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车“少当家”陆续登场他们会不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2017-03-30纪鹏飞
本刊记者 纪鹏飞
专用车“少当家”陆续登场他们会不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本刊记者 纪鹏飞
近几年,记者走访专用车企业发现一个现象:一些专用车企业的后代开始在公开场合崭露头角,有些甚至还担任了公司内部的重要岗位和职务。即便真正接班还为时较远,但也成为一种趋势。
截止目前,我国共有1053家专用车企业,其中70%为民营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兴起,民营专用车企业在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后,许多企业正进入一个新老交替的阶段,在这当中或许未来10年内将有不少创始人后代、新生代企业家——“创二代”接过企业的重担,成为企业发展的“舵手”。他们能否担起重担,影响的不仅是个别企业,更影响专用车行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他们如何胜任父辈传承的专用车使命?更会把中国专用车带往何方?
企业精神的传承
皮肤白皙、明眸皓齿这是记者第一次见到广东粤海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海公司)“少当家”彭铭雄时的印象。作为专用车行业典型的“80后”接班人,彭铭雄事实上已经在粤海公司工作多年。从生产车间做起、到财务、采购,销售,他基本上一年换一个部门。
跟彭铭雄相类似,三一重工“少当家”梁在中,湖南恒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少当家”陈彪也都是从基层做起。梁在中2006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三一集团工作,从车间调度员开始学习企业的经营管理,后进入资金结算中心和财务总部。陈彪也是从采购做起,横跨财务、生产、市场等部门。
熟悉自己的产品,了解整个运营过程,这也是很多“少当家”进入企业的第一课,父辈们希望通过自己“传帮带”的方式,将自己的子女融入到专用车产业中来。
回顾大部分民营专用车企业的创业史,很多企业大多从事与专用车相关的领域。比如三一重工以卖焊材起家,粤海公司最初从事汽车零部件进出口,恒润高科也只是从事路桥市政的养护。
彭铭雄
然而与父辈们草根式的创业路数不同,眼下的环境需要下一代“接班人”既要具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又要有领悟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潮流的国际视野。与父辈创业时十足的江湖气相比,专用车“少当家”们更多表现出现代知识型色彩。许多接过权杖的“少当家”,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比如,三一重工梁在中和粤海汽车彭铭雄都是海外留学归来,不少“少当家”甚至还拥有硕士学历。
为了让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少当家”们能体验到创业的艰辛,父辈们可谓是用心良苦。在记者所接触的这些企业中,很多“少当家”实际上很早就开始独当一面了。
彭铭雄透露,在海外留学时不想花家里太多钱,就自己出门找工作。他找的第一份工作是超市的售货员。“当时一天下来需要站十一二个小时,腿真的很累,尤其是第一个星期做得很辛苦。”彭铭雄说,有时候都快要坚持不下去了,但是又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可以接触不同的老板,在他们身上学习更多的东西,也尝试从员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后来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彭铭雄又做了篮球裁判。尽管初期语言沟通遇到不少障碍,但是他都坚持了下来。
“这些经历让我知道,做事都要认认真真地去做,就算是洗碗,都要尽量地把这件事做好。”彭铭雄说,就像现在回到公司一样,无论要做哪一件事,自己都要很认真地去做,无论这件事是大是小,反正交代下来的,就要把它做好。而这都与从小的锻炼是分不开的。
与父辈们观念的分歧
长江后浪推前浪,同样的江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蓄势喷涌而出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浪花。由于成长的环境和教育背景差别很大,导致很多“少当家”的思想观念和父辈差异甚大。
“少当家”们的眼界和知识储备,应居于大多数同龄人之上。有了这些作为基础,他们对变革的诉求也比父辈要强烈,不愿意完全照搬已有的运营模式,循规蹈矩。
记者采访了多名已经参与企业运营的专用车“少当家”们,问及企业管理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很多人的答案都是与父辈观念的分歧。
陈彪
陈彪告诉记者,很多时候自己在企业管理中遇到的困难源自父辈思想的压力。“这不敢,那不敢。”父辈们对很多新兴实物和模式都报以谨慎的态度。当记者问道,参与公司运营后,你对公司最大的改变是什么?陈彪的答案是年轻化。这种年轻化不仅是员工,还有观念。
“国内目前的新能源底盘大多是推广一种概念,通过一种底盘满足大多数车型的改装。”2013年恒润汽车推出纯电动专用车底盘之后,陈彪不满于目前专用车底盘的匮乏,试图在车型上加入独特的文化因素,他给恒润汽车注入的元素就是互联网思维。
“我们希望做专用车领域‘特斯拉’,向‘特斯拉’学习,在车型设计上更加体现我们的个性。”于是从第二批底盘开始,恒润汽车研发团队在底盘仪表盘上大胆使用了液晶屏幕,与传统车辆相比,这种“轿车化”的设计感,不仅革新了驾驶室布局,而且也奠定了恒润汽车智能化研究开始。
“我们现在正加紧研究智能化技术和主动安全技术在新能源底盘上的应用,比如控制面板的智能化及自动预警装置等。”陈彪结合自己在乘用车领域的观察,逐步将一些前沿的技术应用到恒润汽车,比如在车型上尝试建立物联网平台,让车主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很直观地了解车辆的行驶状态、油耗等方面的情况,而且通过自检功能提前保证车辆的安全。这对恒润汽车的制造而言,是个极大的变革。
恒润高科车间
与陈彪的情形相类似,彭铭雄也深有同感。彭铭雄透露自己刚开始进入粤海的时候,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服从父辈的这种观念。所以,无论是生产、销售还是车间管理,一旦遇到与父亲意见相反的观点,他就尝试从课本或者别的企业学到的东西去说服,或者在小范围做个试点,等到有了成绩之后再让父亲看成果。彭铭雄说自己从海外归来后最初是在车间了解产品。日积月累,他就发现一些可以改良的生产环节。比如某个生产工序可能改变一下流程效率会更快,但是工人可能已经习惯了以往的生产方式,难免会有疑虑:现在做的很好,为什么要改变?
“有时候我要坚持自己的看法的时候,就会跟他们开会讨论,做一下实验,看看行不行。如果行的话就转变,如果不行的话,大家就按照以前的方式去做。想去做一些事,想去改变一些东西,不是一味墨守成规地去做一样东西,希望工厂有些变化。后来是达到了可观地效果,我听过的一句比较安慰的话就是,我回来之后,工人的放假时间多了。”
彭铭雄与父亲意见分歧最大的是中国清障车技能操作大赛。这项比赛最初出自一个市场经理的想法,粤海公司在市场调研时发现有些客户经常内部搞一些技能大赛,提高内部的操作水平。听了该项目经理的想法后,彭铭雄觉得是个很好的想法。一方面可以宣传公司的产品提高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整个清障车行业的技术水平、规范用户的操作。彭铭雄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之后,没想到遭到了父亲的反对。
当时父亲的想法是粤海公司已经成为清障车行业的龙头企业,搞这么大型的比赛人力物力投入太大。彭铭雄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公司都不停地劝说,给自己一个机会,做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后来经过多方努力,2012年中国清障车技能操作大赛在粤海开锣,40多支全国清障车队伍前来参赛,还有很多从内蒙古、云南等地不远千里过来的队伍前来观摩,成为清障车行业的一大盛事。
粤海清障车技能操作大赛
梁在中
“刚开始搞这个比赛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新鲜,后来比赛也就成为用户间交流的一个平台,用车的情况、操作的经验大家都会一一分享,也有不少用户对我们产品提出了很多设计建议督促我们去改进。”作为中国清障车技能大赛的发起人,彭铭雄提及这个比赛依旧很自豪。他说很多用户告诉他,以前自己拖车的时候,经常因为操作失误给车辆造成二次损伤,通过比赛才知道原来这样规范更能做到快捷和安全。
“我不怕别人怎么看我,最怕的是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好。”彭铭雄说。
创业难守业更难
“父辈是创业,但是我们守业比创业更加难。现在行业已经发展成熟,我们的竞争对手已经很多很多,我要面对的困难可能比我父亲之前所面对的困难更多。”彭铭雄说,刚开始接手企业的时候,以为企业管理很简单,等到自己参与其中才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企业管理涉及的知识很多,需要自己不停地去学习。
“有些员工以为做老板比较容易,其实做员工才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他们不参与决策,不知道其中的痛苦,有时候我的一个决策失误可能就会影响600多个员工,甚至是背后的600多个家庭。”彭铭雄说,有时候自己会专门等员工下班后,看看自己的厂房,看看自己企业生产的清障车,然后静下心去思考,近段时间公司出现的很多事情该如何处理,处理方法有没有纰漏。
对于彭铭雄、陈彪、梁在中等“创二代”而言,父辈们创造的财富除了成百上千亿的经营资产,更有一展实力和抱负的现成“舞台”,但是对于这些80后们来说,这也是件充满挑战的事。更何况眼下的专用车市场持续下滑,行业间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
父辈们草根式的创业路数,显然不适合这一代的“接班人”。没有经历创业时的机遇,更没有赶上市场形势的大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保持企业的特色和优势,正是这些“少当家”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做专用车太苦了”,一位民营车企负责人私下向记者抱怨专用车行业的现状,不愿让儿子趟这趟“浑水”。而且现实当中的许多诱惑,也很难让更多的“接班人”能像父辈们一样,只在专用车这块“一亩三分地”上精耕细作。尤其是新兴的资本、房地产和金融领域,与专用车等传统制造业相比显得更具活力,也更容易在短期内积累财富,他们没有理由为了完成父辈的意愿而让资本的意志“从一而终”。
现代公司制度发展至今,家族式的企业并没有被消亡,相反,一些家族式企业还活得不错。比如,福特公司已经存续了百年之久,却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丰田章男作为丰田家族的后人,上台之后也获得了丰田公司的认可,而且日益成为举足轻重的汽车巨子。就中国专用车行业而言,除了国有企业以外,其他的汽车企业基本上都是家族企业。虽然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专用车企业第二代接班还为时较远,但是如何传承父辈们的“衣钵”,继续带领走向辉煌,这或许需要未雨绸缪。
三一重工车间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