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研究

2017-03-30郭双燕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机制建设青年教师高职院校

郭双燕

摘 要:以对扬州市高职院校百余名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状况、生活状况和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的调查为基础,得出相关调查结论,并就如何建立健全高职院校青年党员后备力量培养和发展机制、生活帮扶和心理关怀机制、教育管理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网络虚拟青年党支部的建设意义重大,还就建立网络虚拟青年党支部的途径和步骤、模式、模块设计和功能实现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青年教师;机制建设;网络虚拟党支部;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3.044

青年党员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中的先进个体,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角色,他们集党员政治角色、教师职业角色、青年中坚力量等角色于一身,他们是高职院校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他们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关系到高职院校教书育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国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如何培养好建设好高职院校的青年党员教师这支队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更好地培养高职院校青年党员教师,笔者进行了相关的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研究,形成了如下的研究成果。

1 相关调查及结论

在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采用《教育部就加强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答问》中提出的以40岁以下作为青年教师的年龄界限的标准,将“青年教师”界定为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专任教师。

2016年7月至9月间,笔者针对扬州市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状况、生活状况和高职院校青年党员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调查和电话调查等方式,调查了扬州市多所高职院校近100位青年教师,其中以扬州市职业大学的教师为主。本次调查对象分布广泛、代表面广,囊括了不同学校、性别、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家乡所在地的青年教师,其中性别方面女性占58%,男性占42%,学历方面本科学历者占17%,硕士研究生学历者占74%,博士研究生学历占9%,工作年限十年以上者占58%,十年以下者为42%,政治面貌方面中共党员为78%,非党员21%,民主党派人士为1%。笔者对此次调查进行了统计和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高职院校青年党员教师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水平状况总体而言是好的,但是部分教师在思想政治方面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个别青年党员教师理想信念不坚定,甚至产生了动摇,这一问题不容小视。

青年党员教师绝大部分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时代,虽然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历层次,但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西方价值观的渗透,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深刻影响了这一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抵御社会不良思想影响的能力不强。

调查显示,青年党员教师认为对他们的思想状况、理想信念和价值观负面影响最大的直接因素中占比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个别党员干部的严重蜕化堕落,极端腐败行为,这是他们意见最大、对他们的思想冲击最大的因素,使他们产生了一些消极观念和片面认识,甚至影响了党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青年教师在认识党内的腐败问题时,比较偏激,以偏概全地看待问题,将个别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同党的整体形象混为一谈,没有能够充分地认识到,虽然有一些害群之马存在,但是党员干部的主流是好的,党对人民利益的信仰是坚定不变的,党的反腐力度和反腐决心是坚不可摧、不容质疑的;第二位的原因是贫富差距和自身生活状况的相对窘迫,认为自己的工资待遇和收入水平与心理预期不相符合,或者是不能满足生活需求,与其他个别行业的收入差距较大,导致他们在心态上有一定程度的失衡。

在对待业务和政治的态度上,67%的青年党员教师选择业务、工作业绩更重要,只有33%选择政治、党性更重要,在对待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问题上,61%选择个人价值更重要,39%选择社会价值更重要。一些青年教师政治思想认识模糊,注重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重视社会价值的实现,看重物质利益,对政治较为淡漠,在政治上对自己要求不高,还有部分教师缺乏对国情党史的深刻了解,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和热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

在对青年教师调查是否会将自己的负面情绪、消极观念、片面认识通过课堂传给学生时,绝大部分教师选择不会,即使自己有负面情绪,也不会传递给学生,甚至仍然会将正面的能量传递给学生。但是其中,有14%的教师选择了偶尔会将这些负面的信息和思想传递给学生。在对高职院校教师这份工作的认同感的调查中,78%的青年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抱有认同感和归属感,26%认为待遇收入偏低。

(2)部分青年教师生活压力较大,主要是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经济不宽裕,物质生活条件有待改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绝大部分都是研究生毕业,由于参加工作时间较迟,又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恋爱、结婚、生育等人生大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买房、买车、子女教育等很多大额的开支,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待遇相对于本科院校的教师待遇要少,所以有部分教师经济生活相对窘迫;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排在第二位的压力来源是职业压力,主要是写论文、做课题、搞科研、承担班主任工作,亟需晋升职称等,工作压力大。由于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导致他们无暇顾及对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排在第三位的压力是情感压力,有些教师属于大龄青年,但是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恋爱和结婚对象,主要为女性教师,表示有较大压力,并且忧虑。

一个非常显著的调查结果是,男性青年教师中表示经济压力较大的比例明显大于女性的比例,压力的大小程度也大于女性;表示生活压力非常大的男性青年教师人数占受调查的男性教师总人数的8%,表示生活壓力较大的男性青年教师占52%,没有女性教师表示生活压力非常大,表示生活压力较大的女性教师占到受访女性教师的32%。外地来扬工作的青年教师占到受调查青年教师总数的72%,其中江苏省外的青年教师占到了被调查青年教师总数的38%,外地来扬工作的青年教师的生活压力明显大于来自扬州本地青年教师的生活压力;受调查青年教师62%来自农村,38%来自城镇,出生农村的青年教师的生活压力较城镇的青年教师生活压力要大;参加工作10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压力明显大于参加工作10年以上青年教师。

(3)青年教师党员发展方面,青年非党员教师申请入党的比例显著低于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申请入党的比例。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出现青年非党员教师入党积极性下降的现象,在被调查的非党员青年教师中,只有30%的人表示自己积极要求入党,50%对是否入党看的不是太重,20%对入党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认为义务搞得好,教学科研等工作搞得好,职称能够顺利晋升很重要,这些对收入有较大程度的影响,至于政治方面,是否入党对个人的收入影响不大。

(4)对所在党总支或党支部工作方面的认识,调查显示,多数同志认为党总支和党支部在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极个别的党总支和支部的工作浮于表面,同时个别领导同志的在工作方式和人格力量上有所欠缺,组织的教育工作也流于形式而不得力。党的管理和教育方式传统落后,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青年党员多数认为,高职院校对网络平台利用不够,参加调查的高职院校青年党员均表示自己所在高职院校没有建立网络青年党支部,没有利用互联网等高科技媒介进行远程网络会议或者讨论,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动青年党建工作。调查显示近一半的青年党员教师认为高职院校的党建方法比较传统,绝大多数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定期开展,但是组织生活形式过于单一,内容比较单调,基本为传统的定期支部大会和理论学习,主要是读文件、学精神、听报告、搞交流。56%的青年党员教师表示,希望党支部开展活动的方式要创新,表达了对新型的组织生活方式的渴望。65%的青年党员教师表示,外出参观考察是一种他们非常乐见的组织生活方式;45%的青年党员希望党支部加强对青年党员同志的在生活上的关怀和帮助。56%的青年党员认为应当开展网络党建工作。

2 相关机制建设与完善

高职院校青年党员教师队伍建设,实际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将政治工作做到实处,切实推动青年党员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的进步,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觉悟,同时使科研教学等工作发展得更好,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如何使非党员青年教师更积极主动向党靠拢,将优秀的非党员青年教师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

2.1 完善青年教师党员后备力量培养和发展机制

在对青年教师党员后备力量培养教育和发展方面,个别党支部仍然存在一般号召多、个别工作少,“坐等上门”、等待“自然成熟”等消极被动工作方式,同时也较少针对青年教师开展工作,研究他们的思想特点、思维动态、培养方法,缺乏专门针对青年教师的制度和措施。

发展青年教师入党,固然需要青年教师的自觉自愿,有强烈的投入组织怀抱的愿望,固然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党组织的标准来吸收和发展党员,但是也要转变思路,加强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发展工作的主动性,改变工作机制,除了一般号召,还要进行个别工作,不能只是一味等待青年教师自己来寻求组织要求入党,要转变“求全责备”的观念,多站在青年党员教师的角度看待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青年教师,多看本质和主流,同时主动出击,积极寻找“苗子”,培育“苗子”,甚至是“制造苗子”,可以设立专人,主要是一些在政治上过硬、思想工作经验足的党员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帮助,沟通交流、教育引导,千方百计推动青年教师在政治上的进步;在考察合格的情况下,要积极帮助他们实现入党的愿望,及早制定党员发展计划,按照相关要求和组织程序来推进,将他们揽入党的怀抱。入党后,不是置之不理,而是继续关注和推动他们的进步和发展。

2.2 健全生活帮扶和心理关怀机制

高职院校青年党员教师由于在大学毕业之后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住房、恋爱、结婚、生子等重大问题,不少存在生活压力,还有部分教师会遭遇个人情感上的困难和挫折,甚至在高职院校教师中出现一定比例的大龄未婚青年。有些党员甚至因为生活压力,无暇顾及组织生活和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有些青年教师因为自己的生活和感情问题产生压力和焦虑,很多青年党员教师希望能够在这些方面得到党支部的帮助。而高职院校党支部工作重心往往在搞好组织生活、培育党员党性修养、完成各种政治任务方面,忽视了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和生活帮助,使得青年党员归属感不强。

我党过去一直有关心党员生活的传统,甚至包括党员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事无巨细,党组织都要关心,党组织曾经一度在党员的私人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近年来,党组织逐渐从党员同志的个人生活中退出。实际上,对党员在生活上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关心应当作为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始终传承下去这是增强党员对党支部的归属感,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亲和力和凝聚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适应现代党建工作的需要。党组织不仅要在政治思想上、形象作风上、工作状况上关心广大党员,还要在精神心理上、物质生活上、爱情婚姻上、家庭建设上、人身安全上等各个方面对党员进行关怀,高职院校党组织要积极建立帮扶机制,关注青年党员教师的生活状况,帮助青年教师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这是推动他们在政治上进步的必要条件。

2.3 健全和完善教育管理机制

党支部不仅要重视新党员的发展,也要高度重视对早已入党的青年党员教师进行教育和管理,使早已入党的党员能够始终保持对党的政治情感,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尤其是要认真关注、研究和分析青年党员教师的情况,在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中增强针对性、有效性,严格管理,加强教育,坚持完善青年党员教育培训机制、管理机制,不断推进教育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

2.4 建立考核評价机制

对党员的个人表现、党性修养等进行考核和评价,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保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考核应包括党员自我考核和评价、党员之间互评、群众考核与评价、组织考核和评价等形式。考核和评价内容应包括思想政治状况、工作态度情况、参加组织生活情况、接受党性教育和培训情况、交纳党费情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情况等。同时要尽量运用量化考评手段,增强对青年党员考评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对于考核结果存在问题的党员,组织上一定要本着“治病救人”的态度,及时与其谈心,为其指出问题所在,并积极帮助其改正问题,如果情况严重,并且不受教育、长期不改的,必须严肃党内纪律,给予党内批评甚至其他党内处分,不可失之于宽,使考评机制流于形式。

3 网络虚拟青年党支部的建设

3.1 网络虚拟青年党支部建设的必要性

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社会的普及,使得互联网在青年党员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谁赢得互联网,谁就将赢得青年人。这给青年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同时也是新的机遇。只有与时俱进,创新青年党建的工作理念、手段和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占领互联网这一阵地,开辟和拓展党组织活动新空间和新途径,提升高职院校青年党支部建设的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实现“互联网+”,才能更好地做好青年党员的培养和教育工作,推动青年党员队伍建设。

同时,青年党员教师具有其特殊性,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思想上也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对他们开展集中统一的具有针对性的党员教育和管理变得十分重要。但是传统的高职院校实体党支部的设立一般都是按照学院和部门进行设置,一般同一党总支或者党支部总是设置在一个学院或者部门,极少有跨多院系、多部门甚至所有院系、部门的将青年教师组织在一起的党支部或党总支的设置模式。原因在于这种形式在实体党支部的情况下,难于组织、宣传、教育和管理,在实体党支部中实现对一所高职院校的青年党员教师的集中教育、管理、帮扶和考核都不太现实。

但是,网络党支部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不受时空的限制,进行组织、宣传、教育、管理和沟通,即使是不在同一个院系和部门,也可以通过网络联结在一起,即使没有共同的时间进行学习和组织生活,也可以利用网络空间,在不同时间进行同样内容和形式的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

因此,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创新高职院校青年党员教师党支部的设置形式,大胆突破传统党支部按照学院和部门进行设置的模式,探索创建高职院校青年党员教师虚拟党支部,将一所高职院校的所有院系和部门的青年党员教师都组织在同一个或几个网络虚拟党支部或党总支之下,统一进行再教育和管理,这样将会有效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能够更好地针对青年党员教师群体的特殊性进行组织工作,加强教育。

3.2 建设网络虚拟青年党支部的途径和步骤问题

建立网络虚拟党支部并推广这种模式可以采用如下途径和步骤:

3.2.1 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的党委对网络青年党支部的科学思路、建设方向和路径进行宏观设计、把握和指导,并大力支持推动。网络虚拟青年党支部,因其打破传统模式,实现对整个高职院校的全部青年党员的有效联合,所以涉及到高职院校所有的院系和部门,必须有顶层设计和推动,否则无法实现。但是,高职院校的顶层设计只需提出建设的宏观目标和原则要求,并非事无巨细一概包揽,必须给网络党支部的相关工作者留下空间,让他们根据相应的情况、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需求,进行具体的载体、形式和方式方法的设计。

3.2.2 个别试点

网络虚拟青年党支部,作为一种新型的党支部形式,它的手段新、模式新、方式新,不宜短期之内全部铺开。可以在某些高职院校或者某个高职院校的某些院系和部门进行试点,以实践的方式检验这种模式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3.2.3 典型示范

对试点较为成功的学校和院系的网络虚拟青年党支部进行示范,要求高职院校、院系和部门在更大规模上学习这种模式。

3.2.4 全面推广

在网络虚拟青年党支部模式较为成熟的情况下,逐步推开。

3.3 建设网络虚拟青年党支部的模式问题

建设网络虚拟青年党支部可以采用的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将其作为高职院校的一个特殊的虚拟机构设置或链接在学校网站上。利用校园网设置多个模块,实现其各种功能。该模式的特点是链接在学校网站上,青年教师的关注程度较高,管理和运营的成本被容纳在学校网站的运营费用中,不会产生独立的运营成本和相关费用。

第二种模式,依托bbs动态网页、微信群组、微信公众号、微博、qq群组、fention群组等类似形式实现。该模式的特点是比较方便快捷,技术要求很低,操作简单,费用较低,但是形式相对有限,很多功能局限于这类形式不能得到很好地实现。

第三种模式,建立专门的网站或网页,或者研发和利用专门实现网络虚拟党支部功能的移动客户端软件。该模式费用相对较高,需要技术支持,实现难度相对较大,但是专业化程度高,形式上更加正式,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网络党支部的各种版块,能够更好地实现网络虚拟党支部的各项功能,满足不同工作需求。

但是,无论哪种模式,网络虚拟青年党支部的运行都需要人数不等的一支专门队伍来进行建设、更新和维护,形成领导和运行管理队伍,同时必须保证网络党建的硬件设施,如必须为其运行提供一定的场地、网络、电脑等设施,以及一定的经费保障。

3.4 网络虚拟青年党支部模块设置和功能实现问题

在网络虚拟党支部中,可以搭建多种平台,设置多种版块,实现相应的功能。

利用网络黨支部搭建学习教育平台,如开设网上党校,内容可以包括党史国史、红色文化、时事政策、专题学习等,可以链接视频、图书、文章等学习内容。

建立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可以利用网络发布支部组织生活计划、新闻消息、党务信息,展示优秀党员风采和先进事迹。

可以设置帮扶中心,着重解决青年党员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

可以设置调查投票版块,在不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前提下,就某些事务在网上进行调查和投票,方便高效。

设置聊天群或者论坛,实现全体党员之间的集体互动交流,组织大家网上讨论支部活动内容、分享自己理论学习、政治学习的心得和成果,促进党支部的和谐发展。

可以设置会议室或者组织生活会,实现网络实时视频会议。

可以设置党员谈心屋或接待室,党组织和党员一对一谈话,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同时,可以在网络虚拟青年党支部尝试开放性党组织生活,吸收非党员的青年教师也参加进来,尤其是有积极上进愿望的同志,增强党组织对他们的吸引力,拓宽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养的渠道。

对于虚拟青年党支部的各种版块及其功能来说,对青年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核心任务,是重中之重,应当渗透到党支部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去,应当贯彻青年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始终,应当覆盖到每一个青年党员教师。

3.5 如何处理好几个关系

3.5.1 网络虚拟青年黨支部与实体党支部的关系

网络虚拟青年党支部的成员只是高职院校的青年党员教师,实现青年党员教师的横向联合和统一管理与教育,其所有功能的实现和活动开展均立足于网络平台,主要依靠网络平台和各种网络手段进行组织活动,在网上空间展开,与各个实体党支部管理对象虽有部分交叉重合,但是不完全同,运行空间也不同,工作重点也不同,在现有体制之下,传统的实体党支部,就是各青年教师所在学院和部门的党支部仍然是青年党员教师管理的主体,网络党支部实质是对实体党支部的有效补充和拓展,主要开展对青年党员的教育管理。网络青年虚拟党支部与各青年党员教师所在实体党支部并行不悖,互为补充,可以在虚拟网络党支部发现问题,能够通过网络解决的问题就通过网络解决,不能完全解决的,可以转移到青年党员所在的实体党支部去解决。

网络虚拟青年党支部同样设有支部委员会,主要履行网络党支部的相关任务,实现线下与各实体党支部进行有效衔接,建立相应的衔接机制。

3.5.2 网络虚拟党支部系统开放互动与党务信息安全问题

网络虚拟青年党支部无疑建立了一个青年党员群体之间、青年党员与组织之间沟通的桥梁,但是在此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党务信息安全受到损害,凡是与党务信息安全相关的问题,涉及到党和国家秘密的,关系到党和国家安全利益的,都需要严格管理和限制,不得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和传播。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一系列相应的机制体制的建立健全、发展完善,以及网络虚拟青年党支部的建设,在培养和教育高职院校青年党员教师方面做出的尝试和探索,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职院校青年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勤文,杨莉,张建和等.增强高校党支部建设实效性应推进机制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

[2]李水莲,冯碧元.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2,(12).

[3]孔英.关于高校教师党员队伍建设的探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4]孟英.青年教师党员先进性弱化及其矫正[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3).

[5]崔海英,栗蕊蕊,田愿静激等.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支部激励关怀机制研究[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5).

[6]黄鲁屿,张燕梁等.高校建立网上虚拟党支部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3,(33).

[7]周刊粉.高校网上党支部建设浅析[J].赤子,2015,(6).

猜你喜欢

机制建设青年教师高职院校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组织机制管理的建设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