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与应用研究

2017-03-30金卫东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有效引导小学数学研究

金卫东

【摘要】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引出了许多问题.本文从多方面阐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引导;策略与应用;研究

数学是小学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但小学数学逻辑性比较强,“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达不到教学目标.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和实施,教师逐渐开始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研究“有效引导”策略,并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模式都偏向于“填鸭式”教育,教师在课堂上单方面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对于数学这样逻辑性强的学科来说,单靠教师的“灌输”是不够的,特别是小学数学有很多抽象的基础性概念,比如,分数、三角形、四边形、整数比、质量等,如果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掌握基础知识,会给以后的数学学习带来很大困难.另外,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好奇心强,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太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逻辑思维能力也不够强,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二、小学数学教学运用“有效引导”策略的意义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基础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有效引导”策略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对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进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学教学不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有效引导”策略能够有效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注意力不够集中,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很难理解数学知识,但通过教师列举贴近生活的事例和准备的教学道具,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都会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能被充分调动,课堂效果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三、“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课堂兴趣

对于思维比较发散、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创设情境能够有效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到两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或图片,如三角铁、衣架、警示牌、红领巾等,来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再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可以询问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三角形的物体、为什么衣架是三角形而不是正方形等等.提出适当的问题能够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三角形含义、特征、特性等知识.

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但在具体创设时,也要注意情境的选择是否贴近生活实际.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因此,要尽量选择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比如红领巾、衣架作为教学道具,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思考

“有效引导”教学策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用“引导”来代替“灌输”,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学习“分数”这一章时,分数是个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根绳子,通过将绳子对折、剪断的方式,把绳子分成几段,然后,询问学生每一段是绳子总长的几分之几.再通过比较绳子长短的方式,来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学生自己动手、观察、比较,会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更容易理解分数的基本知识.只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深入思考,才能真正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解决问题

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和问题,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解决办法,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解决问题.小学生好奇心强,上课时经常会被外界事物吸引注意力,这个时候教师不能一味批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唤回学生注意力.另外,学生在学数学,特别是乘除法的计算时,经常会由于马虎算错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推算,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错误.教师、学生一起推算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避免学生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也能拉近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稳定.

(四)丰富教学形式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乏味,所以,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创设情境外,教师也可以用知识竞赛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所学知识.比如,在学习乘除法时,准备一些糖果、笔记本、铅笔等物品作为奖品,举办课堂小竞赛,教师出题,学生抢答,第一个举手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得到獎励.这样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乘除法,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总 结

总而言之,应用“有效引导”策略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推动小学教育进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必须转变自己传统教学观念,用“有效引导”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爱玲.有效引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2(82):86.

[2]张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4(04):79.

[3]洪登生.“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1(33):24.

猜你喜欢

有效引导小学数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教师有效引导的探索
有效引导开启物理精彩课堂研究
有效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新视角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