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专多能”工匠破解“用工荒”难题
2017-03-29陈佳南彭新启
本刊记者 陈佳南 彭新启
培养“一专多能”工匠破解“用工荒”难题
本刊记者 陈佳南 彭新启
培养“一专多能”工匠,特别是在分配和激励制度上向“一专多能”工匠倾斜,对稳定企业核心劳务工队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按照国家法定节假日安排,2月3日原本是人们节后开工的大好日子。而广东某民营船企生产业务骨干陈先生却告诉本报记者,受船市不景气的影响,今年春节前后公司放假长达近一个月,尽管自己还在老家享受与亲人团聚的时光,实际上这种非带薪休假的日子,更让自己对当前船市何时回暖有些着急。他认为,对于劳务工来说,只要过了元宵节,如果打算在船厂干活的人绝大部分都会回来了,不能返厂的人一般也就会选择另谋出路,他们不可能长期呆在家里。
为了抵御船市不景气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少船企纷纷采取推行5天8小时、严控能源消耗、调整单位工时价格、清理整顿劳务工队伍、大力培育“一专多能”工匠等措施,全力保证企业生产组织高效运行。
劳动力供求失衡丢卒保车提效率
“以往在船市高峰期,每到正月初七上下班的时候,厂门口都被不少劳务工挤得水泄不通。如今过了正月十六,厂门口却还是冷冷清清。”一位从大学毕业便扎根在船厂干活的小张感慨地说,自己所在的单位去年交船数量与船市高峰期相比整整减少了一半,可见市场寒冬并未见底。他表示,节后返岗是船厂开工之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往“用工荒”的局势在今年发生了逆转,劳动力供求关系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劳务工返岗的数量明显减少,返岗劳务工业务技能素质明显提高。
供求关系是检验劳动力市场是否稳定的关键因素。前几年,为了吸引新老劳务工进厂复工,许多船企采取报销路费、上浮施工价格、为新工人进厂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帮工人家属找工作等一系列举措,以便保证船企生产按计划顺利推进。如今,面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现有的劳动力足够满足当前的工程物量需求。如果后续难以接到新的订单,对现有劳务工的需求还将持续减少,船企劳务工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得到缓解。与此同时,船厂生产业务骨干也将不同程度被裁员。
“受在建船舶开工不足的影响,原有两倍工作物量的劳动力必然会出现大量富余的情况。自去年3月份开始,公司通过降低单位工时价格,清理整顿劳动力队伍,让能干活的劳动力队伍有钱赚。”一位从事造船外包具体工作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以往同一工种由多个劳务工队竞争的模式难以适应‘僧多粥少’的市场环境,与其让大家都吃不饱,不如采取“丢卒保车”的办法,由专业精干的队伍独家承担具体的工程任务。经过优胜劣汰的清理与整顿存活下来的专业劳务工,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物量,尽心尽力干好具体的工程项目。
熟悉造船业务的人都知道,只要敞开门做生意,必然要消耗水、电、气等能源,而这些都是船企“跑冒滴漏”的关键点。在企业面临开工不足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无效劳动时间成为船企降低成本最直接的有效手段。“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公司实行5天8小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单位工时能源消耗,减少不必要的劳动时间,保证企业生产高效运行。”
据华南某船企知情人士介绍,为了切实降低运营成本,即使是一线车间部门也不准加班,除非遇到交船重大节点,经过审批才能加班,使得生产组织系统的人均效率得到提高。对此,业内相关人士分析指出,船市“寒冬”期生产任务不饱满使得船企面临极大的降本压力。
因此,节后劳务工返岗率相比往年下降50%。船企若不能及时调整劳动力管理策略,将很难走出当前“滚石上山”的困境。
培育工匠正当时“一专多能”技工受追捧
当前,船企不能连续生产的现状给劳动力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生产任务量极其饱和的情况下,具有单一技能的劳务工留得住,按每天固定工资的绩效考核办法也能让施工队老板与员工实现双赢。如今,无论修船还是造船生产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单一工程量难以支撑整个劳务工队伍日常运营成本,忙闲不均使得窝工现象突出。”广东某船企劳务工老板张先生告诉记者,针对任务量不饱和与劳动力不稳定的矛盾现状,该队在招聘劳务工入职之后,在加大对其某一工种专业技能培训力度的同时,实行“师徒帮带”制度,鼓励劳务工主动学习并掌握2项技能,以便在船企承接更多工程量,最大限度盘活现有的人力资源。
对此,曾经考察过南通中远川崎有限公司生产现场的广东某船企高管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南通中远川崎的安全帽以红、蓝、黄、绿等6种颜色为底色标签,上面分别写着焊接、涂装、装配等字样。别看这小小的标签不起眼,作用却不可小觑。每种颜色代表一种技能。
该公司实施“一专多能”岗位技能管理制度后,工人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如今,南通中远川崎同时掌握2项技能的工人达到100%,最多的掌握了6项技能。据了解,南通中远川崎通过培养“一专多能”工匠,特别是在分配和激励制度上向“一专多能”工匠倾斜,对稳定企业核心劳务工队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培养“一专多能”工匠不仅有利于稳定劳务工队伍,也能让劳务工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相关业内人士建议,实施“一专多能”岗位技能管理制度,应以内部技能培训为主,同时加大与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及船舶相关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力度,适时采用企业和社会联合办学的方式,每年有计划地定期举办培训班,将劳务工输送到当地船舶相关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技能,使劳务工掌握装配、电焊等多种技能,并给考试合格者办理相应的资格证。同时,船企还应通过开展作业人员积累知识、培养职业道德观念的活动,通过各工种考证培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QC)活动等举措,不断提高劳务工的职业素养和作业能力,让他们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提升业务技能。
实施“一专多能”岗位技能制度对船企节约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一名涂装工能进一步掌握开高架车的技能,就能独立完成一个流程的工作,从而节省两名工人在操作中的协调和等待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广东某船企涂装队工地主任王先生表示,为了激发劳务工积极参与“一专多能”培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船企还应有针对性地建立激励机制,对于掌握技能越多的劳动工,越要提高其基本工资。只有这样,才能在劳务工队伍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