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地方文化教材,拓展班级教育渠道
2017-03-30陈建全
陈建全
摘要:编写地方文化教材,用家乡的事物教育学生,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文化生活,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教育渠道。选择家乡富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历史人物、传奇故事、文学作品、名胜古迹,运用这些事物教育学生,既形象又活生生,既可信又可爱。对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思想感情意义重大,教育效果明顯。
关键词:地方文化;拓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96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能维系几千年不衰,得以生存发展,而未被世界淘汰,发扬光大,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必然有它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支撑人们精神生活的优秀地方传统文化。编写地方文化教材,用家乡的事物教育学生,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文化生活,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教育渠道。
地方文化教材的内容可以是本乡镇(或本县)的乡土地理、乡土历史,也可以是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选择家乡富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历史人物、传奇故事、文学作品、名胜古迹,运用这些事物教育学生,既形象又活生生,可信又可爱。对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思想感情意义重大,教育效果明显。有利于克服常规思想教育中的“空、大、远”的缺陷,或单一用理论教育的不足。教材的开发编写可以是综合性的系列教材。如《泉州地理》,或某项专门性的教材,讲述某个历史人物或事件,介绍某个风景名胜区或传统的某项历史文化,如安溪西坪编写的《铁观音之乡》,专门讲授茶文化知识。西坪为何选择此项课题编写教材?因为学校地处中国铁观音发源地,所辖的松岩、尧阳村入选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茶叶史上三大发明创造均诞生在西坪,开设茶文化课程,既弘扬中国铁观音茶文化,了解家乡优秀的传统文化,如茶王赛、茶艺表演;又可以学习种茶、制茶等农业生产技术。这样的教学内容学生想得到,看得到。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学得有味又有趣;这种关注民生、服务社会建设的教学,实用又实在,深受学生的欢迎。
泉州是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被评为首批“东亚文化之都”,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有被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御前清曲”的南音,成为泉州市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为弘扬、传承南音文化,培元中学组织编写南音教材,在学生中教唱南音,成为学校特色教程。地方文化教材要挖掘本地优秀的某项传统文化,特别是抢救稀有或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使之能传承给下一代,这是抢救、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地方教材开发的价值所在。
清水岩是安溪4A级景区,敬奉清水祖师,内涵丰富,传播海内外,祖师文化早已超越宗教范畴,成为海峡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许多学子甚至民众生在安溪,长在安溪,却未知蓬莱仙境真面目,简单理解清水岩为求神拜佛之地,不知何为清水祖师文化。安溪八中编写的地方文化教材《清水祖师文化》,全面诠释何为清水祖师文化和安溪精神,揭示以忠孝慈勇、普救贫病、保民济世为核心的清水祖师文化,以及找到与之相融的安溪精神:以坚忍不拔、自强不息、诚信仗义为核心的安溪人精神,通过教学教育学生应有忠孝爱心、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以及怎样发扬安溪人诚信务实、团结拼博、不甘落后、“靠自己骨头长肉”的拼博精神。
地方文化教材的编写要突出两大功能:一为思想教育功能,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二为如何做事,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前者主要是学习乡土历史,选择本地历史上一些能激励青少年积极上进、奋发有为的人物或对历史发展有积极影响的事件加以汇编,如:1. 懂礼节、有孝心的青少年;2. 不畏艰难、勤学好问、功成名就的人物;3. 事业有成、热心做公益的慈善家;4. 诚实守信的人;5. 对社会发展有积极贡献的人……总之,所编写的教学内容应是围绕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的新人来选材。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如何将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作为的人才。“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明确学校培养目标是有文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小学是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主要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为学生升学奠定基础,而传授劳动技能的课程较少。农村中学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只有少数人,大部分学生都回到家乡参加新农村建设,课程改革的重点、地方文化教材开发编写的焦点,应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新一代有知识、有技能的新型建设者,作为教育改革、地方教材编写的重点。
地方文化教材的编写,是一项严肃又严谨的编写工作。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课程标准。选材内容要符合以下原则:一是先进性。编写的内容必须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中学生有教育促进作用。并符合四项基本原则和时代精神。二是可读性。编写的内容“有血有肉”,可读性强,特别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有清新的乡土气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熏陶。如《铁观音之乡》全书从茶的起源、种类、功能、制茶工艺到茶的文化等,既深入浅出,又生动形象。以茶为主线,涉及面广,有制茶技术知识,又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弘扬中国铁观音茶文化的普及读物。三是教育性。凸现地方文化教材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选择本地一些具有传统美德;对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或影响的人和事件,加以整理和挖掘,如讲泉州历史中的洛阳桥,不仅讲洛阳桥的来历、造桥技术、桥梁作用,重点讲泉州太守蔡襄为民办实事、造福百姓,筹资在洛阳江建桥的传奇故事,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讲清水祖师文化时,不仅介绍祖师在海内外的影响,成为“安溪的名片”,著名的风景旅游区。而且告诉学生要像清水祖师那样,对百姓有一颗扶贫济困的爱心,以及如何弘扬安溪人精神。四是宣传性,地方文化教材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如同企业的广告,必须图文并茂,印制精美,少有瑕疵,成为推介一个地方的宣传材料,要达到有一定水准的出版物,才能公开出版发行。为此,必须成立有较高水平的编写组,教材必须反复讨论、修订,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并送有关部门审定,交付出版社出版。
编写综合性地方文化教材,并在学校地方课程中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列入教学计划和考查范围,是教材编写、使用成功的有益尝试,《泉州历史》的編写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它由泉州市教育局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省教育厅审定,海峡教育出版社出版,在泉州市初级中学使用,每年都列入会考范围,占历史会考10%左右,因此各校均开设此课程,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可是有的地方文化教材,由于没有教学和考查的要求,它的使用和教学主要取决于学校和领导的爱好及态度,成为可有可无的教材,降低了地方文化教材的价值,挫伤编写人员的积极性。
可惜的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地方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有些传统文化濒临消失,亟需靠我们在青少年教育上恢复挽救。因为,经过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优秀的地方文化教育,确实是维系社会安定、和谐的强大力量,是地方繁荣兴盛的基石。全面准确评价地方文化教材的功能和价值,不断充实和完善教材内容,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和常规检查,是地方教材具有生命力的保障。为此,必须建立地方文化教材编写、审定、出版、使用、修订机制,着重是建立审查出版、考核评价机构,充分发挥教材独特的育人教育功能,即用身边的事(或人)教育学生,保障地方文化教材在学校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能永续发展。
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拓展学生教育渠道。一是常规教育,利用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讲述地方文化教材,全面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地理概况。二是创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渠道,发挥地方文化独特的教育功能。主要方法有:1. 请进来。聘请离退休干部、劳动模范、最美XX(如村官、医生、教师)、慈善家等在家乡有良好影响、有说服力的人到学校作报告或讲课,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教育学生。2. 走出去。组织学生到风景名胜区或教材中讲述的事件发生地,了解家乡的美丽风光或历史事件、人物,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如为弘扬中国茶文化,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中国铁观音发源地或中国茶都,请铁观音十三代传人讲述安溪悠久的产茶历史,以及安溪古代劳动人民的三大创造:乌龙茶的制作工艺、铁观音的发现、茶树短穗扦插技术的发明。3. 重实践、作调查。让学生到家乡作社会调查,感受家乡辉煌的历史和日新月异的新貌,如参观福建省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坪土楼,体察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辉煌业绩。4. 学科渗透教育:请美术教师带学生到名胜风景区写生,感受家乡美好风光。与班主任联系,在班会中演讲教材中的传奇故事、民间传说。和语文教师商讨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写作文,如说明文写XX桥、XX土楼,记叙文写家乡的人与事。做到因材施教,因“方”择“教”法,达到事半功倍,既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又起到育人的教育效果。
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古老的、传统的文化并不意昧着过时,因为真理是永恒的,历久弥新的。就像太阳,虽然古老,但每天都是新的,她不仅赋予人类生命,还带来光明和希望。优秀的传统地方文化,就像和煦的阳光,普照圜宇,带给人类希望、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