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背景下的大学生诚信调查研究
2017-03-30周希许建
周希+许建
摘 要 信用是国家经济繁荣以及社会发展的基础。诚实守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的立身之本。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慢慢的远离了那种的美德。现在我们必须重新拾回那些遗失的财富,特别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行动上更应该做到讲诚信、知荣辱。在越来越法治化的今天,法律作为人们之间的道德底线,在促进人们诚信中也扮演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诚信 大学生 法治 法律诚信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诚信即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诚,真实,诚恳;信,信任,证据。所以说,诚信,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符号。
诚信是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他是一个讲文明的人。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犹如过街老鼠。
1诚信问题具体表现
1.1我们需要诚信
内诚于心,外诚与人,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该具备的中华传统美德。诚实与守信相互统一,诚实是守信的前提,不诚实也就无法谈及守信。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诚信意识。
1.2具体形态
1.2.1考试作弊
大学生,无论怎么说也还是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学业就是其首要任务。只有完成好学业,才能顺利毕业,从而更好地进入社会。而完成学业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诚信的现象,例如: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等,尤其是考试作弊在高等院校屡见不鲜。对考试作弊,很多高校有着十分严厉的处罚,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还是会考试作弊,严重的表明大学生在学业上缺失诚信。
1.2.2日常交往中的不诚信
不诚信的现象,在大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也常常会出现,例如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后,有的大学生会说谎,隐瞒事情真相;有的大学生不想去上课,就找理由说生病请假;在与家人交流时,隐瞒自己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大学生不守时、不诚信的现象在很多教师与学生交往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比如:有的学生上课经常迟到,甚至有的学生不去上课。这些都表明日常交往中,很多当代大学生严重缺失诚信。
1.2.3求职简历虚假
从最近几年来看,社会的就业形势,越发变得严峻。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面对自身不足和理想情况,他们无法找到满意的好工作。对此,为了在毕业求职中引起用人企业的注意,提高他们自身的面试通过率,部分大学生会造假求职简历,如购买英语四六级证书、伪造学习成绩、编造获得的荣誉奖励、虚夸学生干部任职情况等。在面试过程中,对于自身的某项技能或能力过于夸大;另外,签订完就业合同后,又另谋出路,造成用人企业的损失,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不诚信的具体表现。
2大学生诚信问题的产生
诚信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诚信现象。大学生失信主要归咎于以下因素:
首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其次,重智力轻德育、重理论轻素质的教育思想在很多学校,仍然存在;
而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忽略了对孩子思想品德的正确导向;
最后,大学生自身的自律意识较差,没有深刻认识到缺乏诚信的危害。
3诚信与法律的关系
诚信属于道德的范畴,亦属于法律的范畴。所以,对于提倡诚信,我们大学生不仅要通过道德上的“自律”,还要通过法律的“他律”来规范。《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从而,“诚实信用”被确立为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而这一原则,在民法中也被称为“帝王原则”。《合同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以上情况说明:诚信是调整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之一,是国家和社会所要求的底线。它不仅仅是人们道德规范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它也作为法律规范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反映着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所以,大学生诚信问题和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高校在加强诚信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诚信有关的法制教育,让“人无信不立”这一观点深入人心。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于诚信的要求,在人们之中,变得越来越普遍和强烈,各国法律在这方面诉求都变得更多了,特别是在大陆法系的国家。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不仅在其民法、刑法、商法、公司法等法律中,有关诚信的具体规范和要求被详细地提出了,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且在社会各领域中,依法建立和完善了各种制度和措施,用以实现这些规范。因此,我们必须通过道德教育,以及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这是建立社会关系的立身之本。
4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关键点分析与对策
4.1诚信建设并非单纯的靠社會环境的改变
在对策研究中提出社会环境的改变似乎显得格格不入,这是因为社会环境改变是学者对社会的一种希望,一来我们不能坐等社会环境的好转,同时,这也是社会(下转第11页)(上接第5页)环境由于各个层面、各个具体的人的思想和行为造成的。因此,寄托于社会自身来改变组成社会的人的行为,这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不具有可操作性。
4.2加强家庭和学校教育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中国传统文化汇总,教育始终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但是,诚信作为中国传统的优良道德传统,在我国社会已经被广为推崇,当代大学生,他们并不缺乏对诚信的道德认知,但是在实践汇总,很多人会产生失信行为,尤其是大学中提倡的禁止考试作弊行为,每一个受教育者从小孩就被教育考试作弊是失信的,但是在大学我们还要进行诚信考试的道德教育,意义似乎微乎其微。因此,将教育作为解决大学生失信问题的对策显得多余了。
相对的法制契约形式的教育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
我们应该明确,诚实首先不仅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坚持的道德准则,更是一种通过法律进行规范的规范性文件。因此,我们应该明确诚实守信理念肩负的不同的社会责任。首先,道义上的诚实守信是众所周知的,然而法律上的道义与其不同,其更指行为主体所要承担的法律上规定的其行为准则和诚信义务,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通过法律规范诚实守信能够规避道德所避免不了的缺陷。其中,刑九修正案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事例,刑九修正案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些规定不仅使违反诚信成本加大,也使人们畏惧法律从而诚信,大大减少了不诚信行为。
4.3完善制度来践行诚信和惩治失信,以及加大已有制度的执行力
当前,社会中对失信惩戒制度的实行已经开始建立,不过覆盖范围不够广泛,执行力度不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诚信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其次是当前我国没有关于诚信问题的系统理论研究和技术支持,对此我们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结语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并与社会的其他诚信评价体系相互衔接,共同协调,使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效用。而后,完善学生的诚信档案制度,诚信档案会如实记录学生的学习还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时以此为基础,建立学生诚信评估体制。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实事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价情况,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实践和空间上更有效果。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业项目,名称:法治背景下的大学生诚信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6XSJ021。
参考文献
[1] 王利明.关于诚信的法学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
[2] 张浩.大学生诚信观的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6).
[3] 黎宏.刑法学总论[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