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学习在《摩擦力的秘密》中的运用微探

2017-03-30李红静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摩擦力结论物体

李红静

《摩擦力的秘密》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力》单元中第四课的内容。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摩擦现象和摩擦力。在教學过程中,考虑到时间和器材等因素,基本上也是处于纸上认识摩擦力。根据教科书按部就班地出示小孩推箱子的图片,推不动箱子,学生想当然地认为是箱子太重。摩擦力看不见,摸不着,只看看图片,学生很难体会到摩擦力的存在,也就不会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一、体验学习的提出

体验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实践活动过程,通过观察、实践,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产生某些认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简单地说,体验学习,就是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涉及具体体验、观察与反思,形成抽象概念与结论以及在新情景中体验新概念四阶段的循环过程(见图1)。在这个循环中,具体体验是观察与反思的基础,观察和反思后,形成抽象概念与结论,并应用于新的学习中。小学科学教学中,体验学习的类型主要有:自然体验、社会体验、生活体验、实验体验、模拟体验和史料情景体验。

图1:体验学习模式

二、体验学习在《摩擦力的秘密》中的运用

体验学习包括四个相互循环的过程,将体验学习运用于《摩擦力的秘密》中,让学生亲历参与过程,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经过四个相互循环过程的学习之后,对摩擦力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环节一:具体体验

活动:“拉不开的折纸”(没有固定在一起的两张纸,小朋友怎么用力都拉不开)

(1)像折扇子一样,把两张纸折好褶皱,然后把两张纸边缘重叠约2cm,用手指捏着重叠部分的褶皱。

(2)让两个孩子分别抓住折纸的两端并用力拉开。

两张纸的重叠处折成了像手风琴一样的褶皱,虽然只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却已压住了所有的接触点,因此,摩擦力大幅增加。

体验是学习的基础,摩擦现象学生都看到过,但是学生不一定能觉察到。小游戏“拉不开的折纸”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摩擦力的存在,拉近学生和摩擦力的距离。活动的结果超过学生的预测,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其参与体验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产生一种无意识的情感体验,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环节二:观察与反思

问题:摩擦力在什么地方产生,需要哪些条件?一个物体是否可以产生摩擦力?体验以下活动后,再进行小组讨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分别将手掌悬在桌面上方和压着桌面往前或往后运动,说一说手掌的感觉。

(2)将手掌放在桌子上,不运动,说一说手掌的感觉。

活动结束后,小组讨论和总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接触,有压力、运动的趋势。

基于前一个体验,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投入并获得符合活动要求的体验,增加学生的替代性经验,反思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尽管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但是他们的学习还缺乏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这需要老师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目标,并清晰地传递这些目标。

环节三:形成抽象概念与结论

问题:通过以上的活动,谁能说说什么是摩擦力?

师生一起总结摩擦力的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结合本节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什么是摩擦力”,丰富学生体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体验。形成抽象概念与结论对小学生而言比较困难,所以在这一阶段需要老师提供帮助,在老师的一步步追问和引导下,师生一起得出结论。

环节四:在新情景中检验概念

(1)当我们坐在摩托车,或敞篷车上前进时,空气与人体会不会产生摩擦力呢?

(2)物体在液体中运动会不会产生摩擦力?

根据抽象概念与结论得出的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小组交流、讨论,物体在空气中和在液体中运动是否会产生摩擦力。

体验学习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即时的体验和感悟,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反思。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加深了对摩擦力的认识,经过分析和总结,实现了对其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

三、结论与反思

体验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没有体验,感知就不深刻,将体验学习运用在《摩擦力的秘密》的第一个部分“认识摩擦力”,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构建起科学概念,主动去获取科学的知识。要进行体验学习,需要教师创设一种有意义的情景,并引领学生在情景中积极体验。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教学中,体验学习的四个环节有时会重复出现,不同环节之间也常常相互融合,共同构成教学的某一部分。

【作者单位: 常州新北区泰山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摩擦力结论物体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神奇的摩擦力
悬浮的鸡蛋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