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的发展机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3-29毕晓慧
毕晓慧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普惠金融的发展机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毕晓慧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普惠金融的实施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其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是可以看见的.但没有任何事物是完全完美的,普惠金融的发展尚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要想实现全方位的普惠金融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以普惠金融的含义及其成长历程为出发点,探讨何为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同时剖析发展中主要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改善现状的相应策略,以使其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对策
1 前言
目前,普惠金融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但其发展尚处于不成熟阶段,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许多学者通过考察调研分析了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为本文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本文先介绍了普惠金融的含义、发展历程及意义,然后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问题的对策,最后得出结论.
2 普惠金融的含义、发展历程及意义①
2.1 普惠金融的含义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国际上通常称为包容性金融,其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面地为整个社会全部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一种金融体系,因“普惠”二字能更好地表达出其“广泛性”的特点,所以采用了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给出的“普惠金融体系”的译文,其也因此作为“普惠金融”被广泛认知.
2.2 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
小额信用贷款自1993年到2004年期间不断发展,于2004年开始了其理论与实践的论证.我国于2005年开始提倡商业性小额信贷试点,“普惠金融”这一理念直到2006年才正式被引入,然后被广泛推广,其也因此日益得到关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中正式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的观点,这一概念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与内涵.
2.3 发展普惠金融的意义
发展普惠金融的目的就是想让社会上全部阶层和群体尽可能得到更多的金融权利,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普惠金融能够帮助中低收入家庭改善生活质量,有助于其获得教育与健康的服务,缩小贫富差距.但普惠金融不是狭义的扶贫,其还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交往,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一个祥和融洽的社会环境,因此,发展普惠金融对我国来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普惠金融也逐步走上正轨,服务主体较原来更加多样化、服务面也较之更广、移动互联网支付使用率也随着发展大幅度增加,总体来讲我国的基础金融服务已达到较理想的水平.尽管如此,从我国金融发展的现状来看,普惠金融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
3.1 普惠金融体系不健全
主要包括如下三种:
3.1.1 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
主要体现在金融市场细分不够充分,金融机构的类型偏少,数目也不多.
经了解,仅农村信用社于乡镇一级均设有分支机构,但主要以服务乡镇为主的村镇银行、典当行、小额贷款、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大多设立于县城,其他的服务,如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租赁等,在乡镇更是几乎不存在.同时,金融市场细分不明确,多样化程度较低,欠发达地区金融网点的分布比率还相当低,有效供给明显不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3.1.2 产品创新机制不健全
主要体现在金融产品和服务类型丰富度不足,发展与需求不匹配.
虽然各金融机构均按照市场的需求增加了产品的创新力度,且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在积极涌现,但仍旧难以满足普惠金融主体的多样需要.信贷产品创新机制缺乏灵活性,相当大地影响了创新积极性,也错过了许多的市场机遇.面对现如今多样化的需要,传统的金融服务和供给已无法全面与之匹配.同时,普惠金融的商业性运营与政策便利性之间还存在矛盾,一般情况下,不够发达的金融弱势群体资金需求量并不大,但其贷款调查环节相比大额贷款却并不简单甚至更繁琐,不仅缺少必要的抵押担保物,且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较低,给银行业务带来了更高的运作成本,也增加了风险成本.
3.1.3 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仍不完善
普惠金融体系的运行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否则无法进行风险控制保障金融的安全,也无法维护金融的稳定.没有适应普惠金融发展要求的法制规范与监管体系,就无法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普惠金融也就不会得到理想的发展.我们知道,普惠金融重点服务于相对较弱势的群体,如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口和残疾人、老年人等都是其服务的主要对象.而这却是我国金融服务监管的薄弱部分,需要有相应的符合其发展的管理机制支撑.例如,小额信贷以及微型金融为那些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处于较弱势地位的群体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机会,因此就应在法律和监管政策方面为此类机构提供适当的空间.
3.2 普惠金融服务不均衡
主要包括如下两种:
3.2.1 城乡与区域间金融服务不均衡
农村金融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金融资源呈现出向城市地区、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的趋势,而欠发达的农村、西部地区则更难以享受到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甚至出现区域金融服务呈现荒漠化的情况.
3.2.2 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
现有的普惠金融服务出现了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状态,一则服务在种类上的需求明显大于供给,规模分布也比较不合理;二则,金融资源供给分配也有待于更深入的考虑.
3.3 金融服务不公平
主要包括如下两种
3.3.1 金融权利的不公平
目前的普惠金融并没有做到为整个社会全部的群体提供有效的服务,对于大企业与富人而言,其较容易获得被服务的机会,而对于欠发达的弱势群体,其仍难以享受到应得的金融权利,因此存在着金融权利的不公平.
3.3.2 金融资源的配置不平等
按照普惠金融推出的实际目的,资金和其他金融资源理应倾向于欠发达的弱势群体,而实际的情况却是资金虽然汇集到了农村地区,但随后仍旧向城市、工业和中高收入阶层流入,存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不对等的问题.
3.4 商业可持续性有待提升
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欠发达群体,实现商业可持续经营相对较难.欠发达地区一般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很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因为其经济总量较小,存贷款金融资源也不足,很难吸引商业性金融机构持续的开展业务.在维持独立法人的信用社中,欠发达地区很难持续经营.因其运行风险较高、成本也较高的特点,需要外力,如政府等的不断的救助,才可持续经营下去.
4 问题的对策③④
4.1 健全普惠金融机制
针对不同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分别采取对策.相应增加金融机构的类型与数量,注重市场细分,增加层次,使金融多样化程度提高,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尤其是适用于低收入群体的风险管理产品;要补充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增加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发展新的品种,加强关注农业保险,如增添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和农产品市场风险的险种等.
4.2 均衡普惠金融服务
首先是地域间金融服务的不均衡.应适当改进城乡、区域间的服务分布,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覆盖率.其次是需求供给间存在的不对等.现实与理想不同,为保障普惠金融的平稳发展,政府还需要考虑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平衡.不仅要考虑服务的需求种类、规模、区域分布、服务形式,而且还应考虑机构发展、市场的深度以及广度、产品线长度、服务半径和供应成本.
4.3 重视金融机会平等
普惠金融强调普惠所有人群,强调金融权的公平合理,所以应使得每个人的金融机会同等.为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金融服务,就要进行创新,包括制度、机构和产品上的创新,还要重视金融资源的平等配置.
4.4 注重商业可持续性
强调商业发展的可持续,在政策性与商业性之间力求一个平衡,解决高风险高成本的问题.这既需要政府引导,也需要以市场为主导.注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现时性、有效性、安全性和便捷性,使欠发达的弱势群体能够得到更合理的服务.至少在欠发达地区,应该提高信用社独立法人层级,在地/市/州层面统一法人,才更有利于商业可持续.
5 结论
建设和完善普惠金融体系,不仅有利于全部阶层和群体得到更多金融服务的权利,还有利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缩小贫富差距,全面建设可持续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虽然目前发展的种种难点严重阻碍了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但可以看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普惠金融体系的实施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在接下来的建设工作中,面对实质性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解决,尽最大努力让金融体系在全国得到普及,让一切有需要群体得到金融服务,真正有效的做到全方位的发展普惠金融体系.
注 释:
①刘婷婷.我国普惠性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路径探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3.
②高彦彬.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障碍与突破[J].征信,2014(12).
③毕颖妍.浅析发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与基本途径[J].时代金融(下旬),2014(2).
④漆明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路径选择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1〕高彦彬.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障碍与突破[J].征信,2014.(12).
〔2〕李滨.普惠金融的制度分析与测度研究[D].厦门大学,2014.
〔3〕刘婷婷.我国普惠性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路径探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3.
〔4〕李扬.获取金融服务是天赋人权[J].金融博览,2014(4).
〔5〕孙思磊.普惠金融大幕开启[J].中国农村金融,2014(16).
〔6〕毕颖妍.浅析发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与基本途径[J].时代金融(下旬),2014(2).
〔7〕中国银监会合作部课题组.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J].中国农村金融,2014(2).
〔8〕刘增彬.推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基于国际经验视角[J].华北金融,2014(10).
〔9〕钮键军.普惠金融的“危”与“机”[J].金融博览,2014(4).
〔10〕漆明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路径选择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11〕董娜娜.我国构建普惠金融的重要性[J].东方企业文化,2014(12).
〔12〕白振华.当前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时代金融(下旬),2015(7).
F830.34
A
1673-260X(2017)03-0092-03
2016-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