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3-29周圆
周 圆
(常熟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经管类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周 圆
(常熟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选题作为毕业论文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对论文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经管类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选题大小失当、重复率高、缺乏创新性等问题,在问题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需要从管理层面、指导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来思考对策,形成三位一体的合力,不断提升毕业论文选题质量。
经管类;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实践环节中的最后一门必修课,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它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在所学的专业领域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也明确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生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提高求实创新的科学素养,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学生做论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做毕业论文的第一个重要环节。[1]正确且合适的选题,对能否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起点,最终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必须引起各方面足够的重视。通过对经管学院近三年毕业论文选题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如选题大小失当、重复率高、缺乏创新性等。为解决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需要管理层面、指导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毕业论文总体质量。
一、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
一是选题大小失当。本科毕业论文一般要求字数为1~1.2万字,以此篇幅要把宏观的社会、经济或管理问题分析透彻,则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文字的表述运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科阶段的学生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很难达到这一层次。因此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宜小不宜大,题目太大往往难以把握,最终只是泛泛而谈,难以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一般应当限定所研究问题的区域、限定具体的子问题或问题的某个方面。但近三届毕业论文的选题中,被冠以“我国”或“中国”字眼的题目不在少数,比如“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等选题显然偏大。
二是选题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缺乏价值是指学生选择了没有经济效用、社会效益、理论意义的题目。[2]经管类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体现其应用价值。学生应该要从实际出发,用专业的眼光从时事热点中去挖掘问题,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但不少学生由于能力、时间等各个方面原因的限制,并不愿意通过社会实践或者实地调研去探寻现实问题,他们更愿意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现有文献资料,确定一个相对容易的选题,然后“闭门造车”。至于论文选题是否能真正解决某个行业或企业的实际问题却并不关注。
三是选题与专业关联度不大。高校是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出于人才培养的需要,每个专业都必须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毕业论文应结合专业培养方向选择本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论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充分体现专业特点。因此,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关联度的大小是考察论文选题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毕业论文选题一般集中于以下几个方向: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企业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文化与休闲管理等等。但有个别选题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与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查研究”,以上这类选题与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关联度不大,与其专业的培养目标联系不多,以这些选题作为该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不是十分妥当。
四是重复选题,缺乏创新性。传统教育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博闻强记的能力,但同时也对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养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缺乏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反映到毕业论文选题上主要表现为重复选题、题目雷同,同一届甚至是不同届的学生都会出现十分相似的选题。比如工程管理专业中的“某某工程造价分析研究”的选题占总数的43%,其中不乏思路清晰,计算严谨,论据充分的论文,但从选题是否具有创新意义的角度考量却是不能令人满意。论文的创新性就是论文的精髓,论文只有在有其独特的创新点时才能突显其价值和意义,如果只是整理众所周知的资料,重复他人反复讲过的观点,也就失去了做毕业论文的本意。
二、毕业论文选题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通过广泛调研以及同专业老师和学生的访谈,毕业论文选题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有效的过程管理
目前,学生选题主要由指导老师负责审核,需要指导老师对选题的可行性、实践价值、专业性以及创新等方面进行全面把控。由于指导老师自身科研水平高低不一,投入的精力有多有少,尤其是一些年轻老师尚缺乏指导经验,导致学生的选题在以上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出现偏差时没有给出准确的修改意见。有不少论文到了答辩阶段,答辩组对选题的合理性提出质疑,而此时再对论文选题修改就已相当被动。事后控制往往无法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合理
专业课程能否合理设置对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同样具有很大影响。首先,毕业论文的选题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学生前三年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部分专业课程内容与现实脱节,教材陈旧,不能反映本学科领域内的最新知识和科研成果,这些都会对学生选题产生直接的影响。其次,实践课程比例总体偏低,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依然是课堂和书本,参与社会实践和实地调研的机会较少。
(三)指导学生人数过多
随着高校扩招,师资队伍的建设速度跟不上学生规模增长速度。[3]师生比的问题在应用性强的经管类专业尤为突出,个别老师的指导学生数甚至超过二十人。一方面,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和职称评审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压力,过量的论文指导工作更是加重了他们的负担,最终会给毕业论文选题指导等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相对集中,几年下来难免造成选题的重复。
(四)学生对毕业论文选题缺乏正确认识
毕业班的学生大多忙于找工作或者考研,不少学生会觉得其他课程都已经通过,老师不会因为毕业论文“为难”自己,只是走过场。因此在思想上对毕业论文缺乏重视,对于选题更是不屑一顾。不少学生在自己什么都没有了解的情况下,就指望老师给一个题目。事实上,前期的文献阅读和实际调研是完成毕业论文选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说,这两者和选题是交织在一起的,做不到以上两点,选题必然会出现问题。
三、毕业论文选题策略分析
基于前文的分析,为了不断提升毕业论文选题质量,从管理层面、指导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来思考对策,最终形成三位一体的合力,这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一)管理层面
1.加强毕业论文选题过程管理。首先,启动毕业论文工作前请有经验的专家为学生开设毕业论文专题讲座。介绍毕业论文的目的、要求;选题的意义、原则和操作方法;实地调研的准备、调研程序、调研的方法技巧及资料整理、统计分析;论文写作的结构要求、论文撰写规范要求及评判标准等。其次,以系科为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的选题进行论证、审核和筛选。有条件的系可专门组织开题答辩,确保选题科学严谨。最后,各专业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做好对选题的统计分析工作,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下一届指导工作提供依据。同时学院还要建立健全考核与激励机制,目前毕业论文的工作量计算仅仅停留在指导学生数量上,并不考虑论文质量。学院应对指导论文优良率高的老师进行适当的奖励,并在分配方案中得以体现,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2.不断深化教学方式改革,培养问题意识,提升选题能力。[4]首先,在修订培养方案过程中,适当增加实践课程学时比例,旨在提高学生调研水平,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和考核方式的改革,逐步实现从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从标准化试卷考核向过程考核转变,从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再次,结合专业教学工作,积极推进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3.全面落实双导师制,减轻指导教师工作量。学院应遴选出业务能力高、责任心强的校外导师作为毕业论文第二指导老师。由于校外导师长期身居企业一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对于学生的指导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主要负责给学生提供选题建议、相关数据和写作素材,甚至是企业实践的机会。而校内导师专业理论知识功底扎实,主要负责在论文结构、文献综述和行文规范等方面进行把关,确保毕业论文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双导师制的落实不仅相对减轻了校内指导老师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做到了优势互补,这样对学生的指导就会更加均衡、更加全面,并且使选题更贴合实际。
(二)指导教师层面
1.制定选题原则,鼓励学生自拟课题。首先,选题应关注其现实意义。最理想的选题,应该由学生自己提出来。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中的启发,实践的体会,工作的需要来发现问题,以此作为切入点来确定合适的选题。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论文选题应充分体现应用性这一特点,并把“真题真做”的要求落到实处,努力挖掘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其次,选题应注重可行性。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主要指学生对专业知识、相关文献的掌握水平以及自身的调研、写作水平等。客观方面则是指图书文献资料数量、实践基地情况等。因此指导老师要做的不是把一个现成的论文题目摆在他们面前,而是鼓励他们从实际出发,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实地调研搜集第一手资料,真正让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以提升。
2.提倡钻研精神,正确对待学生更换课题。学生更换选题是较为常见的,尤其是在论文写作的初期。大多数情况下是学生对选题深入研究才提出更换的。学生在开始毕业论文写作前收集阅读文献资料的时间有限、系统性写作训练的机会也非常有限。而在不断地阅读资料文献和思考的过程中,他们很容易发现自己选题的各种问题,比如选题的假设不成立、选题中根本不存在要解决的问题、在个人能力范围和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成等。因此这类学生是在不断钻研,不断思考,应当予以肯定。但是,也有些学生更换选题仅仅是因为对遇到的问题不愿意花时间深入挖掘和思考,凡事都是浅尝辄止,导致写作无法进行下去。此时指导教师更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和指导,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给出正确的建议,继续深入挖掘或是更换选题。
(三)学生层面
1.学生应当摆正心态,充分了解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性。事实上,选题的过程不仅能体现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更是对自己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量,这一点不论在今后的学习或工作中都至关重要。
2.重视文献检索和实际调研。前期的文献检索和第一手资料的搜集是选题之前的必备功课。学生应对感兴趣的课题进行长期关注与深度理解,从而在选题前对课题研究趋势和发展空间形成基本判断。实际上,由于老师也不会在所有问题上都有深入研究,没有学生自己在选题前的文献检索、调研准备,也很难给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学生只有尽量搜集和查阅已有的研究之后,再去找指导老师,征求他们的选题意见。因此在平时完成课程小论文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对资料的检索、梳理、归纳整理的能力和实际调研能力。
3.加强科研能力的训练。首先,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术报告、课题研究报告会等专业性讲座;其次,可以积极参与教师课题项目研究工作、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从实际的研究工作和比赛中得到训练和启示,这样可以避免盲目选题,做到有的放矢。
[1]马庆国.管理类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与评判参考标准[J].高等教育研究,2004(1):61-64.
[2]何玲玲.管理类毕业论文选题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0 (10):22-24.
[3]刘正远,段玉玺.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3):301-304.
[4]曾银娥,厉敏萍.对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考与分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2(3):85-88.
The Research of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Graduation Theses’ Topic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
ZHOU Yu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215500, China)
The graduation thesi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under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As the first step of the graduation thesis, topic selection has a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the thesi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undergraduate theses’ topic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asons causing the problems, the paper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on the management level, teacher level and student leve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hesis topic selecti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 graduation theses; topic selection
G642.477
A
1008-2794(2017)03-00117-04
2017-03-24
周 圆(1983— ),女,江苏常熟人,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