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口加工型综合保税区规划设计

2017-03-30王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

王超

摘 要 综合保税区规划不仅影响着物流园区自身的运营情况,而且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好坏。文中从设施布局设计、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两方面对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规划,并与同类综合保税区进行了逐一对比。

关键词 综合保税区 规划设计 设施布局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综合保税区规划不仅影响着综合保税区自身的运营情况,而且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好坏。本文以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为例,从城市综合保税区形成机理,基于综合保税区内各供应链之间的各平台设计等几个方面做出了分析。同时与同类综合保税区进行了产业定位、交通条件、建设规模及功能分区进行了逐一对比。

1设施布置设计

1.1功能需求划分

综合保税区的功能要求,结合项目用地建设条件,规划形成“一轴、两廊、七区”的功能结构。“一轴”:为沿高新六路形成的功能联系轴;“两廊”:为了保证区域整体生态框架,在其内部沿排水走廊规划两条生态廊道,用地面积约88公顷;“七区”:为两个入口区、一个保税物流区、三大保税加工区、一个保税服务区七大功能片区。

1.2设计内容

(1)两个入口区,入口区主要承担保税服务和口岸物流功能,完成进、出区货物的拼装、拆箱、存放、待检、查验。主入口区用地面积约8公顷,次入口区用地面积约4公顷。(2)一个保税物流区,在东湖综保区内进行货物的分拣、分配、分销、分送,用地面积约68公顷。(3)三个保税加工区,保税加工区以产品的加工、制造为主要功能,三个保税加工区用地面积约207公顷。(4)一个保税服务区,保税服务区主要提供展览展示、技术研发、检测维修、信息服务及国际贸易等功能,用地面积约37公顷。

1.3功能区面积

东湖综合保税区内用地主要为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为保税区最主要的用地类型,规划集中成片布局,用地面积244.08 公顷,占综保区建设用地面积的53.85%。仓储用地与主次入口区结合布局,分布在主、副卡口内侧周边区域,用地面积为67.63 公顷,占综保区建设用地面积的14.92%。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7.98公顷,占综保区建设用地面积的1.76 %,主要为行政办公用地和商业金融业用地,位于主次入口区,其中行政办公用地面积6.81公顷,占综保区建设用地面积的1.50%;商业金融业用地面积1.17公顷,占综保区建设用地面积的0.26%。

1.4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东湖综合保税区的道路交通分别从区域交通组织与内部道路系统两方面进行设计。在园区区域交通组织上从公路交通、水运交通、铁路交通三方面充分考虑,剖析了园区与外围交通各要素。公路交通方面,东湖综合保税区主要通过武汉外环线、沪蓉高速等高速货运通道,联通武汉周边地区进而联通全国公路网。水运交通方面,东湖综合保税区可通过光谷三路、东园南路、中华二路、泉井路便捷到达白浒山港区,进而进行水陆联运,达到货通全球的目标。铁路交通方面,根据相关预测,东湖综合保税区的货物进出口将主要通过公路以及公路水陆联运解决,对公路铁路联运需求较小。东湖综合保税区内部布置方格网状道路,沿围网线形成环状式巡场道路,规划三条园区主要道路连接两个出入口,并贯穿园区,其它为园区次要道路。内部道路由15m、30m、40m和66m多种宽度道路组成。巡场路(巡场西路-巡场南路-巡场东路-巡场北路)为环线,红线宽15m;30m宽道路有谭鑫培小路、豹溪路、东园东路、台山溪西路、台山溪小路、台山溪东路、宗黄路、清风北路、清风小路和清风路等10条道路;40m宽道路有光谷四路,光谷四路为在建道路;66m宽道路为保税园路,为保税园附卡口对外道路;光谷五路和高新六路为东湖示范区重要对外道路,红线宽分别为50m和65m,两条路部分路段位于保税园内,为避免外部交通与保税园内部交通发生干扰,规划光谷五路和高新六路采用主线双向6车道上跨保税园范围,两条道路交叉口采用光谷五路直行上跨加高架环岛组织交通,保税园内光谷五路地面道路采用双向4车道,高新六路地面道路采用双向6车道,交叉口采用地面环岛控制。

2同类综合保税区对比分析

2.1产业定位

考虑到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所处地理、产业、经济环境,未来发展方向为承接产业转移同时服务周边产业的产业依托型综合保税区。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可侧重发展光电子、光电显示、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同时为东湖高新区、武汉市周边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保税物流、贸易、研发、维修、展示等类型服务。

2.2交通条件

综合保税区一般选址在靠近高速公路出入口、机场、港口等对外交通便捷区域,便于物资快速集散。

2.3建设规模及功能分區

目前国内已批的综合保税区用地规模一般为5-10平方公里,其功能一般包括口岸物流、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和服务贸易四大功能。

2.4规划建设

参考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交通组织过程,区内物流流程避免区内交通组织不畅;主卡口周边应保留较为充裕的停车场地,避免对社会交通造成不利影响;参考重庆西永、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案例及艾格太阳能入区现状,未来土地供应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大型企业尤其是产业链上游企业入驻需求,保证加工用地面积及形状便于企业使用。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在用地布局上需考虑未来发展,在物流、加工、保税服务等功能用地的预留上应考虑足够的弹性。

3结论

东湖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可扩大我国中部地区特别是武汉地区在进出口贸易中的份额,实现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速武汉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
刘璐规划设计作品
规划设计作品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城郊休闲型风景道规划设计策略
规划设计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