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2017-03-30李德佳
李德佳
小学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培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我通过教师点评、生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都知道人对事物的看法是由自己来调节的,评价的方法策略也不是一下子会的,是在逐步探索后领悟出来的。当我们要求学生进行评价时,殊不知我们自己会评价学生吗?该怎样评价?哪些地方适合评价呢?我归纳的有效评价应该经历这三个阶段:教师首先要会评价学生的学习,学生也要学会评价他人,逐步学会自我评价。
一、老师点评让课堂充满活力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的不断点评突破重难点知识,能神奇地推动课堂的进程,保持思考的学习状态,集中一节课的中间20分钟学习重点知识,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这个单元,没有让学生预习,在学习2、5的倍数特征后,孩子们学会了要通过列举—观察—猜想—验证—结论,找数的特征。3的倍数特征是这样上的:
师: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你发现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
生1:隔两个是3的倍数。
师:你是个会有序观察的孩子,能横着看表中数的规律,那100以外的数,如:256能用“隔2个”判断是3的倍数吗?
生1:不确定。
这个时候看百数表有点找不着路。调整思路,肯定学生1的观察顺序可行,反问方法的可行性。
师:出示两组数 21 42 63 84 15 36 57 78 99
11 32 53 74 95 26 47 68 89
师:哪些是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生2:21 42 63 84 15 36 57 78 99都是,个位上是1、2、3、4、5、6、7、8、9。十位也出现了1~9。
师:你找得很完整,并且描述数很有序。个位、十位是1~9的数是3的倍数吗?
生3:第二组数都不是3的倍数,个位、十位是1~9的数是3的倍数吗?
师:你还把不是3 倍数也观察到了,学习很全面。听了这两位同学的发现,其他同学有想说的吗?
生4:看个位和十位的数字不能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
师:总结得真好,好观点。请同学们把这些数读一读,再观察。
生5:老师,我发现了第一组数的个位和十位加起来是3的倍数。第二组不是。
师:你的发现第一组数跳出了观察数字的排列位置,去找了数字的和。我们一起看看百数表中的3的倍数的数有这个特征吗?验证一下这个大胆的猜想。
生:有。
师:请把掌声送给宋涛,谢谢你大胆的猜测找到了3的倍数特征。
我对这节课的印象特别深刻,我没有像以前一样用:“你真棒!”,“你是个乖孩子!”,“你听得很认真!”。这些不接地气的语言来评价五年级的孩子,他们不受用。对孩子由衷地表达老师的看法,让孩子们没有停止观察思考,得出最后结论的是既胆小又爱上课看天花板的孩子,课后我问宋涛预习过没有,他说没有,我鼓励他以后大胆猜想,要继续努力。他还真是不辜负我的期望,在讲练习题找9的倍数后,他猜想“是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真的让我惊讶。之后这个孩子在课堂上爱走神的毛病也改了不少,变得爱学习了。如果能抓住时机给予鼓励性评价,评价得当,学习的能动性大大提高。
二、学生互评让学习过程更精彩
以学生生成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习的自主性增强了。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评价,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汲取他人的方法,学会学习。
三、学会自我评价让学习更有趣
学生的学习不是老师讲得好不好,而是课程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学习内容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如:学习小数除法《打扫卫生》一课, 6把扫帚共花了18.9元,每把扫帚多少钱?情境里买东西问题是学生生活中要用到的,较好理解的。先列式,再估算,然后出现两种思路,第一种利用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将被除数18.9元拆分为18元和90分转化为整数除法来做。学生很容易想到18.9元=18元+0.9元 18÷6=3(元)0.9元=90分 90÷6=15(分)3+0.15=3.15(元)。第二种是竖式。
《谁打电话时间长》片段:
师出示图:笑笑有5.1元钱,想打国内长途,每分0.3元,笑笑最多能打电话的时间是多少?
师:你怎样解决?可以小组交流想法后汇报
生1:我先把5.1元拆分成5元和10分,5.1元=5元+0.1元 5÷0.3除不盡,我就拆成了3元+2.1元更好
师:好在哪里?
生1: 除以0.3除得尽,3÷0.3=10(分) 2.1÷0.3=7(分)
师:哪个数让你改变了拆分的方法呢?
生1:除数。
师:自己评价一下今天的表现
生1:在解决问题时,要观察除数的特点来拆分被除数,还比较满意吧!
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改变着自己的解题策略,其实书上的方法,5.1元=51角,0.3元=3角,51÷3=17(分) 部分学生还是想到了,讲解也没有难度,走平坡路。而部分学生只会根据《打扫卫生》一课的思路来拆分,我觉得这样的分析更能看出孩子的思考过程,探索出其他的拆分方法更有趣味,也彰显了一个人的智慧。像走曲折的小路,有趣有智慧。其实和竖式解答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观察除数,把除数变成整数来商不谋而合。
孩子的解题方法不会总和教材的方法、成人的解题策略一样,也不可能一样。我们应真正让孩子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多种思路解题,并发现此路不通,及时调整另寻他路。
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能逐步实现自我评价,老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从师点评到学生互评,再到自我评价是一个过程,也是我们追求的,让孩子成就自我的必经之路。
【作者单位:成都市双流区公兴小学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