是相符的,但是目前发达国家试图推行的规则体系不是短期我国能够接受的,因此,与美、欧两方若想建成FTA的合作,还需要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和规则体系完善方面进行长久的努力才能实现合作的对接。

注释:

①由于文莱数据的缺失,实际模拟中的TPP为除去文莱的11国情景。

②只有两个地方存在特例(以下划线标出),马来西亚和越南这两国既是TPP成员国也是RCEP成员国,但是叠加了RCEP之后,两国福利反而略低于只有TPP的情形。

参考文献:

[1]彭支伟,张伯伟. TP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中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13,04:83-95.

[2]彭支伟,张伯伟.TPP对东亚区域FTA经济效应的影响[J].国际贸易法论丛,2014,00:99-113.

[3]马剑虹,张伯伟,张子平. 东北亚自由贸易区三方博弈的纳什均衡解[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07:57-61.

[4]刘澜飚,陈明玮. TPP对中国宏观经济与相关产业的影响[J].亚太经济,2016,01:29-36.

[5]万璐.美国TPP战略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拟的分析[J].当代亚太,2011,04:60-73+59.

作者简介:马骆茹(通讯作者),女,南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博士在读,主要从事世界经济、外向型经济研究。

朱博恩,男,南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博士在读,主要从事世界经济、国际经贸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