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研究

2017-03-30彭锦华

海外文摘·艺术 2017年17期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实验

彭锦华

(乐山市关庙中心小学,四川乐山 614000)

1 科学探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这是由科学课的课程特点所决定的。一切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自然也不例外。科学探究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大自然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而且还是人类永远都学不完的“大教材”,蕴含着许许多多的知识和奥秘。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等自然现象;客观存在的岩石、土壤和浩淼的、美丽的宇宙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对象。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天文学家卡尔曾说过,“每个孩子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而探究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的情感体验,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让学生乐于探究,敢于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科学探究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1 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持久的知觉活动,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开端和源泉。我们的科学课,特别需要学生去仔细地观察各种现象和事物,在观察和思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进行仔细地观察,学生才能去感知现象或事物,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积极思考,才能发现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

1.2 动手和创新的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做,问题的发现、解决,这些都需要学生去动手实验和操作。实验并非一蹴而就的,有时需要学生反复地去实验和操作,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很大的训练和提高作用。在实验和操作的过程中,怎样去设计和操作才能更好地取得实验的效果?怎样去设计和操作才能更加地合理简洁?当学生在思考和改进实验的时候,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和肯定。哪怕是一丁点,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1.3 表达和计算的能力

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得出的各种结论,都需要学生用语言去表达和记述。怎样去表达和记述才能正确地表情达意?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去调动和组织语言,有条不紊地实现表达的目的,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2 科学学科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

科学课是一门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门学科,课标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 科学课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是科学学科的教学内容之一,包括保护眼睛、保护牙齿、骨骼的锻炼和保护、关节的锻炼和保护、营养卫生、饮食卫生、呼吸卫生、保护心脏、青春期保健等内容。小学生的身体正处于生长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可以为一生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对这些保健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2) 科学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科学课上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他教科书中有关植物、动物、天文地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科学课学习中掌握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运用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在生活中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怎样安全用电器?怎样正确使用工具?怎样用火防火?怎样更好地使用电话、传真、电脑等各种现代信息工具?这些生活中用到的知识,都可以在我们的科学课上得到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 科学课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1)科学课可以陶冶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科学课上有许多关于地质和环境方面的内容,有许多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和地质现象,这些内容都有助于学生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认识祖国的地大物博,帮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从小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的情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科学课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课上许多自然和科学现象需要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去进行探究,需要他们去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科学的研究、各种探究并非一蹴而就的,创新和发明往往要经过很多次的失败才能得以实现。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走这样或那样的弯路。这就需要老师去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心理上加以鼓励和帮助,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促使他们去积极地探索。在这些反复的过程中,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逐渐加强,克服困难的能力得到提高。他们慢慢就会养成不怕困难、乐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逐渐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

3)科学课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结合作是我们能很好完成工作的重要保证。科学探究活动往往需要多名学生共同操作,在共同探究过程中分工合作,互相协助,对他们合作精神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从以上我对科学课的认识中,我认为科学课有两个核心的内容:一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二是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科学课注重的是“学生的兴趣”,是“学生的实践”,是“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的开放性”,科学课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论”。反观我们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恰恰相反,注重的往往是结论,而不是过程。

曾经有位教育专家考察了美国大学生和中国大学生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的大学生,他们进入大学,潜能才刚刚激发,而中国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潜能就已经消耗殆尽!虽然这是一家之言,却也反映出我们现在的教育诸多弊病。改革应试教育喊了那么多年,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喊了那么多年,表面上是改革了不少,骨子里流淌的依然是应试教育的血液!从小学到初中到大学,考试成绩伴随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全程。能不能找个好工作?能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能否体面地生活?仿佛一纸分数就可以决定一切,这也形成了一种社会认识,很多时候也成了事实。因此,你可以看到,某些学校人满为患,许多家长付出很大的成本也要把孩子送去这样的学校;你也可以看到,一科练习册可以达到四本五本,有的甚至更多,学生做作业可以从早上做到傍晚,可以从下午做到深夜十二点。目的是什么?不言而喻!学生都成了做题的机器了,还谈得上什么培养呢?

这简直就是对学生美好心灵的扼杀!扼杀了他们的纯真与快乐,扼杀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扼杀了他们积极进取的态度和精神!让他们沦为一种奴性!为什么很少的日本鬼子,就可以杀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不就是封建的教育养成了旧国民的奴隶性?别人的刀架在脖子上却不知和不敢反抗,期待疯狂的残暴者能忽然地良心发现?

我觉得我们还没有真正弄明白:

(1)我们要培养怎样的新一代?我们成才的标准是什么?

(2)我们怎样去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方式和内容怎样去进一步地改进?

改革首先要改革的是观念,是认识。只有在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引导下,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以我们现在评价学生的标准来看,达尔文就是一个特别差的差等生,爱迪生更不用说了,完全就差得来无底底,可是一个却是创立“进化论”的伟大的生物学家,一个却是有着数千项的发明的大发明家。列文虎克,一个看门人,谁会想到他玩放大镜竟玩出了“大名堂”呢?

小学三年级数学“时分秒的认识”中有这样一个内容,要求学生换算时刻和时段。我常常想,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内容呢?目的是什么呢?走在大街上,你随便问一个人,“再过三小时是几点钟?”或者,“几点到几点一共有几小时?”他一定会嘲笑你,你是不是有问题啊,这么简单的问题!而在我们的小学三年级,却把它变成了一个难题!我们培养学生的思维一定要采用这样的方式?

我们现在的教学强调更多的是“了解、知道”,很多时候,老师在匆匆忙忙地完成教学任务,内容多,时间紧,要应对考试,记忆和练习是平时主要的形式。知识浩瀚,我们每个人知道的也只是浩瀚知识海洋的一小滴。社会已经越来越进步,学校只是学生生活的一小部分,“了解、知道”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了。我们要培养的是“爱学会学,积极主动,善于思考,善于发现,敢于创新”的新时代的学生。

科学课的教学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改革我们的教材,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

猜你喜欢

科学课科学实验
难忘的科学课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最酷的太空实验
科学拔牙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