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视角分析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及管理优化

2017-03-29金正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场馆体制

金正梅

(蚌埠医学院 体艺部,安徽 蚌埠 233000)

生态视角分析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及管理优化

金正梅

(蚌埠医学院 体艺部,安徽 蚌埠 233000)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几乎除世界杯足球赛之外的所有大型赛事都已承办过,而且在国内也构建了层次清晰、对象及类型明确完备的大型体育赛事体系.从现代生态视角来看,当前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发展状况是否符合国家需要和人民的要求,与我国社会经济、国计民生的发展目标是否融洽,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评判的问题.本文从生态视角对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进行深刻的剖析,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优化措施.

大型体育赛事;生态结构;运行管理优化

1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运行环境分析

1.1 大型体育赛事运行的市场环境

大型体育赛事赛场选择的核心因素之一便是赛事市场发育水平,而赛事市场发育水平的衡量标准包括城市发展、经济发展、公共关系、市场营销水平、市民体育参与度、赛事管理运营水平等.针对我国体育市场而言,大型体育赛事运行环境分析需要从以下几个因素进行:一是组织管理运行主体的基本属性,这是衡量大型赛事市场发育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表现为政府主导性强则说明市场化发育程度较低;二是大型体育赛事消费的社会条件状况,这是推动赛事市场发育的基本保障,但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赛事赞助为主,社会技术条件水平有限;三是大型体育赛事的产品结构特点,一般广告权市场的收入占赛事总收入的比重越小说明外部市场环境越成熟;四是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市场,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直播成为大型赛事转播的新的营销模式与合作模式;五是大型体育赛事市场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中介组织发育程度越高,说明大型赛事市场环境越好.

1.2 大型体育赛事运行的组织环境

主办组织、承办组织与责任主体共同构成了大型赛事的组织结构,在这个组织结构中,制度与法规成为影响大型赛事管理运行的组织环境.从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运行环境来看,主办组织是赛事的发起者,其拥有一切赛事权益,包括在规定的章程内选择承办者,我国当前赛事主办者多为政府行政部门,比如体育部门或半官方性质的协会等.承办组织在赛制运行中负责具体的筹办与组织,在我国通常是有政府体育部门授权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企业、中介、社会团体等组织负责赛事的运行管理.在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运行管理中,政府与组委会是两大责任主体,这也体现了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公益性和运作属性的特殊要求,其中组委会处于筹办和运作的核心地位,政府提供支持与服务.

1.3 大型体育赛事管理的体制环境

体制是大型体育赛事发展方向的指引因素,其直接影响体育从业人员的决策和现实行为,体制和运行机制决定了大型体育赛事的攻击方式和管理模式.在我国基本国情下,大型体育赛事管理的体制主要表现在以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负责管理为主,以单项运动项目协会管理为辅的“举国体制”,“举国体制”是我国大型体育赛事成功举办的基本制度保障.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举国体制”对大型体育赛事的发展开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约束,其造成赛事市场进入障碍以及政府职能混乱,挤压市场配置赛事资源空间,因此这需要我们从市场化的观念出发对“举国体制”实现形式进行改革创新.

1.4 体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体制迷恋”现象

在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过程中,“政府情节”与“制度情绪”表现的较为强烈,无论是赛事的成功举办,还是赛事遇到挫折困难,多数人难免会说出“这是体制问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且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体制优势”,体育赛事中的“黑哨”、“假球”、“腐败”、“赌球”等问题出现,这是“体制问题”,甚至体育界人士也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与实践问题归因于“举国体制”,这使得我国整个体育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体制迷恋”情绪.“体制迷恋”实质上是对人的主体责任的逃避,是一种惰性思维和情绪,其过于强调体制的作用,而忽略了人的主体作用.在我国体育赛事发展中,“体制迷恋”即表现出体育成就归因的“体制迷恋”,也表现出体育不良现象和问题归因的“体制迷恋”,这是“体制迷恋”的二重性特征.

2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结构

从生态学视角来看,大型体育赛事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其具有系统结构性,有诸多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利益相关要素构成.对于我国大型体育赛事而言,其生态组成主要包括赛事实施者、赛事组织者、赛事参与者、赛事投资者、媒介、观众.我国大型赛事组织者主要为政府,比如国家体育总局等;大型赛事的投资者主要是国家行政机构,但随着市场化的进行,商业化、社会化机构开始成为投资者,但政府依然承担着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角色;大型赛事的实施者也是承办者,一方面成立组委会与志愿委员会,并动员当地公共机构参与,另一方面为大型赛事提供基础设施与自然环境.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等几个方面.

3 生态视角下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生态位规律下的问题

从生态位的维度来看,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具有典型的“中国基本国情”特征,具体可划分为资源生态位、功能生态位以及时空生态位.由于大型体育赛事是一项系统的生态工程,因此其每个生态位维度又是由若干生态因子组成的复合生态位.首先,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功能生态位重叠,其在政治功能、社会功能与经济功能上存在重叠问题;其次,我国大型体育赛事资源生态位重叠,包括体育人力资源、体育客户资源、体育物质资源、体育信息资源等的重叠;再次,我国大型体育赛事时空生态位重叠,过多的大型体育赛事加大了各种赛事之间、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

3.2 食物链规律下的问题

从生态学维度来看,食物链理论是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链”构成主要包括赛事举办的申请、赛事准备、赛事举办、赛事收尾等几大环节.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运行紧紧依托政府与市场,因此其又具备了循环性与流动性的特点.从食物链上生态系统内的物质交换和资源流动特征来看,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在“食物链”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型赛事“食物链”参与主体缺失,社会组织与个人的参与较少;二是大型体育赛事“食物链”的流动性不强,运作不畅,资金流动不畅;三是大型体育赛事“食物链”的利益配置不合理,地方间横向链上利益缺失与破坏,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3.3 最小因子规律下的问题

最下因子也即最小量,最小量规律最早提出于生物的营养元素与植物生产的关系的相关研究,认为决定生物生存、发育与分布的因子是最小量元素,最小量元素也可用木桶原理来进一步解释.从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长与发展来看,最小量规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赛事组成要素、赛事运作能力要素等方面.从生态学的最小因子规律来看,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部分组成要素的缺失成为制约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的最小量因子;二是市场运作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的最小量因子,比如融资能力不足,市场运作和推广缺乏能力与经验.

3.4 耐度最适规律下的问题

耐度最适度规律是自然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内在规律,其中耐度规律是指生态系统中的任何因子都不能超过其所能忍受的限度,而最适度规律则是指所有因子均处于最适度状态.将耐度最适度规律运用于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上来看,当前发展状况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一是赛事数量和赛制规模已超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耐受度,超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赛事与赛事之间的不适度,比如国际与国内大型体育赛事不适度,综合型与单项型大型体育赛事不适度,行政性与非行政性大型体育赛事不适度,体育行业与其他各行业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不适度;三是赛事与城市基础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等外部环境因素之间的不适度.

4 生态视角下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管理优化与创新路径

4.1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组织模式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性活动,人本身的需求与参与是促进体育赛事发展的根本原因,人本身的需求决定了大型体育赛事产品的供给状况.从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政府主导模式起到主导作用,可以实现对赛事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来看,社会主导模式则符合市场发展规律,政府可通过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进行宏观管理和间接调控.因此,从我国基本国情的视角出发,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组织”的模式,是当前最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大型体育赛事发展模式.结合赛事的不同情况,合理选择政府直接主导或间接主导的方式,创新间接主导方式,比如设立赛事协调办公室等.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促进市场化运作,建立公司化组委会,广泛吸引社会参与.

4.2 大型体育赛事管理周期过程的“场馆化”

场馆是体育赛事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是大型赛事产品和相关产品的物质载体,因此“场馆化”是创新大型体育赛事管理的重要途径,其对赛事资源配置起到决定性作用.针对我国大型体育赛事较多的特点,采用体育赛事管理周期过程的“场馆化”较为适宜,其内容包括工作人员场馆化、管理方式场馆化、工作内容场馆化、组织结构场馆化、资源设施场馆化等.“场馆化”的基本过程包括场馆化的概念阶段、场馆化的计划阶段、场馆化的实施阶段.

4.3 生态视角下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路径

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以及体育市场的发展现状,从生态维度创新大型体育赛事发展的路径十分重要.首先,我国体育组织部门应精简大型体育赛事数量和赛事规模,消除大量的生态位重叠现象;其次,注重与环境的适应性,提高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管理水平,解决国际赛事与国内赛事、综合赛事与单项赛事之间的不适度问题,项目的去留有市场来决定;再次,建立市场化为主导、行政化为辅助的中国大型体育赛事运作机制,遵循市场规律,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组织”的全新模式;最后,建立政府和市场共同投资的大型体育赛事融资体系,重视社会与市场的资金作用,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制度.

4.4 生态视角下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管理保障

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来看,政府主导依然是当前最为适合的模式,因此从生态视角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组织”模式的大型体育赛事管理系统是生态发展的保障.在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管理中,应将生态规律视为赛事管理的基本理论保障,从生态价值观的视角发展大型赛事;将平衡发展作为大型赛事发展的行为保障,坚持各方面平衡发展,建立动态的平衡状态;将政策科学调整视为大型赛事发展的制度保障,从宏观上协调发展体育赛事与社会经济关系,从微观上协调发展群众体育与体育赛事关系;将法律完善作为大型赛事发展的法制保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提供法律保障.

〔1〕周璞.国际大都市视野下上海市大型体育赛事管理平衡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4.

〔2〕于萌,荆雯.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进展述评[J].体育学刊,2014(1).

〔3〕陈存志,刘苹.大型体育赛事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及其框架构建 [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

〔4〕颜永涛.国内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研究述评与研究展望[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1).

〔5〕朱洪军.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竞赛组织管理技术规范框架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3(6).

G812.1

A

1673-260X(2017)01-0074-03

2016-11-16

本文系2014年蚌埠医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BYKY1498skZD)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场馆体制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场馆风采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